高二階段怎樣才能學好世界歷史(2)
比較歸類法:
第21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大戰的爆發和性質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二、戰爭進程
三國同盟──三國協約
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
意大利、美國、中國參戰
三、大戰的結束及影響
俄國革命
同盟國戰敗,給世界帶來深重
歌訣記憶法:
第19課 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19世紀俄與日,
落后求進知努力。
俄為擺脫內外患,
亞歷山大勇實踐。
自上而下頒法令,
農奴人身得解放。
國家走上發展路,
封建性質得改變。
美船撞開日鎖門,
幕府統治危機深。
武士倒幕擁天皇,
明治維新求富強,
國家衰運轉為昌,
獨立發展族興旺;
改革本是昌盛途,
吸納文明共繁榮。
三、世界歷史學習建議
同學們從我上述的介紹中,應該充分認識了世界歷史學習的重要價值,也一定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這些定會有助于我們今后更好的學習歷史。但歷史學科作為中考的必考科目越來越引起同學們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不僅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方位對同學們進行考察,而且試題選題也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試題命制不僅具有探究開放、綜合創新等特點,而且題型更加靈活新穎多樣,考試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僅局限于我們九年級學習的世界歷史內容,還包括我們七、八年學習的中國歷史范疇。這些變化無形當中增加了我們初三階段歷史學習的難度。而以往同學們在備考中,也出現一些如對歷史知識積累不夠,缺乏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問題缺乏關注,在審題、書寫、語言表述、歷史術語等學科基本應試能力方面的一些問題。那么,我們在歷史學習和備考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吃透教材,在理解基礎上記憶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重點,把握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努力做到“課本在手,知識牢記于心”。切記不要考什么就記什么。
2.歷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中介,我們還應該通過課外讀物、影視媒體、當地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多方途徑涉獵、選擇和運用有效歷史信息,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和與同學們的互助合作探究學習體驗過程來豐富我們的歷史閱歷,拓寬我們的歷史思維和眼界。
3.從歷史、綜合、人文、開放等視角審視歷史,并尊重和欣賞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遺產。能理解、解釋和處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歷史現象和社會問題,從歷史已有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歷史智慧,并活學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之中,以此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增強我們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4.學習著力點:關注教材中的導入框,特別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詞語和觀點。如人類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與碰撞等;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別要關注文中觀點引發的認識和思考。如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產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認識;關注歷史與現實社會的結合點,如文明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以人為本的觀點,文藝復興、科技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各國改革對教育的重視,戰爭的后果及殘酷性,對一些有影響國家的重視,中俄友好年等;關注教材中的“動腦筋”、“練一練”和“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等;加強中外史實的聯系,認識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國的甲骨文字與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倫的楔型文字的對比,我國的儒家、道家學說與世界三大宗教對比,中日改革對比,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對比等。
5.掌握一定的審題、解題等應試技巧。如何審題?概括的說就是細心閱讀,深刻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重點放在審題型、審范圍、審重點及審字詞標點等。如何解題?我們可以采取分析法、篩選法、頭尾判斷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題的解題要求:
第一步,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通過閱讀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內容,字斟句酌,正確理解。
第二步,注意關鍵詞語,確定時間地點。根據史料總體和關鍵詞語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確定時間和地點是解題的先決條件。
第三步,歸納概括,精練準確。解答史料題,我們應該用簡明的學科語言歸納和概括出一個基本觀點出來。
四、好書推薦與歷史學習網站
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這些都是接收歷史信息的途徑。
(一)課外讀物
1.《世界上下五千年》 馮國超
2.《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件大事》 歐陽文青
3.《歷史知識一本通》 匡仲瀟
4.《外國歷史之謎》 袁傳偉
5.《世界國名的故事》 姜守明
6.《文明的腳步》──影響世界的探險家 珍妮特(美)
7.《歷史大追問》 姚 博
8.《強國之鑒》──八位央視《大國崛起》 專家之深度解讀
此外,拿破侖、牛頓、愛因斯坦等名人傳記也應該是同學們涉獵的學習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