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分一段表高考
專科提前批次設置2個順序志愿;專科藝體類批次設置8個平行志愿;專科普通批次設置8個平行志愿。
上海一分一段表高考篇2
一分一段表可以通過所在省的教育考試院官網,進入到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一般旁邊會有排名情況,數字反映的就是高考位次。
一分一段表計算方法是將全省同科類考生的檔案分從高到低排列,分數相同的則為并列,再按每1分一段,統計“本段人數”;從本段向上一直到最高分段的所有“本段人數”相加,則為“累計人數”,累計人數也是這一分數考生的最低位次。
需要提醒的是,“一分一段表”是包含了加分的,加分也會體現在“一分一段表”中,考生不必擔心是否有成績在自己后面的考生,通過加分后超越自己。
上海一分一段表高考篇3
(1)綜合評價批次設置4個平行志愿。
(2)零志愿批次設置3個平行志愿。
(3)本科提前批次設置4個順序志愿。
(4)本科藝體類設置甲、乙兩個批次,各設順序段1個志愿和平行段10個志愿。
(5)地方農村專項計劃批次設置4個順序志愿。
(6)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等特殊類型招生針對零志愿批次設置1個志愿,針對本科普通批次設置3個平行志愿。
(7)本科普通批次設置24個平行志愿。
考生填報志愿時,可以填滿各批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以只選擇填報部分志愿。
上海一分一段表高考篇4
一分一段表,即普通高招分數段統計表。所謂“一分一段”,就是以“1分”為單位,統計考得該分數的考生人數和累計人數。
高考成績公布后,部分省教育考試院網站會公布各科類考生一分一段表。通過一分一段表,考生可以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績在今年全省考生中的排名,并大致了解到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多少。無論與去年相比高考批次線波動是否明顯,位次數據一般都是很穩定的。
注:如果同學們想了解一分一段表的詳細信息,可以下載“蝶變志愿APP”。蝶變志愿APP是一款功能齊全,性價比超高的軟件,蝶變志愿APP內的所有數據都是真實可靠。
上海一分一段表高考篇5
沒有哪個專業或行業能永遠火熱,蒸蒸日上,30年河東,30年河西。成功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因為選擇了某個專業、行業
1、世界上本就不存在永遠蒸蒸日上,可以花紅百日的行業或者專業。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選擇一個熱門的專業,以獲得一個安穩的人生。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因為就沒有這種行業或者專業。
同濟大學土木專業在河南錄取分數線大跌100余分,創下歷史最低,雖然說有特殊原因,但無法否認的是,全國土木專業都出現了大滑坡,普遍下跌。逃離土木成為去年的主流。湖南大學公布的轉專業名單上,土木轉出98人,轉入為零。背后的原因則是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建筑行業全面退潮引發。房地產熱潮帶動了土木專業迎來了一個輝煌時期,一個網友感慨地發文說,當年第一志愿報了土木,但因為分數不夠,被調劑到計算機,今天看是如此的幸運。
一年之間就發生如此劇烈的動蕩,不止是土木。高考,財經院校錄取分數線全面出現大跌,包括中財、上財、對外經貿等炙手可熱的高校。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央金融政策調整,宣告了金融行業黃金時代的結束,讓金融業“搶錢”的好日子過去了,行業的衰退帶來了報考的退潮。
十多年前,高校一窩蜂去辦物聯網專業。但就在,最早開設物聯網專業的高校之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宣布該專業將逐步停招,原因是不好就業,學生轉出率高。
再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高校畢業生對中石油、中石化避之不及,因為當時能源行業大蕭條,同時疊加國企發展困難等因素,這些公司連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我的朋友們都避之不及,紛紛逃離石化行業國企。但大約10年后,伴隨著能源行業的再次崛起,中石油、中石化又再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著名企業,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餑餑”。
同樣,一直不受待見的師范院校,近年不斷被熱捧,尤其是疫情,讓大家體會到穩定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師范院校錄取分數節節攀升,新華社的一個報道說,在某地著名師范大學錄取分數線直逼清北,這在十余年前是很難想象的。
回顧這40年就會發現,每十年很多行業就有一個輪回或者波動。花無百日紅,幾乎沒有一個行業一直是蒸蒸日上的,今天的熱門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門。
2、人生的優秀與成就不是因為你選擇了什么專業、行業,否則就不能解釋互聯網大廠的“中年危機”。
近期互聯網掀起裁員潮,于是很多人又說,計算機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天坑專業?
互聯網裁員降薪,不僅僅是經濟大環境,也是這個行業瘋狂的擴張時期已過,也就是說基礎建設已經完成了,開始進入存量市場與資源的爭奪時期。有人開玩笑說,總不能上個廁所也要個APP吧。
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對失業與“中年危機”,當年互聯網缺人才,于是給了太高的薪酬去挖人才,今天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人才供給也旺盛,這時新人的能力與精力,干勁都是老人無法相比的。于是降薪,解聘,進行優勝劣汰的淘汰是必然的。
其實這些人當年都是趕上了互聯網的紅利期,有許多人成功了,但也有很多人被裁了,甚至遭遇生活的困頓。為什么?在我們抱怨相關企業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反省自己為什么會被裁?工作10余年后,還是一個程序員,說明了什么?
與之相對應,有另外一個故事。多年前,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陸步軒因為發展不順,最后去“賣豬肉”,這個新聞曾經上了頭條。但這位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樣板:企業年收入已經超過18億,利潤上億,成為了優秀的企業家。
成功是干出來的,不是選專業選出來的。你當初雖然邁進了互聯網行業,但如果你沒有足夠努力,也可能會面臨裁員與中年危機。我想當初沒人相信北大畢業的陸步軒會去賣豬肉,更不相信他還能成為一個著名的企業家。但因為他的不懈努力,不停地奮斗,于是走到了今天。
了解了這些基本的道理,或者說誤解,我們再回頭來說專業的具體選擇。雖然從長遠看,學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現象,但是對于工作初期的幾年,多數人還是在從事和自己所學相關的專業與行業,尤其是理工科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