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為何紛紛漲價
今年以來,高校迎來又一波“漲價”,包括上海、吉林、四川等多地高校紛紛上調大學新生學費。
日前,包括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機電學院在內的上海多所高校均已發布通知表示調整基準學費收費標準。文科類基準學費標準6500元/生·學年,理工體類基準學費標準7000元/生·學年,藝術類基準學費標準13000元/生·學年。中外合作專業隨基準學費調整。
華東理工大學將部分理科、工程和體育專業新生的學費每年提高54%至每學年7700元,將文科專業的學費提高30%至每學年6500元。上海電力大學理工科類學費上漲40%至每學年7000元,而管理學、經濟學和文學專業的學費比去年同期上漲30%至每學年6500元。
除了上海,四川、吉林今年也要漲學費。今年1月18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擬從2023年秋季起,將文科類和理工類學費同步上調1100元,分別達到4800元/年和5200元/年;醫學類則上調至5800元/年。
3月17日,吉林省發改委發布通知,從今年秋季入學起,對該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學費實施結構性調整。人文科學上調至4600元/年,社科上調至4800元/年,理科、農學、體育上調至5000元/年,工科上調至5400元/年。
大學學費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大學學費漲價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成本的上升。教育成本包括教師和其他人員的工資、教學設備和實驗材料的更新和維護、校園建設和改造、學生公寓和食堂的運營等等。隨著社會物價的上漲,這些成本都在不斷增加,導致大學運營壓力加大。
另一個原因是國家財政支持的減少。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受到了嚴重打擊,中國也不例外。國家財政收入下降,對高等教育的預算支出也相應減少。這意味著大學要靠自身收入來彌補缺口,而學費是大學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是外國留學生補貼的增加。為了吸引更多的外國留學生來華就讀,中國政府和高校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和資助項目,包括免除或減免學費、提供獎學金、住宿補貼等等。這些補貼雖然有利于提升中國高校的國際影響力,但也增加了教育開支,而且可能導致本國大學生感到不公平。
學費漲價的利弊
大學學費漲價對中國社會和個人都有利弊。從積極的角度看,學費漲價可以增加大學的收入,改善教育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同時,學費漲價也可以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鼓勵家庭和個人合理規劃教育投資,提高教育效益。
從消極的角度看,學費漲價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和困難。首先是加重家庭和個人的經濟負擔。對于很多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供一個孩子上大學已經很困難了,如果再漲價,就更難承受了。
這可能導致一些家庭放棄或者縮減孩子的教育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其次是加劇社會不公和分化。由于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高校收費標準不一樣,而且還存在著城鄉、地域、性別等方面的差異,這可能造成一些群體或者個人受到歧視或者剝奪,影響社會公平和穩定。
最后是影響經濟發展和創新能力。由于高昂的教育成本,很多年輕人可能會選擇就業而不是繼續深造,或者選擇一些熱門而不是有前途的專業,這可能導致人才結構的失衡,影響經濟轉型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