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陜西理工類大學高校名單
序號 | 學校名稱 | 省份 | 城市 | 層次 | 備注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3 | 西安理工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4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5 | 西安工業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7 | 西安科技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8 | 西安石油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9 | 陜西科技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10 | 西安工程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11 | 長安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12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陜西 | 咸陽 | 本科 | 公辦 |
13 | 陜西理工大學 | 陜西 | 漢中 | 本科 | 公辦 |
14 | 榆林學院 | 陜西 | 榆林 | 本科 | 公辦 |
15 | 西安郵電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16 | 西安航空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公辦 |
17 |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 陜西 | 咸陽 | 本科 | 民辦 |
18 |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19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0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1 | 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 | 陜西 | 咸陽 | 本科 | 民辦 |
2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3 | 西安汽車職業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4 | 西安明德理工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5 | 西安信息職業大學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6 | 長安大學興華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7 | 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28 |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 陜西 | 西安 | 本科 | 民辦 |
序號 | 學校名稱 | 省份 | 城市 | 層次 | 備注 |
1 |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咸陽 | 專科 | 公辦 |
2 |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咸陽 | 專科 | 公辦 |
3 |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4 |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咸陽 | 專科 | 公辦 |
5 |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6 |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7 |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8 |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9 |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渭南 | 專科 | 公辦 |
10 | 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漢中 | 專科 | 公辦 |
11 | 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咸陽 | 專科 | 公辦 |
12 |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公辦 |
13 |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渭南 | 專科 | 公辦 |
14 | 榆林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榆林 | 專科 | 公辦 |
15 | 神木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神木 | 專科 | 公辦 |
16 | 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寶雞 | 專科 | 公辦 |
17 |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民辦 |
18 |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民辦 |
19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 | 陜西 | 西安 | 專科 | 民辦 |
20 | 寶雞三和職業學院 | 陜西 | 寶雞 | 專科 | 民辦 |
21 | 榆林能源科技職業學院 | 陜西 | 榆林 | 專科 | 民辦 |
22 | 寶雞中北職業學院 | 陜西 | 寶雞 | 專科 | 民辦 |
陜西理工類大學推薦
西安理工大學屬中央和陜西省共建、以陜西省管理為主的高校。學校前身是北京機械學院和陜西工業大學于1972年合并組建的陜西機械學院,1994年1月經批準更名為西安理工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入選高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支持高校。
西北工業大學坐落于陜西西安,是一所以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等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開放式大學,是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填報高考志愿的技巧及方法
認識自己,選對專業
選專業某種程度上可以說 與分數無關,而與考生的職業興趣、性格、能力傾向等個體特征密切相關,需要考慮個人特征與專業的匹配性,專業與職業、專業與就業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考生在羅列出很多專業后,可以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深入了解之后,看看自己對哪些專業更加感興趣,如果考生選擇了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那么大學四年會感覺枯燥無味。
在填寫高考志愿的時候,是分批次進行選擇的,考生需要先根據自己的預估分數,看看自己屬于哪個批次,是本科一批、二批、三批還是屬于專科批,如果首批被退檔,也一樣可參加下一批次的錄取。
根據“分線差”來選大學
用“分線差”填報大學志愿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分線差”指兩種分數差,一種是院校招生最低分與省控線之差,另一種是考生分數與省控線之差,這兩種“分線差”比較好理解,比較簡單計算,我們通過數據對比很容易得出兩種“分線差”高低,然后根據“分線差”選擇出大學。
比如某個大學近三年招生最低分超省控線60分、65分、66分,而考生高考成績高省控線75分,那考生就可以報考這所大學,若是高考成績高于省控線60分,可60分卻低于院校招生分數與省控線的“分線差”,那考生報考這所大學就比較危險,可能就不會被大學錄取。
根據“分線差”數據可以一目了然地選出大學,但是“分線差”會因為高考試題難度、省控線高低、考生成績高低而變化,當然也會根據大學招生人數、報考大學的人數而變化。
比如2022年財經類高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河南理科招生“遇冷”,招生最低分數僅為527分,超理科一本省控線25分,可2021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河南理科招生最低分是652分,超理科一本省控線108分,此時再利用“分線差”時,我們就需要去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2019年招生數據,否則我們很容易滑檔,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高考填報志愿的五大誤區
1、片面根據分數填報志愿
很多人肯定提出質疑,不根據分數填報那根據什么來填報呢。當然高考分數是填報志愿最重要的依據,但是如果只以當年的考試分數和去年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進行對比,這就太片面了。在填報志愿時,需要從這幾點進行分析,該高校在考生所在省市近三年的實際錄取分、平均分以及專業錄取最低分;該高校在本省市的招生計劃,一定要分析今年的計劃和往年計劃是否有變化;再查看招生簡章里的錄取規則,是否有專業級差;然后根據自己的位次(請注意不是分數),來參考往年該位次的錄取學校和專業。
2、只看校名不看專業
很多考生或家長一看到學校名稱里有“地質”、“石油”等字樣,就認為這樣的學校不能報,肯定都是艱苦的專業,還有的考生或家長認為帶有林業、農業等字樣的校名就業前景慘淡,還有一些是對外省的學校不了解,只要學校不是在大城市,直接就不報了。其實要認真研究學校的專業,看看自己喜歡專業的師資力量,就業前景。在報考志愿時,還需要做到省內外高校統籌兼顧,然后進行科學、合理地填報。
3、只報熱門專業
在很多人眼里,熱門專業就好找工作,工資也高,而冷門專業各種前景都不好。其實并非如此,其實專業并沒有冷熱之分。目前一些相對熱門的專業并不代表幾年后前景依舊那么光明,甚至現在一些冷門專業過幾年就成了熱門專業了。建議在綜合考慮自己情況下,進行“冷熱兼顧”的方式來填報志愿。
4、求學就是求職
職業是填報志愿的導向,但不應該將求學和求職等同起來。選擇專業和未來的就業方向有一定的聯系,所以在選擇專業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提高錄取率和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專業。
5、拒絕專業調劑
從理論上來說,分數高會被好學校錄取。但實際上并非人人都能實現這個理論,無論哪一年,都有一些考生總分超過了報考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卻沒有被錄取。一般來說都因為服從調劑。其實服從調劑是一個提高錄取率的好方法,而且服從調劑也許不會吃虧。很多時候調劑的專業也不一定差,本人就是從被調劑的專業,而且我們整個班的就業前景遠遠要比我們學校其他專業要好,就算是被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錄取了,到校后也是可以轉專業、輔修第二專業,甚至還可以通過考研等途徑讀到自己理想的專業。
2022年中國理工類大學排名
名次 | 學校名稱 | 全國排名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大連理工大學 | 27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 | 華南理工大學 | 29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 | 北京理工大學 | 30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 | 南京理工大學 | 43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5 | 華東理工大學 | 46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6 | 武漢理工大學 | 5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7 | 昆明理工大學 | 61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8 | 太原理工大學 | 78 | 5★ | 中國一流大學 |
9 | 上海理工大學 | 79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 | 成都理工大學 | 100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 | 浙江理工大學 | 139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2 | 長沙理工大學 | 145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3 | 西安理工大學 | 149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4 | 長春理工大學 | 151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5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152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6 | 河南理工大學 | 158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7 | 蘭州理工大學 | 169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8 | 江西理工大學 | 174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19 | 東莞理工學院 | 183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0 | 天津理工大學 | 187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1 | 桂林理工大學 | 192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2 | 重慶理工大學 | 211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3 | 青島理工大學 | 23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4 | 山東理工大學 | 253 | 3★ | 區域一流大學 |
25 | 安徽理工大學 | 257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6 | 東華理工大學 | 282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7 | 湖南理工學院 | 320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8 | 華北理工大學 | 344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29 | 陜西理工大學 | 357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0 | 沈陽理工大學 | 374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1 | 廈門理工學院 | 396 | 2★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31 | 四川輕化工大學 | 396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3 | 江蘇理工學院 | 453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4 | 洛陽理工學院 | 466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5 | 南陽理工學院 | 497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5 | 常熟理工學院 | 497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7 | 湖北理工學院 | 523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8 | 貴州理工學院 | 545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9 | 荊楚理工學院 | 576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39 | 營口理工學院 | 576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41 |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 60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
42 | 新疆理工學院 | 640 | 1★ | 區域知名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