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地理知識點的記憶方法
地理學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現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要記憶大量的地理事實,諸如地理事物的名稱、物產等等,成為區域地理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維能力的關鍵。在系統地理的學習中,也仍然免不了對具體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記憶,因為它們是理論的實證部分。因此面對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地理記憶能力。
二、記憶的一般過程
根據Melton的研究顯示,記憶有三個基本環節:編碼—→貯存—→提取。記憶實際上是由“記”和“憶”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前者是知識的'編碼和貯存過程,后者是知識的提取過程,它們的綜合含義是知識在大腦中的保持程度。“遺忘”則是記憶的反義詞。人的記憶有兩個層次,一是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二是對思維過程的記憶,后者等同于學生對知識的分析、運用過程。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按照《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對地理知識要求的不同層次,從“了解、說明、分析和運用”四個層次考慮對地理基礎知識的處理。尤其對要求“分析和運用”的知識點,則必須采取一些科學的方法,力求讓學生切實掌握。
三、對學生記憶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形成地理知識結構
不同層次的結構組成了地理學科的整體。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
(1)如果懂得了基本結構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類似的事物;
(2)把一件事物放進構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記。地理科學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而“結構”則是系統的基本特征。從某種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主要是對地理知識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結構,促進地理知識的系統化,以達到最終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的目的。
地理重點知識點
1、氣壓帶和風帶都是以赤道為軸對稱的。高壓低壓相間分布,風帶位于兩個氣壓帶中間,風向由高壓吹響低壓,北半球為東北風和西南風;南半球為東南風和西北風。
2、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東風帶是熱力因素形成,副高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是動力因素形成。
3、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是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造成的。以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影響的就是形成地中海氣候。
4、低壓帶和西風控制的地區容易形成降水。
地理必考知識點
低壓(也叫氣旋)和高壓(也叫反氣旋)
(1)氣旋:中心氣流上升,易形成陰雨天氣
水平氣流在北半球逆時針輻合(右手四指緊握表示水平氣流輻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氣流上升),水平氣流在南半球順時針(左手)
(2)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天氣晴朗。(如長江流域的伏旱天氣、秋高氣爽的天氣)
水平氣流在北半球順時針輻散(右手四指微握張開表示水平氣流輻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氣流下沉)水平氣流在南半球逆時針輻散(左手)
地理基礎知識點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干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溫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云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溫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征與人類關系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占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范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曬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實例說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了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溫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圖示及實例說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溫差大小的比較)
保溫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溫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溫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地理知識點歸納
南昆鐵路自廣西首府南寧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經過地質條件復雜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復雜,山高谷深,是我國已建成鐵路中技術水平的鐵路。是我國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開發當地豐富有色金屬資源和優質旅游資源,改善西南交通,促進經濟發展。
南疆鐵路東起吐魯番,西至喀什,沿途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是我國重要長絨棉生產基地。
西氣東輸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東到我國長江三角洲的上海。
對于西部:將當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本區經濟發展;
對于東部:
①緩解能源緊缺狀況,利于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大氣環境質量。
歐洲內河航運發達的原因:
①氣候濕潤,水量豐富;
②地形平原遼闊,水流平緩,河網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