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
1、 中國地理位置:⑴、從東西半球看,位于東半球;
⑵、從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從瀕臨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國的陸地面積達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領土四至: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爾高原。
3、從五帶來看,中國大部分領土在北溫帶,少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萬多千米。共有14個陸上鄰國,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⑴、東部四大海域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兩個內海:渤海(遼東半島的山東半島之間)、瓊州海峽(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
3、三大島嶼從大到小: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
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中國的行政區劃
1、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上分為省、縣、鎮(鄉)三級。
2、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注: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基本輪廓、位置、簡稱、行政中心,在八年級地理(上冊)P7圖1—5《中國行政區劃》上來識記它)。
3、五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肅省相鄰的自治區有三個(內蒙古、寧夏、新疆)。
4、四個直轄市:京、津、滬、渝。其中重慶市是面積最大最年輕的直轄市。
5、北回歸線自西向東穿過的省區有云(滇)、桂、粵、臺。
6、面積最大、位置最西、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
7、跨經度最多的是內蒙古,跨緯度最多的是海南,位置最東、最西的是黑龍江,最南的是海南,
既鄰渤海,又鄰黃海的是遼寧省和山東省。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少數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
8、山東、山西的山指太行山,河北河南的河指黃河,湖北湖南的湖指洞庭湖。
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中國的人口
1、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為止,中國共有12.95億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1.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2、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分布不均勻。
3、人口稠密和稀疏區的分界線:云南省的騰沖至黑龍江省的黑河為界,東部地區多,西部地區少。
4、為了控制人口數量的增長,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每年仍凈增加約1200萬人口。
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西北地區
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
1、 西北地區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 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
3、 西北地區降水少,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氣候干旱,河流稀少,多為季節性河流,是我國內流河的主要分布區。
4、 西北地區荒漠和草原廣布,從東到西出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觀變化。西北地區農業以畜牧業為主,有新疆、內蒙古兩大牧區。賀蘭山以東降水較多,分布有溫帶草原草場(優質草場),賀蘭山以西降水稀少,分布有高山草場。
5、 西北地區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發展了灌溉農業區。
6、 西北地區夏季晝夜溫差大,瓜果甜。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生長、采摘,新疆長絨棉享譽全國。
7、 在新疆綠洲上,有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兒井。
第二節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1、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氣候極端干旱,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2、 塔里木盆地在新疆南部,位于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
3、 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分布有綠洲,它們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這里也是人口城市聚集的地方。
4、 塔里木盆地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地天然氣總儲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5、 西氣東輸一線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東至上海,西氣東輸運輸的是天然氣資源,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
6、 西氣東輸對西部的意義:①帶動西部經濟發展,②加大了西部地區治理環境的投入。對東部的意義:①緩解了東部的能源短缺,②天然氣是清潔能源,有利于東部地區的環境改善。
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青藏地區
第一節
1.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部,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祁連山脈以南,南至國界。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
3.青藏高原海拔高,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4.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海拔高,空氣稀薄,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烈。
5. 青藏地區是我國的高寒牧區,高山草甸分布廣,有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環境的牲畜——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6.青藏地區的種植業類型是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區有: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谷地地區發展種植業有利條件:①海拔較低,氣溫較高。②土壤肥沃。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
7青藏地區居民主食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見食物。喝青稞酒。牧民一般居住牛毛氈帳篷,農區和城鎮多平頂碉房。
第二節
1.三江源地區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黃河源區、瀾滄江源區的總稱,被譽為“中華水塔”。
2.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澤是三江源地區重要的調蓄器。
3.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
4.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表現:①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②湖泊、濕地面積縮小甚至干涸,③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④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⑤蟲鼠猖獗、⑥野生動物銳減。
5.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措施: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
看過“八年級地理期末知識點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