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陸地與海洋教案
課堂能否進行高效率授課,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否做到默契配合,教師能否讓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合理分布在課堂的每一個細節(jié),這些都有賴于教師的教案是否符合學生的整體情況。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陸地與海洋教案,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高二地理陸地與海洋教案:
第二單元 世界地理
從歷年高考來看,區(qū)域地理知識約占試卷分數(shù)的30%~40%,平時常說“夯實基礎、提升能力”,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區(qū)域地理知識。因此,從命題角度看,區(qū)域地理是命題的基礎和背景,如果區(qū)域地理知識掌握不扎實,無論理論知識掌握得多扎實,答題也是南轅北轍,得到“一棋走錯,滿盤皆輸”的結果。綜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可以發(fā)現(xiàn)基本的命題趨勢是:根據(jù)各區(qū)域經(jīng)緯網(wǎng)及典型地理事物進行空間準確定位;以熱點地區(qū)地理材料或地圖為載體,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或地圖,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呈現(xiàn)局部地區(qū)輪廓圖(含剖面圖)對比考查學生對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qū)位置、地形、氣候的判斷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的全球貿(mào)易。
2.1 世界陸地和海洋
學習目標
1.認識世界的陸地和海洋,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天然分界線。
2.了解世界陸地的五種基本地形和海底基本地形的名稱及分布。
3.說明大陸漂移假說與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
4.結合區(qū)域定位,考查陸地與海洋的局部輪廓或經(jīng)緯網(wǎng)。
5.運用等高線圖,考查陸地地形、地勢的特征,對氣候、河流的影響等。
6.結合造山帶、海溝、島弧鏈等考查海底地形與板塊邊界類型。
學海導航
一.世界海陸分布大勢:
海陸相間,海洋包圍陸地,陸地分割海洋,全球海洋連通,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許多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無論是全球還是東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陸半球)。“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陸地占29%,海洋占71%。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陸地面積較小。
二.陸地:
1.陸地、大陸、島嶼、半島、大洲的概念:
概念 備注
陸地 地球表面未被水體淹沒的部分 由大陸、島嶼組成
大陸 面積廣大的陸地(連帶半島和地峽) 全球共分六塊大陸,它們是亞歐大陸(世界最大)、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澳大利亞大陸(世界最小,768.2萬平方千米)
半島 陸地伸進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地峽 兩端連接大塊陸地,兩側(cè)瀕臨海洋的狹窄陸地 如中美地峽被稱為“美洲大陸的橋梁”;克拉地峽;巴拿馬地峽;蘇伊士地峽等
島嶼 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島嶼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大洲 大陸及其附近島嶼的總稱 全球分為七大洲,他們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2.大洲:
(1)七大洲的輪廓圖:
(2)七大洲的面積(單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依次是:
亞洲(4400萬)、非洲(3000萬)、北美洲(2400萬)、南美洲(1800萬)、南極洲(1400萬)、歐洲(1000萬)、大洋洲(900萬)。可簡化為:亞非(北)美(南)美,南極歐洋。
(3)七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排序(單位:m)由高到低依次是:
南極洲(2350)、亞洲(720)、非洲(650)、南美洲(590)、大洋洲(澳大利亞大陸350)、歐洲(340)
(4)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①完全分布在東半球的大洲:無。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③地跨東、西兩半球的大洲:亞洲(西伯利亞西端)、歐洲(冰島)、非洲(佛得角群島)、大洋洲(太平洋島嶼)、北美洲(格陵蘭島)。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歐洲、北美洲。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極洲。
⑥地跨南、北兩半球的大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5)地跨熱帶、溫帶、寒帶三帶的大洲:亞洲、北美洲。
(6)七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①亞、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②亞、非洲――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③南、北美洲――巴拿馬運河
④亞、北美洲――白令海峽
⑤南美、南極洲――德雷克海峽
⑥歐、非洲――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7)地跨兩大洲的國家(9個)
①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俄羅斯(歐洲國家)、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亞洲國家)。
②地跨亞非兩洲的國家:埃及(非洲國家)。
③地跨南北美洲的國家:巴拿馬(南美洲)。
④地跨亞洲、大洋洲的國家:印度尼西亞(亞洲國家)。
⑤地跨北美洲、大洋洲的國家:美國(北美洲國家)。
【例1】地表是由陸地和海洋兩部分組成的,但是你能否說清它們的分布情況呢?請根據(jù)下圖回答(1)~(3)題。
(1)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說,從太空看地球是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這是因為世界上海陸面積之比約為( )
A.1:1 B.7:3 C.3:1 D.3:2
(2)關于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最大的大洲分布在最大的大洋的東岸
B.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不相鄰
C.最大的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間是北冰洋
D.最大的大洲和北美洲之間是最大的大洋
(3)下列各大洲中只瀕臨兩大洋的是( )
①亞洲 ②非洲 ③北美洲 ④南美洲 ⑤南極洲 ⑥歐洲 ⑦大洋洲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 C.②④⑥⑦ D.②③④⑦。
【解析】
(1)地球表面海洋約占71%,陸地約占29%。(2)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它位于最大的大洲——亞洲與北美洲之間。(3)讀圖可知,亞洲瀕臨三大洋,北美洲、南極洲也瀕臨三大洋。
【答案】
(1)B(2)D(3)C
3.陸地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形態(tài)特征:
地形類型 特點 備注
海拔高度 相對
高度 地面起伏
山地 海拔較高
(500m以上) 很大 峰巒起伏,
坡度陡峻,
相對高度大 山脈:呈條帶狀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長的山地。
主要山脈:①東西向: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②南北向:貫穿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 海拔較低
(500m以下) 較小(多在200米以下) 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平原 海拔較低
(200m以下) 小 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500多萬平方千米)
高原 海拔較高
(500m以上) 小 地面平坦,起伏不大,邊緣陡峻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萬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
盆地 無一定標準 大小均有 中間低,四周高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
(2)七大洲的地形特色: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亞洲 (1)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2)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3)大陸東緣有島弧帶,外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非洲 (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起伏不大;(2)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大裂谷;(3)山脈少,分布在西北和東南角的高原邊緣
歐洲 (1)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的2/3;(2)地勢低平,為世界最低的大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3)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1)地勢東西高,中部低;(2)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qū),西部是高大山地,東部是低山,中部是平原;(3)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1)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2)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1)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2)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2350m);(2)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3)七大洲的地形特征比較:
大洲 共同特征 地貌類型 地勢
歐洲 地形單一 平原為主 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極洲 高原為主,被稱為“冰雪大陸”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非洲 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 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南美洲
北美洲 分東、中、西三部分 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
東、西部高,中間低
大洋洲 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山地
亞洲 地形復雜 中部高,四周底(中部為高原山地,四周為平原) 高低起伏大
(4)七大洲的最高峰:
①亞洲:珠穆朗瑪峰(中國、尼泊爾交界處),海拔8844.43m。
②歐洲:厄爾布魯士西峰(俄羅斯、格魯吉亞交界處),海拔5642m。
③非洲:乞力馬扎羅山(坦桑尼亞),海拔5895m。
④北美洲:麥金利南峰(美國阿拉斯加),海拔6194m。
⑤南美洲:漢科烏馬山(玻利維亞),海拔7110m。
⑥大洋洲:新幾內(nèi)亞島上雪山山峰查亞峰(印度尼西亞),海拔5030m。
⑦南極洲:文森峰,海拔5140m。
三.海洋:
1.概念:
(1)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陸間海――地中海,內(nèi)海――渤海,邊緣海――東海、南海)
(2)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2.四大洋的分界線:
(1)印度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通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經(jīng)線。
(2)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通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的146°51′E經(jīng)線。
(3)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通過南美洲火地島南端合恩角的67°W經(jīng)線。
(4)北冰洋與大西洋、太平洋的分界線:66°34′N緯線(北極圈)。
①北冰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丹麥海峽——冰島——法羅群島——設得蘭群島一線。
②北冰洋與太平洋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概況:
名稱 位置 面積(/萬平方千米) 主要特征 主要邊緣海和內(nèi)海 主要島嶼、群島、半島
太平洋 位于亞洲、大洋州、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18000 面積最大、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白令海、日本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珊瑚海等 臺灣島、新西蘭南北二島、日本群島、馬來群島、波利尼西亞群島、密克羅西亞群島、美拉尼西亞群島、朝鮮半島等
大西洋 位于歐洲、非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 9300 島嶼不多、呈S形 比斯開灣、幾內(nèi)亞灣、墨西哥灣、加勒比海等 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西印度群島等
印度洋 位于非洲、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 7500 大部分位于熱帶。熱帶海洋面積最大。 波斯灣、阿拉伯海、孟加拉灣等 斯里蘭卡島、馬達加斯加島、印度半島等
北冰洋 位于北極圈內(nèi),被亞、歐、
北美三大洲
所包圍 1300 海岸線曲折,多島嶼、淺而寬的邊緣海,大部分洋面終年結冰。
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巴倫支海等 新地島、北地群島等
4.四大洋的有關排序:
(1)面積(單位:平方千米)由大到小排序:太平洋(18000萬)、大西洋(9300萬)、印度洋(7500萬)、北冰洋(1300萬)。
(2)深度(單位:m)由深到淺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表面溫度(單位:℃)由高到低排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5.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特點
大陸架 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qū),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大陸架底富含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大陸板塊)。
大陸坡 大陸架外緣的陡坡,平均深度200~~3000米左右
大陸坡外緣是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分界線(大陸板塊)
海盆(洋盆) 大洋底的主體部分,近似圓形或橢圓形,周圍高,底部平緩(大洋板塊)
海嶺(大洋中脊) 深海底部狹長的高地,出露海面成為島嶼
海嶺是洋底地殼的誕生處,是板塊的邊界(生長邊界)
海溝 海底狹長的洼地,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的島弧外側(cè)
海溝是洋底地殼的消亡處,是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的邊界(消亡邊界)
【例2】讀下圖,回答(1)~(2)題。
(1)圖中大陸東、西兩側(cè)瀕臨的大洋分別是( )
A.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
(2)圖中表示落基山脈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由密西西比河和科迪勒拉山系可知是北美大陸,那么它的東西岸分別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圖中字母表示山脈,a是海岸山脈,b是內(nèi)華達山脈,c是落基山脈,d是阿巴拉契亞山脈。
【答案】(1)A (2)C
6.世界海運中重要的運河和海峽
兩大洲之間的海峽:①白令海峽(亞洲、北美洲)、②丹麥海峽(歐洲冰島、北美洲格陵蘭島)、③直布羅陀海峽(歐洲、非洲)、④曼德海峽(亞洲、非洲)、⑤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南極洲)、⑥土耳其海峽(亞洲、歐洲)。
①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東北部,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沖,溝通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世界國際貿(mào)易貨物運輸數(shù)量大的國際運河。
②巴拿馬運河——斜貫巴拿馬共和國中部,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際運河,國際貿(mào)易貨物運輸數(shù)量僅次于蘇伊士運河。
③基爾運河——位于德國東北部,溝通波羅的海和北海,是波羅的海通往大西洋的捷徑,是世界上通過船只最多的國際運河。
④馬六甲海峽——位于亞洲東南部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
⑥英吉利海峽——介于英、法兩國之間的狹窄海域,是連接西北歐與北美的主要航線,是世界上貨運最繁忙、通過船只最多的海峽。
⑦霍爾木茲海峽——位于亞洲西部阿曼半島和伊朗之間,呈人字形,西接波斯灣,東連阿曼灣,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海峽”。
⑧直布羅陀海峽——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和非洲西北角之間,是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海上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