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地理知識記憶方法13種(2)
由寶雞向南沿寶成線經陽平關等到成都,陽平關向東沿陽安線經漢中到安康。安康是襄樊到重慶的襄渝線中間一個站。
從鐵路線分布狀況看,蘭州為西北最大的鐵路樞紐站。另外,隴海線和蘭新線及烏魯木齊到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線,是亞歐大陸橋的東段線路。
4、圖片記憶法
地理圖片能夠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它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所以在學習時,適當運用觀看與學習內容相應的圖片,是會收到好效果的。高中適用的“中國地圖冊”中,附有大小圖片44幅。有興安林場、大連新港;黃土高原,華北棉田;上海外灘,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西沙風光;葛洲壩、日月潭等。課本上的圖片更多。學到相應的章節時,首先應看圖片。如學“熱帶雨林自然帶”,先看“熱帶雨林”景觀圖片,學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植物特別茂密,喬木、灌木、草本混雜,樹種繁多。地面有大象、犀牛,水中有鱷魚、河馬。樹上有猿猴、猩猩攀緣,空中飛翔著各種鳥類。學生會感知熱帶雨林帶動植物的多樣性、復雜性。學習課本內容時,就容易理解,還可進一步分析這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從而聯想到與熱帶雨林氣侯有關。所以運用地理圖片,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5、類比記憶法
從因果關系上談,基本要素相同,結論必然相一。地中海周圍氣候特點是冬雨夏干。因地處30°~40°N的大陸西岸;冬季受西風影響,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那么可知,凡在這樣條件下,就具有冬雨夏干地中海式氣候。北美有,南半球的南美、非洲、澳大利亞都有。
6、地圖記憶法
看地圖、讀地圖、繪示意圖等,這是學習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學、速度快、簡便實用等特點。原則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由學習到復習,都不能離開地圖。因為地圖是地理學中重要的直觀語言,它能形象而確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種地理事物,當然也能反映出各種地理事物來。通過地圖,可以確定出地理方位,區域范圍,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離、形態和分布,便于闡明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容易使學生理解地理規律。通過讀圖、分析圖等,可以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逐步樹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開拓的精神。
學習各類氣候類型,依地圖學習,好記憶、易理解。如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的東亞季鳳,是世界上最為明顯強大的季風區。它是由冬、夏氣壓場性質而決定的。冬半年,亞洲大陸內部氣溫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亞高壓區;而東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緯度大陸來說相對氣溫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壓區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壓帶。大勢是,陸上高壓,海上低壓,自然存在溫壓梯度的變化,從而形成由陸上高壓區向海上低壓區帶吹的偏北風,叫冬季風。夏半年,溫壓場相反,所以風向也相反。
實際上,上面的季風問題和一些地理問題,雖不是問明地圖,但實質上你要準確無誤的答好問題,也需要一幅鮮明的亞洲地圖或世界地圖浮現在腦海里,才能答得全面準確。
學習中國省、自治區、直轄市、看“中國政區”圖,就容易學習。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省、區、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圖形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實際等于空對空。但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能將地圖上的內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聯系起來,經過分析,從中才能得出新知識。
7、方位法
如《中國地理》“三北”防護林網,教學時將“三北”防護網所跨越的十二個省、市、區可用簡稱按自東向西順序改為:東北區的黑吉遼三省西部,華北區的冀、晉、內蒙古,西北部的陜、甘、寧、青、新。這樣講,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再如高中地理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解放初只有九個,隨著工業發展,增加到二十個。臺灣省的臺北、高雄,港澳地區的香港,人口也在百萬以上。按書上的順序講,學生很難記住,而且查地圖時也忽東忽西,忽南忽北,很不方便。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排列成“蘭”字形。在教學時,首先在黑板上寫個“蘭”字,然后按“蘭”字筆劃順序填寫北京、天津等城市,引導學生看課本插圖與板圖對照。這樣、學生比較容易記住。
8、理解法
找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總結出規律,通過有意識記效果較好。如《世界地理》世界氣候,這一節內容既是本書的重點又是難點。它影響以后章節各大洲各國的區域性氣候學習,同時這節內容理論性強、份量重、頭緒多,學生難以掌握。為了教好這節課,教師備課時,搞清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各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特性及其成因。講課時,緊緊抓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就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
9、諧音法
把新地名和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記憶。
如前蘇聯中亞地區的兩條內陸河——阿姆河和錫爾河。在安徽中部地區,“阿姆”和“阿母”,“錫爾”與“惜兒”是近音。在講課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地圖,了解認識兩條河的地理位置、發源地和注入的地方,再講阿母都是愛惜自己的兒子的。這樣利用諧音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又利于記憶,但必須要求學生一定要把原字搞清楚,防止以假亂真。
10、對比法
運用對比方法,把類似或相反的地理知識,排列成序。例如我國面積遼闊,為了使學生確切了解我國總面積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可作下列一些對比:我國的領上為英國的三十八倍,日本的二十五倍多,比英、法、德國、日本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面積總和五倍還大,僅次于前蘇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國。從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祖國遼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