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2)
三、遷移所學知識
自初中以來,我們的學生所學的詩歌不算少了,對詩歌的了解也達到了一定程度。同為詩歌,無論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題材相同,內容相同,未必不會有相同的寫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圍。我們就能從課本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詩句,用所學知識去解題。如天津卷:
聽蜀僧浚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云暮,秋云暗幾重。
問:
(1)詩的第二聯中“一揮手”和“萬壑松”分別表現了什么?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不覺碧云暮,秋云暗幾重”的理解。
說到音樂欣賞,我們所學的詩歌中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我們不妨以《琵琶行》來與之印證。“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琵琶行》有“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和它相似。“不覺碧云暮,桃云暗幾重”,《琵琶行》又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與之基本相同。課文中這兩句的意思我們是比較熟識的,前句突出琵琶女技藝的高超;后句一是說明時間過得快,二是情景交融,從描寫月的澄靜、空明來表現詩人受到琴聲的洗禮后內心的純凈,從側面烘托琵琶女琴藝超凡出眾。把這些用來解題,可以說不差分毫。
再如上海卷《赤壁》(原詩略),這是一首懷古詠史詩,其最后一題即是對末句“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就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對課文熟悉的同學,這道題很容易做,因為書本上有《越中覽古》的“宮女如花滿春殿,而今惟有鷓鴣飛”,《揚州慢》的“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以及《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和它的寫法完全一致,都是拿昔日的繁華、強盛與今日的蕭條、荒涼作對比,以抒發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四、重點關注尾句
一般詩歌在結構上是前面寫景敘事,尾句則畫龍點睛地抒情言志。這一點在今年的十五篇詩歌中表現很明顯,如全國卷三《鷓鴣天》、上海卷《赤壁》、湖北卷的《次北固山下》、廣東卷的《江漢》都如此。這里以廣東卷的《江漢》為例: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人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首詩如果單看前面,很容易誤以為又是一篇思鄉懷人詩,因為詩句中有“歸客”、“片云”、“孤月”等詞,但作者本意并非如此,其重心應落在最后一句上。“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成語中有“老馬識途”,曹操《龜雖壽》詩中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都言“生姜老而辣”、“廉頗雖老尚能飯”之意,再結合前兩句中的“心猶壯”、“病欲蘇”,可知尾句或是全詩之意是言“不老之志”,抒“難酬之情”。主旨抓住了,再回過頭來做前面的鑒賞語言、形象、意境等題,就容易多了,至少不會偏題。
以上的幾點技巧方法是對于詩歌鑒賞就題而論,難免掛一漏萬,希望這些方法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