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答題技巧和經驗口訣
高考答題和經驗口訣分析
審題之后解題:審清題意,有的放矢
會做保證做對:認真對待,萬無一失
快速必須準確:以準求勝,穩扎穩打
易題優先難題:先易后難,效益為上
答題莫忘檢驗:多管齊下,志在必得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歷經千辛萬苦的高三學生,都希望在高考時有個高水平的發揮,取得理想成績,可是總是有的考生事與愿違,造成遺憾。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對每個考生來說是舉足輕重的事,它對你數學成績的影響也許是幾分、十幾分、甚至更多。只有平時多流汗,才能戰時少流血。決勝考場的能力必須在平時加以訓練,不斷總結每次考試的得失,尋找成功的經驗,發現失敗的原因,提煉出適合自己的考試方法和策略,根據我們的觀察與分析,結合以往學生的經驗和教訓。認為,應該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操練考試技能,提高考試技巧。
走進考場,由于要求嚴格,場面嚴肅,氣氛緊張,往往考生會產生條件反射,出現情緒上的緊張現象。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并且適度的緊張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激情的產生,提高思維速度,促進解題的效率的提高。但是,有的同學患得患失,走向極端,變緊張為慌張,動作變形,思維走樣,影響正常發揮。怎樣才能避免慌張呢?
一方面,模擬考試需要高度重視,要營造仿真的考試環境,限時完成,養成在緊張環境中解答問題的有條不紊的品質。再一方面,考前保持必勝的信心是非常必要的,走進考場要信心百倍,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要慌張,因為大家是平等的。另外,要明確,進入考場適度緊張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因為它有利于我們進入興奮姿態,千萬不能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慌張。
審題之后解題:審清題意,有的放矢常言說得好,“磨刀不礙切菜事”。在批考卷時,經常發現學生在解答過程中,有的半途而廢、有的張冠李戴、有的文不對題。為此,我們走訪了一些考生,他們覺得自己犯了低級的習慣性錯誤—審題不嚴。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需要認真閱讀,仔細推敲,完全明確問題的文字陳述和符號的含義,準確把握問題的條件和結論,必要時還要適當畫出圖表,列舉、提煉出問題的關鍵,形成題目脈絡,綱舉目張。反思題意能彌補審題的不足,有時需要再審視“題眼”,防止誤解,因為題中一字之差會導致結論謬之千里。對于貌似熟悉的問題更應警惕,因為大部分時候會熟題新編,如果不假思索,跟著感覺走就會“熟能生錯”了,對題目的條件和結論需要再回首,防止條件誤用、漏用,也防止答非所問。
會做保證做對:認真對待,萬無一失
要將你的解題策略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靠準確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一點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視,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的情況,考生自己的估分與實際得分差之甚遠。例如,02年春季高考第20題第(1)小問是證明函數的單調性,許多考生以“說明代替證明”,難以獲得滿分。還有在立體幾何的解題中,特別是計算題中,沒有對有關元素的確認和說理的過程,盡管解題思路正確甚至很巧妙,得分少得可憐。必須重視解題過程的語言表述,不能“心中有數”,得過且過。必須表達準確,論證清楚,“會做”的題才能“得分”,這需要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精益求精,腳踏實地,保證會的做對,對的做全。即使不完全會做,將它們分解為一系列的步驟,或者是一個個小問題,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多少就解決多少,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敗。特別是那些解題層次明顯的題目,或者是已經程序化了的方法,每進行一步得分點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結論雖然未得出,但分數卻已過半,這叫“大題拿小分”,是個聰明之舉。
快速必須準確:以準求勝,穩扎穩打考試時有的同學快做,期待以后檢查;有的同學穩扎穩打,做一題爭取對一題。在目前題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要先在正確率上下功夫,以穩取勝,當正確率得到保證以后,速度會自然而然地提上去的。答題時要做到字字有據,步步準確,書寫規范,盡量一次成功,正因為穩和準,所以你就不必考慮再花時間檢查。而“快”是平時訓練的結果,不是考場上所能解決的問題,不能患得患失。一味求快,只會快一點,錯一片,盡做無用功,檢查時也難以得到全面校正。
高考生如何緩解疲勞
(1)學會休息
A.安靜性休息
安靜性休息是指睡眠和閉目養神。睡眠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休息。人在睡眠時,體內各器官的代謝活動降低,大腦皮層由興奮轉為抑制,耗氧減少,有利于血液中養料、氧氣的自我補償,以積聚精力。既保護了神經細胞,避免過度疲勞,又促進了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
B.活動性休息與交替式休息
活動性休息又稱積極性休息,如散步、打球和輕微的體力勞動等,也可以與他人聊天。交替式休息是指將各種不同性質的學科交替在一起來學習,如文、理科穿插復習,這樣,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不僅不會疲勞,而且還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2)科學安排學習時間
研究表明,學生在一天或一周內的不同時間里的學習效率和疲勞情況是有差異的。如上午的二、三節課為效率最高時期,而第四節課為疲勞顯著時期;一周中的周二、三、四為好學習日,周一和周五、周六為思想容易渙散、情緒波動的時期。
因此,考生要注意各科學習時間的排列和搭配,做到文理相同、抽象性為主的學科和形象性為主的學科交替、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交替、內容多的與內容少的學科交替,使神經活動得到調節,減輕大腦的疲勞程度。
(3)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是心理療法中的一種,它能夠通過心理作用影響人們的情緒與行為,從而達到促進健康和消除疲勞的目的。
考生在學習的間隙或學習之后,可以通過聽音樂來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但是,所聽的音樂必須是“純粹音樂”,也就是沒有歌詞的優雅的音樂。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海頓的組曲《水上音樂》等。音樂中如有文字的話,文字信息將進入大腦,結果會導致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另外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聽音樂時,不能邊聽音樂邊思考其他問題,必須是陶醉在音樂之中、完全的休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疲勞得到徹底的消除。
(4)營養補充
高考前,學生在營養補充和飲食安排方面要做到一個營養、三個原則、八個注意。
一個營養是補充氨基酸營養,尤其是八種必需氨基酸營養。在這里向大家推薦抗疲勞型氨康源氨基酸固體功能飲料,首先,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是一切生命物質之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其次,氨康源氨基酸飲料含有人體所需的八種必需氨基酸,這八種必需氨基酸缺少任何一種都有可能導致身體疾病或者死亡;再者,抗疲勞型氨康源氨基酸飲料含有能夠緩解疲勞,快速補充體力,增強免疫力等功能元素,幫助考生們緩解疲勞,減輕壓力,穩定緊張和急躁情緒等等功能,非常適合高考期間學生的需求。
猜你感興趣:
1.2016年高考數學復習公式記憶口訣
2.高考地理答題技巧:答題思路大集錦
3.2016高考地理答題技巧
4.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記憶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