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3)
B、卷(共50分)
一、詩歌鑒賞
錦江思
李新
獨詠滄浪古岸邊,牽風柳帶綠凝煙。
得魚且斫金絲鲙,醉折桃花倚釣船。
賞析:
錦江思:“思”即“想”,寫作者站在錦江邊上想到的。是宋代詩人李新回憶成都的詩,寫出了錦江的秀麗與閑適。
獨詠滄浪古岸邊,牽風柳帶綠凝煙。滄浪:江河的一種比較文雅的說法。凝煙:濃密的霧氣。這兩句寫景,在歷史悠久的錦江岸邊,春風吹綠柳枝,江面騰起淡綠色的煙霧。
得魚且斫金絲鲙kuài,醉折桃花倚釣船。斫zhuó: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斫zhuó鲙kuài:即切鲙,做生魚片,把魚切成一片一片的。用典。曹操做生魚片很拿手,《曹操集》中有《魚譜》專門介紹曹操做魚的心得。《水滸傳》中寫宋江、張順等在琵琶亭酒館。張順拿著鮮活魚,“吩咐酒保,把一尾魚做辣湯,用酒蒸一尾,叫酒保切鲙kuài。”這兩句寫詩人所思:如能得到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定會斫成生魚片,悠閑地倚靠在漁船之上,伴著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鉤的魚兒。表達了詩人悠閑、愉悅的心情。
1、從全詩來看,詩人思到了那些內容?請概括作答。
答:“思”到了在春風吹綠柳枝的時節,水面騰起淡綠色的煙霧,如能得到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定會斫成生魚片,悠閑地倚靠在漁船之上,伴著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鉤的魚兒。【“思”即“想”,作者站在錦江邊上想到的,就是作者這首詩所寫的內容,因此,只要能準確理解詩歌,便能答對這道題。】
2、本詩末句中的“醉”和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的“醉”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請簡要賞析。
答:不同。本詩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畫美景中,為美景所醉,表達的是一種悠閑、愉悅的心情。而“醉里挑燈看劍”的“醉”,是說詩人醉夢中還不忘細細看“劍”,表達的是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理想,以及強烈的愛國之情。【從這首詩的文字中(結合第一小題),可以讀出作者輕松閑適的心情,而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是初中階段學過的一首詞,辛棄疾其人,便是一個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殺敵報國的詞人,聯系到他所看的“劍”,再聯系到這個人,便能得出“醉”所表達的情感。】
二、文言文閱讀(共12分)
江陵府曲江樓記
(宋)朱 熹
廣漢張侯敬夫守荊州之明年,歲豐人和,幕府無事。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乃鑿門通道,以臨白河,且為樓觀以表其上。敬夫一日與客往而登焉,則大江重湖,縈紆渺彌,而西陵諸山,空濛晻①靄,皆隱見出沒于云空煙水之外。敬夫于是顧而嘆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謂江陵郡城南樓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臨賦詠,蓋皆翛然有出塵之想。至其傷時感事,則其心未嘗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悲夫!”乃書其扁曰“曲江之樓”,而以書來屬予記之。
【廣漢人張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豐登,百姓安樂,衙門清閑。只是常常為學校門外擋著高墻而感到不快,于是開門筑路,直達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樓臺。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覽,只見浩瀚的江水、相連的湖泊,迂回曲折,曠遠深滿,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峽的群山,煙嵐迷濛,云氣昏晦,在蒼茫的水天之外,隱約顯現。敬夫于是環顧四周,慨嘆道:“這不就是曲江公所說的江陵郡城南樓嗎?過去張公離開宰相之位,被貶官到這里,在平時閑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詩,總是飄飄然有超脫塵世的念頭。至于他感傷時事,那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張最終不能實現。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題寫“曲江之樓”四字,并來信囑咐我為曲江樓作記。】
余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思得一與敬夫相從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覽觀形制,然后舉酒相屬,以詠張公之詩,而想見其人于千載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張公遠矣,而讀其書者,未嘗不為之掩卷太息也。是則是非邪正之實,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樓者,于此亦可以反諸身,而自得之矣。
【我看了敬夫來信,得知此樓的佳處。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覽,眺望江山,觀看地形,然后相互勸酒,吟詠張公的詩篇,遙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風采,差不多才能滿足平素的心愿。張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讀他書的人,無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書本,深深地嘆息。這是因為辨別是非邪正,天理本應如此,故人們不能無動于衷。登上這樓的人,在這也可以反顧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予于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覽觀焉。
【對于此樓,我既然未能前往觀賞,無法像范公寫《岳陽樓記》那樣,描寫群山眾流、風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變化,唯有逐一陳述敬夫的原話,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觀看。】
(選自《朱熹詩文選譯》,有刪改)
注釋:①晻(yǎn)靄: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即張九齡,唐玄宗開元年間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誣陷,貶為荊州長史。曾作《登郡城南樓詩》。
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 病:擔心,憂慮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 行:實行,推行
C.而以書來屬予記之 屬:通“囑”,囑咐
D.于此亦可以反諸身 反:反對,違背
答案:D、類推,反顧。【D反‘類推,反顧。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文言實詞的把握。判斷文言實詞,除了需要日常積累之外,還需要結合文章前后文來判定。此句翻譯為:在這也可以反顧自身。】
4、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余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看了敬夫的來信,得知此樓的佳處。【“書”從上下文可以知道是“書信”的意思。另外句中還有兩個“之”字是相同的,都是結構助詞“的”。“勝”在此處是“佳處”的含義。“予”是“我”的意思。這些實詞和虛詞都是較為常見的。】
(2)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無法像范公寫《岳陽樓記》那樣,描寫群山眾流、風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變化。【這句話是倒裝句的一種:定語后置句。因此翻譯時,需對調順序,這是重要得分點。“無以”固定用法,翻譯為“沒有……可以用來。”】
5、作者借為曲江樓作記,撫今追昔,抒寫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請概括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朱熹讀了張敬夫來信,得知登臨曲江樓能看到許多佳景。于是渴望與敬夫同游,在樓上縱覽江山,飲酒詠詩。
(2)朱熹因為張敬夫提到了張九齡的經歷,想到了讀過他書的人都會對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樓的人,都能從登樓眺望中得到感悟、收獲。
【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對全文的概括和把握能力。答案都出現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讀懂全文,也能根據上下文推斷出來。另外本題共4分,根據文章內容,可以確定答案為兩點。】
三、名著及現代文閱讀(共22分)
(一)名著閱讀(4分)
6、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2分)
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你該記得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彈完了琴,看見聽的人都流著淚,他哈哈大笑道:“嘿!你們都是傻子。”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這當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這境界作為你終生努力的目標。羅曼·羅蘭心目中的大藝術家,也是這一派。
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寫給兒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兒子達到“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指的是 。
答: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狂,哭笑無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一樣不動聲色。【選自《傅雷家書》。結合原文理解即可】
7、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2分)
“謝謝你,好孩子,咱們倆養活不了自己嗎?咱們倆?有什么了不起的!”
這是小說《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話。請回答這番話中的“謝謝你”是外祖母針對什么事情所講的?請概括作答。
答:阿廖沙將自己撿廢品得來的錢塞給祖母。【出自高爾基《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