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考政治試題答案(2)
1.(10分)生活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學習和了解憲法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讀圖并回答問題。
(1)上圖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上圖,簡述我國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答案】(1)上圖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2)從上圖中法律的金字塔可以知道,從效力上看,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①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普通法律為子法;②憲法與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③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憲法地位及其重要性。
2.(14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世界日益開放,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跨出國門,接觸異域文化,與不同文化共處已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閱讀這封郵件,回答問題。
(1)針對小謝的糾結,你認為面對文化差異時,正確態度是什么?
(2)作為生活在廣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員,應該如何認識和傳承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
【答案】:(1)針對小謝的糾結,我認為面對文化的差異時,正確的態度是: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我們應持有客觀平等寬容的正確態度,面對不同文化應該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多樣性,共同繁榮進步,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長處。
(2)認識:
廣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的不竭動力。它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之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傳承:
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州文化)的責任感,努力學好中華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文化修養;②全面認識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廣州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③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廣州文化),倡議他們多到博物館、祠堂等文化氛圍比較濃厚的地方參觀,多閱讀與中華文化(廣州文化)有關的書籍,也可以通過創新宣傳方式和形式來傳承;④從小事做起,加強對外來優秀文化的交流,相互借鑒學習,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廣州文化),為全面提升國家(廣州)文化的軟實力做貢獻。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差異的態度,以及中華文化的知識。
3.(12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近年來,“鎘大米”、“重金屬蔬菜”、“血鉛事件”等土壤污染案件頻頻見報,引起公眾極大關注。以下調查結果來自環境保護部與國土資源部2014年4月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
(注: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還是國家主要的糧、棉作物產區)
材料二:據有關調查,在珠三角地區,不適宜種植農作物的污染土壤占到土壤總面積的22.8%,工業污染是最大禍首,一次性餐具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居民生活污染也不容忽視。針對上述問題,政府有關部門回應,當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尚未出臺,土壤污染修復的技術規范還沒建立,現有的土壤修復技術也不成熟,治理土壤污染任重道遠。
(1)結合表一、表二和注,描述我國土壤污染的現狀并簡要分析其危害。
(2)結合材料二,就政府和公民應如何保護土壤資源提出建議。
【答案】:(1)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如下: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②我國16.1%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1%受到高度污染;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作為國家主要的糧、棉作物產區的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地區土壤污染較其他地區嚴重。
土壤污染帶來的危害:①土壤污染容易造成農產品有害殘留物超標,導致農作物等產品質量下降,直接影響人體健康;②土壤污染嚴重導致土壤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導致糧食、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的污染、減產,容易造成國家糧食短缺等問題;③土壤污染日益嚴峻,會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增加土壤污染治理任務的難度。
(2)政府:①制定并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關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法規;②建立土壤污染修復的技術規范,加大對土壤污染修復的技術規范的監督管理;③逐步成熟土壤修復技術,加大對土壤修復技術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投入;④重視工業污染對土壤污染的危害,長期堅持落實治理土壤污染任務。
公民:①樹立自覺保護土壤資源的意識,學習有關保護土壤資源的知識;②盡量減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減少白色污染;③重視改善生活污染,注意處理好重金屬廢棄物;④發現企業違規操作造成工業污染,要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舉報,與破壞土壤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時事材料的理解和轉化能力,該則材料涉及土壤污染等環境國情國策的知識,考查學生結合材料實際解決土壤污染的做法建議。
4.(12分)實施重大人才工程,是發達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國建設人才強國的重要舉措。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華民族努力實現復興夢想的背景下,我國目前最高層次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實施5年來,共引進了4180名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取得了一批國際公認的領先成果,推動了“中國創造”,在國際上發出了“中國聲音”,帶動了海外人才歸國熱潮,加速了國內高層次人才聚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材料二:工業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需求比較
時 期 內 容 | 工業經濟時代 | 知識經濟時代 |
人才需求特點 | 知識專業化 | 知識綜合化 |
標準化 | 個性化 | |
團隊精神 | 團隊精神 | |
服從性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
強調權威 | 強調創新 | |
…… | …… | |
應對之策 | 階段學習 | 終身學習 |
(1)結合材料一,簡要說明國家實施“__”的意義。
(2)結合材料二,談談青少年如何迎接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挑戰。
【答案】:(1)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距仍有較大差距,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很多不相適應的地方。我國實施“__”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縮少與發到國家的科技差距;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推動“中國創造”,在國際上發出“中國聲音”;有利于開發國家人力資源,建設人才強國;有利于帶動海外人才歸國的熱潮,加速國內高層次人才聚集,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
(2)為了迎接未來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挑戰,我們青少年應該做到: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學習能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注重提升自己知識綜合化的能力;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努力突出自己的個性化,同時又要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等等。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學生人才強國、人才素質的知識,以及考查學生運用材料作答的能力。
5.(12分)有一些“美”總是那么溫暖人心卻又震撼心靈。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我們善于發現身邊的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剛榮獲廣東十大“最美家庭”稱號的女主人李笑玲,是一名殘疾人。她心靈手巧,樂觀堅強,和丈夫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家訓,刻苦專研傳統剪紙藝術。他們的剪紙融合國畫、油畫等藝術理念,與現代工藝完美結合,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
盡管他們的作品起拍價高達數萬元,可夫妻二人從未想過拿剪紙作品去賺錢。很多人不理解他們為什么那么清貧還搞“藝術”。李笑玲認真地說:“我希望有生之年,借助上天賦予的靈感,創作出更多漂亮的作品,留給下一代人,讓他們能欣賞到祖國的民間技藝。一旦把藝術變成商品,就會束縛我的靈感,我不愿意這樣做。”
(1)李笑玲家庭的家訓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樸實的語言,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要求。
(2)李笑玲一家生活清貧,仍苦心專研祖國的民間技藝并傳給后人。請用“正確認識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談談李笑玲的感人事跡對你的啟示。
【答案】:(1)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李笑玲一家生活清貧,仍苦心鉆研祖國的民間技藝并傳給后人的感動事跡啟示我們:①承擔責任,往往需要付出代價,同時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承擔的責任,選擇了自立自強的人生,就應該有勇氣和信念,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進行正確的評估,作出最合理的選擇,一旦我們作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我們應付的責任。李笑玲一家秉持家訓,刻苦鉆研傳統剪紙藝術,堅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值得我們學習,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②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李笑玲立志為傳承祖國民間技藝而努力,不言代價與回報,令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希望,我們應向她學習,自覺樹立社會責任感,用實際行動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
【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的理解,以及責任的回報與代價及啟示類題型。
看了“廣州中考政治試題答案”的還看了:
1.廣州市中考政治試卷
2.2017年中考政治復習精選自測試題及答案
3.中考政治在集體中成長選擇題復習題
4.2016年北京政治中考試題答案
5.廣州中考政治復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