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答案解析
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201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答案解析,你參考學習。
2014年考研政治試題及答案解析一、單項選擇題
1、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之前做了兩千多次實驗,有個年輕的記者曾經問他為什么遭遇這么多次失敗,愛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我發明了電燈。這只是一段經歷了兩千步的歷程。"愛迪生之所以說"我一次都沒有失敗",是因為他把每一次實驗都看做
A認識中所獲得的相對真理
B整個實踐過程中的一部分
C對事物規律的正確反映
D實踐中可以忽略不計的偶然挫折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實踐觀點。實踐的形式包括生產勞動、科學實驗以及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愛迪生發明電燈的實驗屬于實踐形式中的科學實驗,是屬于實踐的一部分。
2、俄國早起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普列漢諾夫說,絕不會有人去組織一個"月食黨以促進或阻止月食的到來,但要進行社會革命就必須組織革命黨。這是因為社會規律與自然規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復性的客觀規律
B、由多數人的意志決定的
C、通過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的
D、比自然規律更易于認識的規律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不同之處。自然規律是作為一種盲目的無意識的力量起作用,社會規律則是通過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圖的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實現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
3、社會生產是連續不斷進行的,這種連續不斷重復的生產就是在生產。每次經濟危機發生期間,總有許多企業或因為產品積壓、或因訂單缺乏等致使無法繼續進行在生產而被迫倒閉。那些因產品積壓而倒閉的企業主要是由于無法實現其生產過程中的
A.勞動補償 B.價值補償 C.實物補償 D.增值補償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及實現條件。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要求生產中所耗費的資本在價值上得到補償。材料中所說產品積壓,其實質就是產品無法順利賣出,之前所付出的資本無法順利得到價值補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4.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在許多方面已經并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正確分析這些新變化發生的原因,有利于我們科學而全面地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導致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發生的根本推動力量是
A. 改良主義政黨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利的斗爭
C. 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
D.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的影響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當代資本主義發生新變化的原因。引起其變化的原因有四點,A選項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B選項是變化的重要力量,D選項對資本主義的變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5、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十四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20多年的實踐,黨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了新的科學定位,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
A 輔助性作用
B 決定性作用
C 基礎性作用
D補充性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題是考查時政熱點。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6、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和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得到不斷推進。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
A實行差額選舉
B按黨派分配名額
C按單位分配名額
D實行等額選舉
答案:A
【解析】本題是考查第九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了新發展:把直接選舉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范圍擴大到縣,實行普遍的差額選舉制度。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7.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
A.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按勞分配的補充
B. 我國社會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
C. 生產要素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D. 生產要素是價值的源泉
答案:B
【解析】本題是考查第八章我國分配制度的基礎知識點。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點。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就是對按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據,是存在著生產要素的多種所有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8、文化強則中國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其關鍵是
A.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力
B.發展新型文化業態
C.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D.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答案:A
【解析】本題是考查第十章文化的基礎知識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讓一切文化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9.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他在該刊發刊詞中宣稱,"善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志之天職,批評時政,非其旨也。"此時陳獨秀把主要注意力傾注于思想變革的原因是:
A.他對政治問題不感興趣
B.他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產生了懷疑
C.他認為批評時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D.他認定改造國民性是政治變革的前提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四章《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關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以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和與傳統觀念徹底決裂的激烈姿態,對封建專制主義、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可見,新文化運動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先的地位。
10、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新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義的政綱
A.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
B.把斗爭的矛頭直接指向北洋軍閥
C.體現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__政策
D.把民主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四章《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關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內容。繼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提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以后,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即新三民主義,這個新三民主義的政綱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基本一致,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大會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__政策。這樣,國民黨一大的成功召開,就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1. 1930年1月,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寫道:"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與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段話是針對當時黨內和紅軍中存在的
A. "在全國范圍內先爭取群眾后建立政權"的理論
B. "與地獄國門之外"的主張
C. "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
D. "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的設想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毛中特第三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道路理論的內容。1930年1月,毛澤東針對黨內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鄉村為中心、先在農村建立和發展紅色政權,待條件成熟時再奪取全國政權的思想。
12.…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也是應該經濟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這段話形象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
A.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
B.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C.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
D.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毛中特第三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經驗的內容。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所做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對三大作風進行了深刻闡述。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理念保函"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它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構成了社會主義法制理念的完整理論體系。其中,公平正義是:
A.社會主義法制的價值追求
B.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要求
C.社會主義法制的核心內容
D.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使命
答案:A
【解析】厲行法治是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關鍵。因此,社會主義法治要以公平正義為價值取向,以公平正義的法律,建設公平正義的法治社會,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心。
14,近年來,從"彭宇案"掀起的軒然大波,到"扶老被誣傷老,好人敗訴賠錢"等事件的一再發生,使歷來推崇"助人為樂"的國人遭遇了嚴重的道德考驗。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的正式實施,填補了國內公民救助行為立法的空白。為此,有媒體撰文《"好人法"釋放道德正能量》,認為該規定無疑會釋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對社會風氣的凈化不無益處。法律之所以能釋放道德正能量,是因為:
A.法律是道德的歸宿
B.法律是道德的基礎
C.法律是道德的前提
D.法律是道德的支撐
答案:D
【解析】道德建設需要切實加強思想教育、社會引導、輿論支持等多方面的工作,但相關法律的制定與落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有了法律的支撐,道德建設才能真正走上正確的軌道,并不斷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15.黨群關系,官戶黨和國家的存亡大計。為了實現黨的確定的奮斗目標,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黨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是:
A.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B.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
C.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D.為民務實清廉
答案:D
16.2013年6月,中國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時,將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概括為:
A.共同發展、合作共贏、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B.加強對話、增加互信、發展合作、管控分歧
C.不沖突、不對抗 、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協作、相互支持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