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林清玄閱讀答案
《常春藤》林清玄
(2)任何人路過那座木屋,都不會有心情去正視一眼,除非看到老人推著面攤出來,才知道那里還有人居住。
(3)但是在那斷板殘瓦南邊斜角的地方,卻默默地生長著一珠常春藤,那是我見過最美的一抹,許是長久長在陰涼潮濕肥沃的土地上,常春藤簡直是毫無忌恒的怒放著,它的葉片長到像荷葉一般大小,全株有透明翡翠的綠,那種綠就像朝霞照耀著遠遠群山的顏色。
(4)沿著木板壁的尖角,常春藤幾乎把半面墻長滿了,(A)每一株綠色的枝條因為被夾壁壓著,全往后仰視,好像向天空伸出了一排厚大的手掌;除了往墻上長,它還在地面四周延伸,蓋滿了整個地面,近著有點像還沒有開花的荷花池了。
(5)我的家里雖然種植了許多觀葉植物,我卻獨獨偏愛木板屋后面的那片常春藤。無事的黃昏,我在附近散步,總要轉折到巷口去看那棵常春藤,有時看得發癡,隔不了幾天去看,就發現它完全長成不同的姿勢,每個姿勢都美到極點。
(6)有幾次是清晨,葉片上的露珠未干,一顆顆滾圓的隨風在葉上轉來轉去,我再仔細地看它的葉子,每一片葉都是完整飽滿的,絲毫沒有一絲殘缺,而且沒有一點污跡;可能正因為它長在夾角,連灰塵都不能至,更不要說小貓小狗了。我愛極了長在巷口的常春藤,總想移植到家里來種一株,幾次偶然遇到老人,卻不敢開口。因為它正長在老人面南的一個窗口,倘若他也像我一們珍愛他的常春藤,恐怕不肯讓人剪栽。
(7)有一回正是黃昏,我蹲在那里,看到常春藤又抽出許多新芽,正在出神之際,老人推著攤車要出門做生意,木門咿呀一聲,他對著我露出了善意的微笑,我趁機說:“老伯,能不能送我幾株您的常春藤?”
(8)他笑著說:“好呀,你明天來,我剪幾株給你。”然后我看著他的背影背著夕陽向巷子外邊走去。
(9)老人如約送了我常春藤,不是一兩株,是一大把,全是他精心挑撿過,長在墻上最嫩的一些。我欣喜地把它種在花盆里。
(10)沒想到第三臺風就來了,不但吹垮了老人的木板屋,也把一整株常春藤吹得沒有影蹤,只剩下一片殘株嫩葉,老人忙著整建家屋,把原來的一片綠意的地方全清掃干凈,木屋也扶一正。我覺得必然,將老人送我的一把常春藤要還給他,他只要了一株,他說:“這種草的耐力強,一株就能長成一片了。”
(11)老人的常春藤只隨便一插,也并不見他施水除草,只接受陽光和雨露的滋潤。我的常春藤細心的養在盆里,每天晨昏依時澆水,同樣也在陽臺上接受陽光和雨露。
(12)然后我就看著兩株常春藤在不同的地方生長,(B)老人的常春藤憤怒地抽芽拔葉,我的是溫柔地緩緩生長,他的芽愈抽愈長,葉子愈長愈大,我的則是芽愈來愈細,葉子愈長愈小,比來比去,總是不及。
(13)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現在,老人的木板屋有一半已經被常春藤覆蓋,甚至長到窗口;我的花盆里,常春藤已經好像長進宋朝的文人畫里了,細細地垂覆枝葉。我們研究了半天,老人說:“你的草沒有泥土,它的根沒有地方去,怪不得長不大。呀!還有,恐怕它對這塊爛泥地有了感情泥!”
《常春藤》習題及答案
17.文章開頭兩段文字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這與寫常春藤有什么關系?(1分)
作者以“常春藤”作為抒發感情的線索,一方面寫其經歷過臺風的襲擊后更見堅強,另一方面也寫出了老人在艱苦環境下努力生存的樂觀與頑強,傳達出作者對強大生命力的景仰與贊嘆。
18.第(3)段里作者說老人的常春藤“是我見過最美的一株”,從全文看,這株常春藤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①土地陰涼潮濕,枝條被夾壁壓著,卻毫無忌憚地怒放著;
②全株是透明翡翠的綠,每一片葉子都是完整飽滿的,完美,干凈;
③它生長的不同姿勢都每到了極點;
④耐力強,一株就長成一片,向上向四周延伸.(每點1分)
19.從A、B兩處畫橫線的語句中任選一處,就寫法和內容方面作簡要賞析。(2分)
_____B___處:運用擬人手法(1分),生動地表現"常春藤"的不同生長情形,又構成了上下句的對比,相互襯托,形象鮮明(3分).
20.本文在寫法方面的特點是借物喻人,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常春藤與賣牛肉面的老人有哪些相似之處。(4分)
答案:①作者的"常春藤"種在陽臺的花盆里,脫離了滋養它的泥土,找不到扎根的地方,所以長不大;(2分)②人也是一樣,要把根深深地植人滋養他的生活的地,熱愛生活,才有旺盛的生命力.(2分)
21.仔細揣摩文章結尾處老人的話,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案:作者這樣寫是通過"常春藤"和賣牛肉面的老人的互相映襯,借物喻人(2分):老人住在兩座大樓之間的破敗老舊隨時都可能傾覆的木屋里,"常春藤"長在斷板殘瓦南邊斜角的地方,都省后在不被注視的一角;(2分)常春藤頑強執著地向上生長著,老人靠面攤頑強地在城市的夾縫中生存;臺風后,老人又搭建起了自己的木屋,新插的常春藤也茁壯地生長起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