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齊如山先生》梁實秋習題答案
《悼齊如山先生》梁實秋
中國國劇學會以齊先生為理事長,陳紀瀅、王向辰和我都是理事,此外還延請了若干老伶工參加。因為這個關系,我得有機會追隨齊老先生之后遍訪諸位伶工,聽他 們談起內廷供奉,以及當年的三慶四喜,梨園往事,真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由于我們的建議,后來在青年會開了一次國劇晚會,請老伶工十余位分別登臺隨意講 說他們的演劇的藝術,在當時盛況空前。我們為國劇學會提出了許多工作計劃,在齊先生領導下,我們不時的研討如何整理、研究、保藏、傳授國劇的藝術。
一九四九年我到臺灣,還經常看到他的寫作,年事已高而筆墨不輟,真是慚愧后生,最近先生所著《國劇藝術匯考》出版,承賜一冊,并在電話中囑我批評,我不敢有負長輩厚意,寫讀后一文交《中國一周》,不數日而先生遽歸道山!
先生對于國劇之貢獻已無需多贅。我覺得先生治學為人最足令人心折之處有二:一是專精的研究精神,一是悠閑的藝術生活。我們無論研究哪一門學問,只要持之以 恒,日積月累有可觀,這點道理雖是簡單,實行卻很困難。齊先生之于國劇是使用了他的畢生的精力,看他從年輕的時候熱心戲劇起一直到倒在劇院里,真是始終如 一的生死以之。他搜求的資料是第一手的,是從來沒經人系統地整理過的,此中艱辛真是不足為外人道,而求學之樂亦正在于此。齊先生的這種專精的精神,是可以 做我們的楷模的。
齊先生心胸開朗,了無執著,所以他能享受生活,把生活當做藝術來享受,所以他風神瀟灑,望之如閑云野鶴。他并不是窮奢極侈地去享受耳目聲色之娛,他是隨遇 而安地欣賞社會人生之形形色色。他有閑情逸致去研討“三百六十行”,他不吝與販夫走卒為伍,他肯嘗試各樣各種的地方的小吃。有一次他請我們幾個人吃“豆腐 腦”,在北平崇文門外有一家專賣豆腐腦的店鋪,我這北平土著都不知道有這等的一個地方,果然吃得很滿意。他的兒媳黃瑗珊女士精于烹調,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 齊先生的指點。齊先生生活豐富,至老也不寂寞。看看他的家庭,看看他的生活方式,我們不能不欽佩他的風度。老成凋謝,哲人其萎,懷想風范,不禁唏噓!相關 鏈接:
①齊如山與梅蘭芳誼兼師友,早在民國初年,他就為剛剛嶄露頭角的梅蘭芳編寫了大量新戲,并進行排演。在舞蹈動作、服飾化妝、劇本文學性各方面皆卓有創造,開一代新風,為梅蘭芳創建獨樹一幟的梅派藝術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百度百科)
②1933年,因種種原因,梅蘭芳舉家南遷上海,齊如山則留在了北平。齊如山對這次分手十分無奈和惋惜,此時寫給在上海海蘭芳的信,讓后人讀出了凄楚傷感 和他的驕傲倔強:“我從民國二年冬天給您寫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藝術日有進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 住了。”(萬伯翱《我所知道的齊如山》)
③齊如山在劇本創作中有著充分的觀眾意識,在《編劇回憶》中,他特別提出了“編劇需迎合觀眾”的看法。他認為劇作家應運用一切辦法抓住觀眾……考慮中國觀眾的審美習慣。
《悼齊如山先生》習題
1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作者與同人都不是真正科班出身,自感對平劇的傳統的規矩與藝術認識不足,所以希望能有機會向齊如山先生請教。
B.文中寫到作者搖撼不動妨礙行路的大石和伶工尚和玉“打飛腳”倚里歪斜幾乎跌倒兩件事,是為了襯托齊如山先生戲劇功底深厚。
C.齊先生心胸開朗,了無執著,能夠把生活當作藝術來享受,但他并不是去享受耳目聲色的娛樂,而是去欣賞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生。
D.齊先生對民間生活習慣以及風俗沿革掌故有著濃厚的興趣,常與販夫走卒交往,喜歡各樣各種的地方小吃,他的兒媳精于烹調可能就與齊先生的指點有關。
E.本文從齊如山先生的興趣愛好、治學、工作、生活等方面著筆,塑造了一位國劇界的老前輩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齊先生由衷的欽佩之情。
12.齊如山先生對于國劇的發展有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13.除熱愛京劇(平劇)外,齊如山先生的形象還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14.齊如山悠閑的藝術生活對于研究京劇有哪些幫助?你從中受到怎樣的啟發?(8分)
《悼齊如山先生》答案
11.(5分) E3分.A2分.B1分
12.(6分)①收藏并保護包括劇本、道具、樂器、圖書、行頭等一批文獻.通過展覽宣傳國劇; ②領導國劇學會組織多種活動。研討如何整理、研究、保藏、傳授國劇的藝術;③寫出國劇方面著作;④為梅蘭芳創建獨樹一幟的梅派藝術打下基礎。(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13.(6分)①興趣廣博,興趣旁及于小說及一切民間藝術.不吝與販夫走卒為伍。②有生活情趣,不吝與販夫走卒為伍等。③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國劇學會為弘揚京劇藝術做了許多工作。④驕傲倔強,認為梅蘭芳離開自己后藝術沒有進步;(5)身體健康,年紀七十多仍搬石打飛腳。
14.(8分) ①有助于他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認識.寫出大量的研究著作;②有助于豐富和創新表演藝術,為梅蘭芳創建獨樹一幟的梅派藝術打下基礎;③有助于了解觀眾心理,使京劇藝術能抓住歡眾。④博的見識有助于專業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都應有所涉略。(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