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故事》習題答案
《蝙蝠的故事》
“現在我究竟是當鳥好,還是當獸好呢?有人說我是獸,有人說我是鳥。我最好還是觀望觀望,我要在一旁看一看,哪一邊取勝我就屬于哪一伙。”
這時,獸類大軍和鳥類大軍對陣交鋒,展開了殊死的戰斗。蝙蝠躲得遠遠的,他覺得鳥類正占上風,便跑到鳥群一邊,但并不參戰,他想:“等他們獲得全勝,我再參加也不遲。”
過了片刻,戰局發生急劇變化,獸類好像已經得勝,這時,他急忙竄到獸類隊伍宣布:
“我的頭和軀干同老鼠一模一樣,我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后代,這些全是鳥類根本不具備的特征,我分明是獸。請接受我作為你們隊伍中的一員吧!我將一生一世地為你們忠誠服務,永不背叛。”
獸類們相信了蝙蝠的話,接受他為隊伍中的一員。
但是,這場戰爭最終還是鳥類取勝了,因為他們有一位勇猛無比的統帥——雄鷹。這時候蝙蝠已嚇得半死。
蝙蝠決定逃跑,他跑進了深山老林,躲藏在樹洞里。
直到如今,蝙蝠仍棲息在樹洞里,生怕被發現。白天藏起來,入夜鳥兒歸巢之后,他們才敢飛出來覓食。
《蝙蝠的故事》習題:
1.選擇正確答案。( )(2分)
A.這是一篇神話故事。
B.這是一篇寓言。
C.這是一篇民間故事。
2.蝙蝠之所以能夠進行選擇是因為_____。(2分)
3.寫戰局的部分是按什么順序安排材料的?_____,在句中的標志有____。(3分)
4.這篇故事的深刻寓意是_____。(3分)
《蝙蝠的故事》參考答案:
1.B
2.有人說它是獸,有人說它是鳥,它兼具了雙方部分特點。
3.時間順序 這時 過了片刻 最終。
4.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堅定的立場,明確的目標,搖擺不定,腳踏兩只船最終會失敗的。
蝙蝠的科普
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吃什么的蝙蝠種類都有: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只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干擾。
以昆蟲為食的蝙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聲定位系統,因此有“活雷達”之稱。借助這一系統,它們能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飛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擾下運用回聲定位,發出波信號而不影響正常的呼吸。它們頭部的口鼻部上長著被稱作“鼻狀葉”的結構,在周圍還有很復雜的特殊皮膚皺褶,這是一種奇特的生物光波裝置,具有發射波的功能,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生物光波。如果碰到障礙物或飛舞的昆蟲時,這些生物波就能反射回來,然后由它們超凡的大耳廓所接收,使反饋的訊息在它們微細的大腦中進行分析。這種生物波探測靈敏度和分辯力極高,使它們根據回聲不僅能判別方向,為自身飛行路線定位,還能辨別不同的昆蟲或障礙物,進行有效的回避或追捕。蝙蝠就是靠著準確的回聲定位和無比柔軟的皮膜,在空中盤旋自如,甚至還能運用靈巧的曲線飛行,不斷變化發出波的方向,以防止昆蟲干擾它的信息系統,乘機逃脫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