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兵車行練習題及參考答案
《30兵車行》是胡結續的作品,胡結續先生是我國名揚海內外的竹笛演奏家、作曲家。四十余年來,他陸續創作了為數可觀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其中竹笛協奏曲《兵車行》、二胡協奏曲《石壕吏》、聲樂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竹笛獨奏曲《我是一個兵》、《賽馬會上》、《贊家鄉》、《布谷鳥來了》、《軍營晨曲》等,曾先后在全國、全軍及省市獲獎。因而他的作品,絕大部分均已出版或制成音響成品。
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30兵車行》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具體內容如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30兵車行》參考答案
1.了解寫作背景,賞析并積累名句。
2.理解詩人在詩中控訴戰爭的情感和對百姓疾苦的同情,真正理解戰爭與和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字。
⑴耶娘妻子走相送:
⑵哭聲直上干云霄:
⑶或從十五北防河:
⑷縱有健婦把鋤犁:
⑸況復秦兵耐苦戰:
2.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
3.“行人”的直接傾訴,從哪幾個方面表現了不義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作者:杜甫 (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
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他的詩激蕩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釋題:“行”的讀音xíng。“行”,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這首詩屬于歌行體。歌行體的詩長于敘事,且
多含感嘆之意。
“車轔轔—干云霄”: 一幅震人心魄的送別畫面
兵車行
“道旁過者問行人—結尾”:敘述行人的答話
古今異義:
行人弓箭各在腰(古義:行役之人;今義:在路上走的人)
爺娘妻子走相送(古義:妻子、兒女;今義:男子的妻子)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古義:華山以東的地方;今義:山東省 )
1.“行人但云點行頻”的意思是頻繁地征兵,許多唐詩研究專家認為,這“點行頻”是全篇的“詩眼”。請分析其理由。
【解析】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萬民無辜犧牲,全國田畝荒蕪的根源;從一個征夫出征的場面,推及到過去已經發生多次;而“點行頻”的原因則是“武皇開邊意未已”,其結果是田園荒廢,民不聊生。
2.杜甫為什么讓役夫講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這樣的話呢?是不是重男輕女的觀念真正變了呢?
【解析】如果說在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屬于“正常”,那么重女輕男則是“反常”。這種反常觀念是戰禍未已,征兵不斷,“邊庭流血成海水”所造成的,是異常的苦難造成了“正常”觀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識的真正改變。詩人這種翻案之筆,反常之語,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們內心的憤激和控訴。
是不是真的生女兒好呢?詩人沒有說,也不必說。因為如果都是生女兒的話,無可嫁之“比鄰”;退而言之,縱然“生女猶得嫁比鄰”,可是比鄰之男何處尋呢?由此可見,生男生女都無法擺脫悲慘的命運。詩人留給讀者的思考是多么深刻啊!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車轔轔( ) 荊杞( ) 聲啾啾( ) 生男惡( )
2、翻譯下面句子
⑴武皇開邊意未已:
⑵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3、詩句填空
⑴問君能有幾多愁?
⑵昨夜雨疏風驟,
閱讀整首詩,回答問題
4.“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這4句詩是從兩個角度描寫送別場面的。這兩個角度是: 和 。
5.“走”是跑的意思。詩中哪些動詞表現出“走”的動作?
答:
6.詩中例舉一個十五歲出征,四十歲還在戍邊的“行人”。這一事例是非常典型的。為什么說是“非常典型”的呢?請簡答。
答:
7.從“邊庭流血成海水”寫到“漢家山東二百州”,對表現主題有什么好處?
8.“未休關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詩回答。
9.“租稅從何出?”與哪一詩句照應?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軍 刀
不是軍人,我卻擁有一把軍刀。不是真正的軍刀,卻是真正的好刀,準確地說是一件金屬雕塑品。
軍刀出字一位軍旅雕塑家之手,燕趙壯漢,宋哲元29軍之后裔。雕塑家贈我燕山刀,我贈雕塑家淮河酒,鋼刀遇到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熱,膽氣舒張,雕塑家緩緩抽出他的作品,“砰”一聲插在我倆對飲的桑木桌上。軍刀閃閃晃動中,熱酒在木桌上流成了北方的河。遙隔酒河,他給我講述了一則關于軍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領喜峰口西側兩個陣地,企圖對主峰形成迂回保衛。宋哲元決心把鬼子趕下山去,籌劃出一個出奇制勝、靜夜襲營的方案。他秘密約請精良工匠,認真鍛打五百把上品軍刀,并挑選五百士兵組成大刀隊。充分準備,嚴格訓練。臨戰,宋哲元親赴陣前送行。巍巍長城腳下,五百男兒巍巍出列,仿佛天地之間矗起一座血肉長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風敲打在金屬上,五百鋼刀發出錚錚雷韻。一個,一個,一個,宋哲元從五百條漢子面前一一走過。士兵年輕得像剛剛抽葉的紅高粱,撫摸他們的肩膀,仿佛撫摸黑土地。五百雙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畫面:飛雪,長城,一只盤旋在長城上空的鷹。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們當時是在壟畝間勞作,還是在學堂里學習,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陽西下,暮色將臨,五百位母親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門邊,殷殷囑盼著五百個孩子回家吃晚飯嗎,可是如今……想到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腳步。為什么停下腳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覺得,面對這個士兵有話要說。
大額頭,方嘴唇,一副聰慧與質樸的自然結合——宋哲元心頭怦然一動。
他問:“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報告軍長——一班班長侯萬山。”
他問:“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報告軍長——是大刀。”
他問:“背著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報告軍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他問:“不簡單,還是個詩人。在家讀過書?”
回答:“報告軍長——臨上轎扎耳眼:我們隊長現教的。”
他問:“隊伍明天就要出發,有話要說嗎?”
一聽這話,侯萬山熱淚泉涌,“砰”的一聲給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鐵:“你是男子漢嗎?”
侯萬山仰面作答:“報告軍長——是男子漢。”
宋哲元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更何況抗日軍人。”
侯萬山含淚站起作答:“我侯萬山別無牽掛,只是家有一個臨產之妻,如果我壯烈了,孤兒寡母能得軍長體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聽完,宋哲元望著侯萬山那雙閃爍在大額頭和方嘴唇之間的眼睛,之后,驀然轉臉作獅子吼:“軍務處。”軍務處高聲報告:“在!”
宋哲元說:“把侯萬山的話記下來,也把大刀隊全體官兵的要求記下來。”說完面對侯萬山也面對他的五百壯士,久久,久久,只輕輕講了一句:“你們放心去吧。”之后,他莊重立定緩緩把手掌舉向帽檐,在巍巍盤旋的蒼鷹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戰役,侯萬山犧牲在長城腳下的羅文峪中。目擊者說,他一人砍死七個鬼子,直到軍刀卷刃。
遵照諾言,宋哲元對烈士遺愿一一妥做安排。
他派人到侯萬山老家,接來烈士的妻子和一對剛剛出世的雙胞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家里,還請來兩個奶媽哺育幼嬰。他對部下鄭重交代:侯萬山的孩子就是29軍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這兩個孩子一個就叫做宋記峰,一個叫做宋記峪,作為對喜峰口和羅文峪的紀念。十八歲后,他們還跟隨他們的父親,改姓為侯。
我問:“從哪里的來這么一個動人的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當時是29軍軍務處的副官,侯萬山的遺屬,就是他去接的。”
說到這里雕塑家連喝三盅,熱淚順著面頰落下,滴滴溶進桑木桌上那條北方的河。
軍刀兀自孓立,锃锃閃動冷峻的光。
10.讀完這篇小說,你內心產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請用兩個成語(四字短語)或一句詩詞(歌詞)來表達這種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三節中,畫線部分屬于_______________描寫,用40個字左右的文字補寫出省略號處省略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最欣賞“宋哲元”或“侯萬山”的哪一種品質?簡要舉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從全文看,如果不寫“我”和“雕塑家”的有關內容,小說的故事也完整,作者現在這樣安排的意圖是什么?簡要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兵車行》練習題答案
【預習作業】
1.⑴奔走⑵沖⑶有人⑷用手握住⑸能夠
2.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黷武,為了和南詔
繼續作戰,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
3.三個方面:從時間方面,不義戰爭消耗了一個人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從人員傷亡方面,不義戰爭造成死傷慘重的后果;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方面,不義戰爭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課堂訓練】
1. lín jīng jiū wù
2.⑴武皇用武力開拓疆土的意圖還沒有停止。
⑵確實知道生男孩兒不好,還是生女孩兒好。
3、⑴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⑵濃睡不消殘酒。
4. 視覺和聽覺。
5.牽、頓、攔、哭。
6. 從一個征人的人生遭遇可以看出“點行頻”內涵本質,反映可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
7. 從更為廣闊的社會背景來揭露“開邊未已”給勞動人民所造成的苦難。
8.“武皇開邊意未已”
9.與前面的“千村萬落生荊杞”相照應。
10. 列舉如下:壯烈:如可歌可泣 驚心動魄 壯懷激烈 豪氣沖天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責任: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勇敢:如生當作人杰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感動:如震撼人心 催人淚下 熱淚盈眶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的眼淚在飛。 敬仰:如浩氣長存 肅然起敬 人情美: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11心理 這一切都變了,這五百個家庭妻離子散,這五百條漢子拋家別母義無返顧,眼下又將血灑疆場。
12宋哲元:體恤下屬,愛兵如子 信守諾言 富有人情味;侯萬山:英勇無畏 深明大義 富有責任感(既對國家.又對家庭)
13意圖一:“軍刀”故事由雕塑家述說,且點明“家父所言”,增加故事的真實性;意圖二:對“我”與雕塑家喝酒談“刀”描寫是鋪墊,突出故事的悲壯或為故事烘托悲壯的氣氛;意圖三:標題是“軍刀”,小說以軍刀為線索串起故事,建立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深化主題。意圖四:雕塑藝術品“軍刀”既是后人對抗日軍人的紀念,對這段壯烈歷史的價值認定,也是對民族精神的傳揚,如果不寫藝術感染力會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