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答案
學習是永遠不能停下來的,然而暑假已經快要過去啦!每年暑假是一個學期中學習最輕松但絕不能放松的時間,但暑假作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陣地,同學們你們都做好作業了嗎?以下是學習啦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答案,答案僅供參考,大家記得作業要獨立完成獨立思考哦!
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第一天)答案
1答案 D解析 本題中,旅店房間標價十兩銀子,體現的是價值尺度職能。書生花十兩銀子投宿,體現的是流通手段職能。用十兩銀子清償債務,體現的是支付手段職能。
2答案 C解析 ①④的做法可以抑制物價的上升。②③的做法會推動物價的上升,故排除。
3答案 B解析 由圖可知,2014年2月以來,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這有利于我國的出口和吸引外資,不利于我國的進口和出國旅游。
4答案 D.解析 2014年一單位M的價值量是480元,2015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則此時一單位M的價值量=480÷(1+20%)=400元,在該國的貨幣貶值20%的情況下,一單位M的價值量=400÷(1-20%)=500元。
5答案 A解析 價格降低,則需求增加,互補商品也增加,替代商品需求減少;反之,價格升高,則需求減少,互補商品需求也減少,替代商品需求增加。因此①②正確。③錯誤,該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運動時,即需求量減少,則價格會下降;④錯誤,該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運動時,會導致其互補商品需求量增加。
6答案 B解析 收入越高,消費支出的絕對量越大,但占收入的比重會越小,②不選;收入水平在A點左側的人群屬于低收入人群,但不可能有銀行存款的說法太絕對,③不選。
7答案 D
8答案 D
9答案 B解析 綠色消費的核心是實現可持續性消費,①錯誤;④不符合題意。
10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④分別正確地揭示了汽車消費增長的原因、影響和應對措施。
11答案 (1)2013年(1~9月份),我國投資對GDP的貢獻率持續上升,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較大幅度下降,低于投資GDP的貢獻率,且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水平;我國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大幅降低。
(2)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釋放有效需求就要提高人民的收入,大力發展生產力。②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所以要擴大消費就應該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購買力。③生產決定消費,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和水平,要提高消費水平,就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供給,包括汽車和房地產行業也要增加市場有效供給。④我國居民消費正處于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升級的階段,要引導公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穩步發展貸款消費,以釋放消費活力。
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第二天)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商品的價值量和通貨膨脹率的計算。商品的價值量同生產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由題意可知,2014年生產該商品的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則今年該商品的價值量為12÷(1+20%)=10元;同時,2014年全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額為10 000億元,貨幣流通次數為5次,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2 000億元;但是央行實際發行貨幣4 000億元,則會發生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為(4 000-2 000)÷2 000=100%;所以該商品的價格為10×(1+100%)=20元。選C。
2【答案】D
【解析】根據貨幣流通規律公式:需要的貨幣量=200×20/5=800億元,物價漲幅控制在5%,因此今年貨幣的發行量不能超過800×(1+5%)=840億元,D入選。
補充:通貨膨脹率與紙幣貶值率的計算
通貨膨脹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紙幣貶值率=(紙幣發行量-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紙幣發行量
3【答案】B
【解析】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其他條件沒有直接關系,因此2014年每輛自行車的價格為:600/(1+20%)=500元。A、C、D不符合題意。
4.【答案】D
【解析】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根據題中材料“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4小時,價值為80元”,可以得出該商品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80元;使用價值總量指的是商品的數量,個別價值總量等于商品數量乘以單位商品價值量,根據題中材料“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勞動時間為2小時”,可以得出A生產者8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為8÷2,即4個,A生產者8小時內生產的個別價值總量為80×4,即320元。因此,答案是D項。
5【答案】C
【解析】首先計算出用M國貨幣表示的該襯衫的成本為:10÷(1+40%)=50/7 M元;再計算出2013年M國貨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為:50/7÷50=1∶7。然后,根據題意2014年M國貨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下跌了10%,可得2014年M國貨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為:1∶7(1-10%)=1∶6.3。那么,2014年每件售價為10 M元的襯衫,用人民幣表示其售價為63元,為了保持成本利潤率為40%不變,則每件襯衫的成本應為:63÷(1+40%)=45元。故選C項。
6【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2014年ipad的價格為3 000/(1+25%)=2 400元,2013年由于ipad的價格是某國產pad的5倍,所以pad的價格為3 000÷5=600元,2014年的價格為600/(1+20%)=500元,所以2014年每只ipad的價格比每只國產型號pad多出2 400-500=1 900元,故選B。
7【答案】A
【解析】去年:商品價格總額(P×Q)去年=120億元,流通中所需要貨幣量M=30億元,商品產量10億件。根據上述結果可得:1)去年每件商品的價格是120÷10=12元;2)去年貨幣的流通速度V=120÷30=4次。今年:①從事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就相當于說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因此得出今年商品的產量就是10×(1+10%)=11億件。②該國貨幣貶值20%,由于“商品的價格與貨幣本身的價值成反比”,所以今年此商品的單價就是12÷(1-20%)=15元。根據上述結果可以得出今年商品的價格總額(P×Q)今年=11×15=165億元。又因為題目要求的其他條件不變,則今年貨幣的流通速度與去年一致,仍為4次。所以得出理論上今年流通中的貨幣量M’=165÷4=41.25≈41.3億元。答案選A。
8【答案】A
【解析】2011年:A商品總產量為20萬件,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為12元。2012年:該國生產該商品的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100%,就說明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0%,則此時該商品的單位價值量為12÷(1+100%)=6元。又因為該國此時商品零售價格總額(P×Q)=10000億元,貨幣流通次數V=8次。那么根據公式可以得出該國2012年理論上所需要的貨幣量M=(P×Q)÷V=10000÷8=1250億元。而2012年央行實際發行的紙幣量是5000億元。那就說明此時社會出現了通貨膨脹現象。那么根據通貨膨脹率的計算公式,可以得出此時貨幣的通貨膨脹率=(5000-1250)÷1250=3,用百分號表示為300%.所以這時候此商品的價格就是6×(1+300%)=24元。答案選A。
9【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得去年商品的單位價值量是260元。今年,甲生產者生產該商品的數量是1小時4件,創造的價值總量是1小時800元。因此該商品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即每件商品的價值量)為800÷4=200元。通過對比發現,單位價值量降低了,說明今年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設今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幅度為X。則260÷(1+X)=200,得到X=0.3,用百分號表示為30%。答案選B。
10.【答案】B
【解析】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單個企業生產商品耗費的價值不能作為商品的價值量。因此題目中的8元是干擾語句,可以忽略。根據題目可知,2011年商品的產量是10萬件,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為6元。因此2011年商品的價值總量,即銷售收入是10萬件×6元=60萬元。2012年,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則此時企業生產的商品數量為10萬件×(1+10%)=11萬件。由于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無關,所以2012年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2011年一致,仍為6元。因此2012年該商品的銷售收入為11萬件×6元=66萬元。相比2011年,銷售收入增加了6萬元。答案選B。
11【答案】B
【解析】根據題目可知,2011年甲、乙兩國貨幣匯率比為8:1,A商品售到乙國,售價為100單位乙國貨幣,則A商品在甲國的售價為800單位甲國貨幣。由于沒有告知其他變量,則2011年A商品的單位價值量為800單位甲國貨幣。到了2012年,甲國生產A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則此時單位A商品的價值量為800÷(1+100%)=400單位甲國貨幣,又因為甲國貨幣通貨膨脹率為5%,則A商品在甲國的售價為400×(1+5%)=420單位甲國貨幣。2012年甲、乙兩國貨幣匯率比為6:1.因此此商品到乙國,售價為70單位乙國貨幣。答案選B。
12【答案】C
【解析】2010年此商品在M國售價為12元,在N國售價為18元,所以得出此商品在M國的單位價值量為12元,M國和N國的貨幣匯率比值為1:1.5.到了2011年,M國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0%,則此時該商品的單位價值量用M國貨幣表示為12÷(1+20%)=10元。又由于N國貨幣此時貶值20%,則現在M國和N國的貨幣匯率比為1:1.5÷(1-20%)=1:1.875.故此時該商品賣到N國的價格為10元M國貨幣×1.8.75=18.75元N國貨幣。答案選C。
13.答案:(1)①居民收入增長是家用轎車保有量增長的根本因素。②家用轎車價格的降低,使更多的人有能力購買汽車。③國家對購置家用轎車的財政補貼,推動了汽車銷量的增加。
(2)措施①:公共汽車作為家用轎車的替代品,其需求量增加,會導致汽車需求量減少。
措施②:通過取消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征收環境稅,會增加購車成本,從而導致需求量減少。
措施③:通過宣傳活動,可以引導消費者樹立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
措施④:新興能源為傳統能源的替代品,發展新興能源可減少污染較重的傳統能源的消費。
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第三天)答案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信息消費的增長”,這說明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要是沒有互聯網的發展,就沒有人們信息消費的增長,②說法正確;“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l.2萬億元”,說明消費能拉動經濟增長,④說法正確;①③與題意不符。答案選C。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網絡定制正在成為一些人的消費選擇”體現了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很多人通過網絡定制自己所需要的個性化產品,而一些企業則通過網絡定制滿足消費者需要而提高了經濟效益”體現了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②④適合題意;①不符合現實;③說法正確但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本題答案選D。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B
【解析】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具體表現有四個方面: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消費是生產的動力;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材料中“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的舉措會帶動我國相關行業的興起和發展,故B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故A、C不體現。材料沒有涉及消費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故D為無關選項。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二、非選擇題
12、【答案】(1)經濟信息:圖1反映了2014年我國居民的收入來源多樣,主要來源于工資收入,財產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小。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有較大的增長,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增長均高于城鎮居民。但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依然較大,不利于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圖2反映了2010—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不斷增長,其中農村增幅超過城鎮。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2014年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社會消費在不斷增長。
(2)①根本途徑是要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②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和其他收入。③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④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實行鼓勵創業,支持就業的體制和政策,暢通增加居民收入的渠道。
(注:考生要根據材料的提示和知識的要求范圍作答,如果考生從其他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給分,如答增加居民收入,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同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但總分不能超過分)
(3)經濟意義: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促進生產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新型消費業態發展帶來新的供給,推動產業擴張。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新型消費業態發展能推動產品、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新型消費業態發展能帶動與新型消費相關產業的發展。④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新型消費業態發展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高二政治暑假作業(第四天)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