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概考試知識點
2016毛概考試知識點
3、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如何進行深化改革):
1、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全面深化改革:立足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6個緊緊圍繞)
緊緊圍繞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 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緊緊圍繞 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
如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1、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
2、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3、要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選擇題)中國把對外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取決于:
1、對長期停止落后的歷史教訓深刻總結的結果。
2、對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和國際形勢敏銳觀察的結果。
3、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
4、為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
(選擇題)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開放主要包括:
1、立足國情積極穩妥的推進對外開放。
2、改革和開放良性互動。
3、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4、堅持平等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材料分析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的內涵(是什么):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收入分配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原因:
由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
(二)按勞分配體現在哪里:
按勞分配是全社會占主體的分配原則,是公有制經濟內部的主體分配原則。
(三)為什么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制度(意義):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分配領域的體現;只有堅持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保證人們相互之間在平等的經濟關系基礎上建立和諧的經濟利益關系,才能保證向共同富裕這一目標前進。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多種分配方式的實質:
按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
(二)多種分配方式的類型(既:生產要素分配類型):
1、以勞動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2、以勞動以外的生產要素所有者參與分配(可理解為資金的投入獲利后參與分配)。
3、以管理和知識產權類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
(三)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意義(3個有利于):
1、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2、有利于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創造財富。
3、有利于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選擇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1)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
(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制度;
(4)民族區域自治是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也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大題)什么是依法治國:
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選擇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
1、以保證人們當家做主為根本,堅持完善人大代表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3、更加注重發揮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大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內容是: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大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包含: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 它們之間的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價值取向,反映了全國民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3)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4)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選擇題)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 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選擇題)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包含:
(1)改進社會治理方式;
(3)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
(2)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4)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選擇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有:
(1)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主體功能區分布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
(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
(4)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選擇題)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