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概高等教育出版社知識點(2)
13、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提出和科學內涵(p111)
提出: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科學內涵:既包括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問題,又包括了以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問題。
a.突出強調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b.突出強調強調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必須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務與發展目標的辯證統一中,全面準確的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1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p122)
提出: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
思想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國家富強:指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民族振興:指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與強大,繼承并創造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先進的文明成果
人民幸福:指人民權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以共同發展
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是人民幸福的基礎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現途徑: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15、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p127)
16、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p129)
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生產力是決定性因素;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不是對原有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它既包括經濟體制又包括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體制,既涉及生產力又涉及生產關系,及涉及經濟基礎又涉及上層建筑,既包括體制層面又包括思想觀念層面。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1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p146)
內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由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什么是基本經濟制度?
a.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b.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發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c.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發展社會主義服務
怎樣發展和落實混合所有制經濟?
a.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b.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c.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d.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e.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性的不合理規定
f.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18、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p167)
文化強國內涵:指這個國家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既表現為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也表現為發達的文化產業,還表現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措施:a.需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
b.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c.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
19、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p215)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指明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a.共同富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訴求
b.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c.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
20、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p244)
四大考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四大危險: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
精神懈怠的危險表現:
措施:a.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清醒頭腦
b.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c.必須增強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d.必須增強使命意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21、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p250)
材料題:
1、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反腐倡廉問題(p248)
2、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問題(p172)
措施:a.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
b.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c.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
d.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3、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市場缺陷和政府缺陷,對稱互補)
4、核心價值觀問題(p163)
5、“用工荒”與“就業難”問題(政府、市場、用人單位、求職者;市場需求與人才供給之間失衡)
6、生態文明建設問題(p173轉換經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