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軍事理論考試知識點
2016軍事理論考試知識點
基本特征:1.多種斗爭形式的角逐;2.戰爭潛力的轉化;3.綜合國力的抗衡;4.質量建設的道路;5.威懾作用的功能。
二、國防動員的含義及形式
含義:是主權國家為適應戰爭需求或臨時應付重大危機、自然災害等突發情況,以保衛國家安全為根本目的,統一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的一系列活動。國防動員實施主體是國家,即國防動員是國家行為,是國家職能的具體體現。
形式:1.按規模可分為局部動員和總動員;2.按性質可分為秘密動員和公開動員;3.按時間可分為應急動員和持續動員;4.按動員內容可分為政治動員、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動員、交通戰備動員、科技動員和信息動員。
三、國防法規的含義
是指國家為了加強防務,尤其是加強武裝力量建設,用法律形式確定并以國家強制手段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四、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1.上古至秦漢,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孕育與形成;2.三國至宋元,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在戰爭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3.明清,西方軍事理論的傳入與中國軍事理論的完善、改造。
五、簡答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主要內容
1.對待戰爭的態度(兵者,國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作戰原則(安不忘戰,富國強兵;未戰先計,政出廟算;文武并用,伐謀伐交;兵貴神速;以正合,以奇勝;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戰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無委積而亡;兵有大論,先論其器);
3.治軍原則(以治為勝,教誡為先;總文武者,軍之將也)。
六、孫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戰原則
《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爭的本質屬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它從政治范疇提出了以“道”為首的戰爭制勝論思想,總結了具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
七、武經七書的含義
《武經七書》又名《武學七書》,或簡稱《七書》,即《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
八、毛澤東軍事理論的科學含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中國革命戰爭和軍隊問題的科學理論體系。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戰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革命戰爭、軍隊建設和實踐驗證的科學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毛澤東軍事理論的形成及主要內容
形成: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初步形成的時期;抗日戰爭時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趨于成熟的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戰爭和新中國國防與軍隊建設中進一步完善。
主要內容:1.戰爭觀和戰爭方法論;2.人民軍隊建設思想;3.人民戰爭思想;
4.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5國防建設思想。
十、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現實意義
毛澤東軍事思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批判地吸取了古今中外優秀的軍事思想,是更科學、更先進、更完善的軍事理論。毛澤東軍事思想既揭示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有反映了現代戰爭和國防建設的一般規律,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盡管現在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毛澤東軍事思想對我軍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十一、現代戰略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含義:指軍事統帥“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包括對戰爭準備的籌劃和指導,既指導戰爭力量的使用,又指導戰爭力量的建設,是對既定戰爭的準備與實施方略。是一個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層次性的概念;是研究未來戰爭的知道規律,正確判斷戰爭爆發及其發展概貌和特點,確定戰略總方針,擬定戰爭計劃和實施的原則;是規定戰略展開和戰爭初期作戰的指導原則以及全部武裝力量的戰略使用方法。
特征:系統性,時代性,層次性,實用性
十二、國際戰略形式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
現狀、特點:當今世界戰略格局正處于轉換和調整的過渡時期,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之間的關系在重新組合中不斷進行調整;各國和各種力量集團都在進行相應的軍事戰略調整,增強以經濟和科技未基礎的綜合國力;軍控和裁軍談判連獲突破性進展,但軍備斗爭仍在提高質量和發展高級是兵器方面展開競爭;大戰危險更趨減小,戰爭趨勢向著高技術局部戰爭方向轉變
發展趨勢:聯合國的作用與日俱增;大國間相互制約的勢頭正在上升;各種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逐步完善。
十三、簡述中國軍事戰略方針
中國的軍事戰略是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軍事家從中國的國情和敵我雙方的客觀實際出發,在領導中國軍隊勝利的進行了國內革命戰爭和反侵略戰爭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積極防御戰略思想。(分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分別描述:革命戰爭時期的不同歷史時期和戰略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十四、論述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的主要威脅和挑戰
1.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對我國周邊安全的影響是綜合性的和長期的;
2.日本將我國視為假想敵國,對我國安全構成的潛在威脅呈上升趨勢
3.俄羅斯對我國安全有著長遠的影響。
4.我國與周邊國家尚存在諸多領土、領海、領洋權益的爭議。
十五、軍事高技術概念和分類
概念:主要用于軍事方面的,對提高軍隊戰斗力,滿足國防現代化需要,強化國防實力,起重大作用的那一部分高技術。具體說,軍事高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處于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對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
分類:1.軍事基礎高技術(軍用微電子技術,軍用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軍用光電子技術,軍用航天技術,軍用新材料技術,軍用生物技術,軍用信息技術,軍用核技術,軍用海洋開發技術,軍用定向能技術)2.軍事應用高技術
十六、精確制導的概念
以各種高性能光電探測器為基礎,采用目標識別跟蹤、相關跟蹤等新方法,控制和引導武器精確命中目標的技術。
十七、電子對抗的定義及主要內容
定義:電子對抗是指采用各種措施、行動(比如利用電磁能或定向能)以攻擊、削弱、破壞對方電子設備(系統)的使用效能,保護己方電子設備(系統)正常發揮效能的斗爭。
主要內容:無線電通信干擾,雷達對抗,光電對抗
十八、電子對抗的主要作用及手段
主要作用:獲取重要軍事情報,破壞敵方作戰指揮,掩護突防和攻擊,保衛重要軍事目標,奪取戰爭主動權
手段: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
十九、航天技術定義及在軍事上的應用
定義: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技術,亦稱空間技術。
在軍事上的應用:1.軍事航天運輸系統;2。軍事衛星(軍事偵查衛星,軍事通信衛星,軍事導航衛星,測地衛星,氣象衛星);3.軍用載人航天器(航天飛機,空間站,載人飛船)。
二十、激光通信的定義及其優點
定義:激光通信分為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有線通信稱作光纖通信,無線通信分為大氣激光通信和空間激光通信。
優點:信息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保密性能好,設備體積小,質量輕。
二十一、激光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1.改進和完善現有武器裝備,使其成為高技術武器裝備(激光測距機和激光雷達,激光制導,激光通信)2.形成和發展新概念的武器裝備
二十二、激光技術應用上的局限性
1.技術方面(1)破壞機理問題(2)能量需求問題(3)定點追蹤問題
2.應用方面(1)大氣傳輸問題(2)對抗措施問題(3)條件限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