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答案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 軾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注釋】
這首詞是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初到黃州貶所所作。
①定惠院:在湖北黃岡縣東南。
②漏:古代盛水滴漏計時之器。漏斷,漏壺水滴盡了,指時已深夜。
③幽人:幽居之從,蘇軾自謂。
④飄渺:即縹渺,陷約、記遠的樣子。
⑤省:明白。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習題
1、詞中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的詞句是 , 。
2、這首詞寫出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3、你認為本詞哪些詞或句子用得好?為什么?(2分)
4、上片開頭兩句寫夜深人靜。其中的“缺”“疏”“斷”幾個字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誰?(3分)
5、下片“揀盡寒枝不肯柄”采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表面上寫的是什么?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參考答案
1、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2、孤獨、寂寞、凄清
3、言之有理即可。如:“缺”、“疏”、“斷”幾個字寫出了幽獨凄清的心境。
4、幽獨凄清的心境;(2分)作者自己。(1分)
5、擬人;虛實結合(或類比);(1分)孤鴻不愿選擇高枝柄息,寧愿忍受寂寞和寒冷;(2分)用孤鴻自比,表現了自己遭到貶官后內心的孤苦和清高。(2分)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賞析:
此篇是詞人被貶居黃州后的抒懷之作。詞借詠孤雁夜飛抒寫政治失意的孤寂憂憤之情,表現詞人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上片寫詞人獨居定惠院的寂寞冷清。“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出一幅夜深人靜的畫面:半輪殘月高高地掛在梧桐樹梢,漏壺已盡,夜已深,四周一片寂靜。在這樣孤寂的夜里,“誰見幽人獨往來”,誰能看見那幽居人獨自往來呢?他隱約出沒,就像那“縹緲孤鴻影”。詞人以寥寥筆墨,即將一個獨來獨往、心思縝密的“幽人”形象描出來。末二句虛實相間,先寫“幽人”獨自走來,后將人、鳥形象對應、嫁接,極富象征意味,又以詩意之美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缺”、“ 疏”、“斷”幾字寫盡幽獨凄清的心境,為上片罩上悲涼的氣氛。
下片承接上文,專寫孤鴻,借孤鴻寄托自己滿腹怨恨而又不愿攀龍附鳳的情懷。“驚起卻回頭”一語雙關,既可言說孤鴻被驚起而回頭,也可言說“幽人”猛回頭。而下句“有恨無人省”也是兩層意思,一層為孤鴻因無故被驚起,故心懷怨恨,無人理解。另一層意思為詞人所思,言自己被貶謫黃州時的孤寂處境。“揀盡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選求棲息處的情景,寧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也不愿棲息高枝。此處,詞人運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自己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驚”、“恨”、“寒”、“寂寞”、“冷”等詞眼寫出詞人在患難之中“憂讒畏譏”的情緒。
全詞寫景興懷、托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冷峻,為詞中名篇。黃了翁《蓼園詞選》評為“超詣神品”。黃庭堅《山谷題跋》說此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