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末考試歷史答案(2)
26.(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門有公,卿門有卿,賤有常辱,貴有常榮,賞不能勸其努力,罰亦不能戒其怠惰。——《禮記》
(1)材料一表明先秦時期人才選拔的標準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漢代察舉制“四科取士”為:“一曰德行高妙,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達法令……四曰剛毅多略……皆存孝悌廉公之行。” ——《后漢書 百官志注》
(2)材料二與材料一的選官制度相比,有何進步性?(2分)
材料三 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孫,則當涂之昆弟也。二者茍然,剛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沉者哉!——《晉書》
(3)材料三中說的是哪一種選官制度?(2分)其弊端主要是什么?(2分)
材料四 唐人沈既濟說:“故太平君子,唯門調戶選,征文射策,以取祿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無所易業,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資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是以進士為士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每歲得第之人,不浹旬而周聞天下,故忠賢雋彥韞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轉引自韓國磐《隋唐五代史論集》
(4)據材料四,概括說明科舉制的影響。(4分)
27.(14分)抗日戰爭是一場偉大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
——中共洛川會議《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1937年)
(1)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軍事兩個方面論證材料一的觀點。(4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軍進攻緬甸,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政府正式向中國政府請求迅速派兵入緬協同英軍作戰。中國政府即派出10萬遠征軍入緬,后又不斷增兵。由于中國戰場和印、滇、緬戰場牽制日軍達130萬之眾,使日軍無法調往太平洋,大大減輕了美國的壓力。
——摘編自《中國抗日戰爭史》等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帝國所以向美英兩國宣戰,實亦為……東亞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戰以來……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飭令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戰詔書》(1945年)
(3)駁斥材料三中日本對美英兩國宣戰的理由。(2分)并依據上述材料分析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4分)
28.(2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幾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寫到中國社會狀況時,毫無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國人吸食鴉片的方式及其對道德和身體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國就是抽鴉片的國家。
——轉引自周寧《鴉片帝國》(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共和政體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為它在中國的歷史、傳統、政治經歷、制度、天性、信仰、觀念或習慣中毫無根基。……這種共和政體悲慘地結束了,即悲慘地失敗了。然而,失敗的并不是共和政體……而是一代人。
——N·佩弗《遠東》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對“中國形象”分別做出了怎樣的描述?(4分)
材料三 1958年美國人伊羅生出版的《浮光掠影—— 美國關于中國與印度的形象》一書,將美國對中國的總體看法分為下列六個階段:①尊敬階段(18世紀);②輕視階段(1840——1905年);③樂善好施階段(1905——1937);④贊賞階段(1937——1944); ⑤清醒階段(1944——1949);⑥敵對階段(1949—— )。
——袁明《略論中國在美國的形象》
(2)簡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國對中國形成第④和第⑥兩個階段總體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材料四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國內發生的變化令人驚奇。中國已經獲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區及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無疑將進一步增強。
——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
(3)材料四反映了新時期怎樣的“中國形象”?(2分)結合新時期中國以聯合國為中心開展的重大外交活動加以說明。(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現代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請概括影響中國國際地位變化的主要因素。(6分)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題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B | D | A | C | B | C | B | B | C | A | A | B | A |
題號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C | D | D | A | C | A | C | B | D | D | D |
26.(1)血緣、門第、等級。(2分)
(2)注重品行、才學,打破血緣、世襲。(2分)
(3)九品中正制。(2分)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選拔,任人唯親,壓制人才。(2分)
(4)影響:張揚了“學而優則仕”;科舉成為讀書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動社會向學風氣的形成;科舉成為當時人們走向官場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個人政治影響力。(4分)
27.(1)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共產黨在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軍。(4分)
(2)原因:英國請求中國支援;中國保衛滇緬公路或保衛大西南。(4分)
(3)理由:日本發動戰爭是為了爭奪霸權,日本的對外戰爭給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人民帶來深重災難。(2分)
原因:中國人民的全民族抗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打擊(蘇、美、英等國對日作戰,或美國對日本投擲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等)。(4分)
28.(1)材料一“中國形象”:抽鴉片的國家。材料二“中國形象”:美國民主政治的模仿者。(4分)
(2)第④階段: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4分)第⑥階段:美國實施孤立、遏制新中國的政策;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分)
(3)“中國形象”:成為世界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增強。(2分)外交活動:倡導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首腦首次會晤;全面參與聯合國事務。(4分)
(4)綜合國力的強弱;政權性質的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6分)
看了“高一期末考試歷史答案”的還看了:
1.高一下學期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
2.高一歷史上學期期末測試題(答案)
3.2015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及答案
4.高一下歷史期末考試試題
5.2015春學期肇慶市高一歷史期末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