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期末考試答案(3)
高一語文期末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和名著閱讀(15分)
1.C(A項,迸bèng;B項,罡gāng;D項,驀mò)
2.D(洞若觀火: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A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地抱怨上天,責怪別人。這里語境意思只是強調責怪他人,且詞意與下文意思重復,故不正確。B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這里應用“不以為意”。C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這里語境意重在年華逝去,屬望文生義。)
3.超越 斗爭 克服 安靜。
4.(1)劉備(劉玄德) 曹操(曹孟德)(2)《明天》(3)瀟湘館 薛寶釵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5.D(坐:因犯……罪,觸犯。)
6. A(②說其作文功底,④講其回鄉趕考,⑤言其與作者情誼相投。)
7. C(“二人曾相約互贈作品”錯,應是少白先請作者為他作畫,然后作者提出要他拿字相換。)
8.(1)我于是私下里奇怪,世上那些財富在鄉鄰里稱雄的人,即使是自己兄弟有急難,想要他們解囊相助,他們都吝嗇極少的一點錢財。(得分點:竊,私下里;探囊,解囊相助;靳,吝惜、舍不得;句意通順,各1分。)
(2)自以為凡是這一州有點不同常態的山水美景,都為我所享有了,但從不知道西山的奇異和獨特。(得分點:定語后置句式,“怪特”,語句通順,各1分。)
(3)想想他們的祖先,暴身于霜露之中,披荊斬棘,才得到很少的土地。(得分點:厥,其,代指他們的;以,才;語句通順,各1分。)
【參考譯文】
鄭琨字睦堂,號少白,家在蕭山的湘湖。年少時就成了孤兒,受到舅舅的養育,讀書不論嚴寒酷熱,都日夜不松懈。適逢舅舅被授予山西介休縣令,讓鄭少白總管財務出納。介休是山西富裕的縣城,總計一年錢財出入,大約有十多萬。掌管這方面事務的人,手握著財務大權,分得財務盈余,一年也可得到幾千兩銀子。鄭少白鄙視這類事務,對之不屑一顧,說道:“我不勝任這一重任,請讓熟悉會計事務的人去主管。”會稽的梁階平先生,任山西參議,他喜歡褒獎引薦后起之士,多次稱贊鄭少白,把他招到幕府中,對他說:“你的應試文章博取功名,已經綽綽有余了!然而做學問的人,常常沉入其中,博古通今,精深研究學術,哪里僅僅是搜尋篇章摘引詞句而已呢?“鄭少白于是面向北,對梁階平持弟子之禮,更加盡力地研習古文辭,旁及詩歌,間或臨摹晉代唐代的書法,以及篆書隸書。
每逢科舉,他便背著行禮趕回故里應試。多次參加科考都沒考中,卻毫無怨恨的神色,說道:“我的學業還未精進,哪里能夠怪誰呢?“于是他將平常所讀的書全部燒毀,每天面對墨池揮筆練字,書法更加長進。當時梁階平公已升任戶部尚書,鄭少白自每年生日時拜見一次外,即使梁公招他,他都不去。唯獨與我早晚往來,喝酒談詩。他曾經囑托我給他畫一張山水小幅,我說:”畫幅不白給你畫,你須拿字來交換。“鄭少白高興地答應了。當時正值下雪之夜,他挑亮燈,呵開凍結的墨,為我書寫了謝惠連、謝希逸二人的《雪》《月》兩篇賦文。我也按照約定為他作了畫。
鄭少白生平不吝嗇錢財,喜歡周濟別人的急難,因此跟隨舅舅在任幾十年,行囊中沒有多余的錢物。平時常常慷慨地說:“哪里能夠獲得十幾萬兩白銀,分給親戚朋友,以及鄉里貧窮的人,一個月分完,不留下一點點,而以此為痛快呢?“我于是私下里奇怪,世上那些財富在鄉鄰里稱雄的人,即使是自己兄弟有急難,想要他們解囊相助,他們都吝嗇極少的一點錢財,說道:“我苦心增加財富,將要把它留給子孫。”極力要求他們相助,他們就會言辭臉色都很嚴厲;然而他們常常是,家中糧食多得霉變、錢財多得錢繩朽爛,安享著鮮艷的衣服、美味的食物的滋養。而激昂慷慨愛好大義的志士,卻常常終身淪落,不能稍稍伸展他們的心志。這就是司馬遷發出“天道難知”的感嘆的原因嗎?后來,鄭少白的舅舅因觸犯法令,死在京城,鄭少白于是失去他的依靠。他打理舅舅的喪事,護送靈柩回到南方。過了一年便去世了。他的生平著作,不輕易給人看;有一個兒子還年幼,死后誰替他編輯留下的文字呢?我哀傷他篤實的品行、愛好學習的精神,從此埋沒而不能流傳,因此替他做了如此的記敘陳述。
三、古詩詞鑒賞。(10分)
9.⑴(3分)《梁州曲》是一首反映邊地風光的曲子(1分);可以用笛子演奏(1分);樂曲基調激越鏗鏘,蒼涼悲愴(1分)。
⑵(3分)詩中的邊將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1分),他熟悉邊地生活,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1分),深深地為樂曲聲所感染而不能自禁(1分)。
⑶(4分)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1分)。首句用比喻手法,直接描寫《梁州曲》清越鏗鏘的音色特點(1分);次句運用夸張手法,寫樂曲中所蘊含的邊地氣息感動了整個江城,側面表現演奏者的技藝之高(1分)。兩句正面側面結合,渲染了樂曲強烈的感染力,為后兩句內容作了鋪墊(1分)。
四、名言名句默寫(8分)
10.⑴而聞者彰 ⑵則群聚而笑之
⑶而卒莫消長也 ⑷杳不知其所之也
⑸卷起千堆雪 ⑹氣吞萬里如虎
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⑻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五、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20分)
11.⑴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描寫了秋風乍起的景象(1分);⑵渲染出一種自然清涼、安逸和諧的氣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⑶平常中蘊含著一種不測,同時為下文寫老人的病逝做鋪墊。 (1分)。
12.⑴和藹可親。老人賣報時臉上淌著歡愉,那笑臉、那語調、那手勢透著可親,令熟悉的、陌生的人一塊感受了溫暖。(1分)
⑵準時守信。晚報是天天都有的,老人也是天天都來的,準時得如同永遠無須校正的鐘表。(1分)
⑶真誠善良。老人在性命垂危之際還想著顧客,不忘囑托孫女把報紙取來及時送去,以免讓人在寒風中久等,這是他風雨平生臨終時最要緊的心事。(1分)
⑷不圖名利,方便他人。老人越來越衰老,舉手投足的動作已經明顯遲鈍了,不圖那幾個指甲蓋大的小錢,方便人們買報、讀報。(1分)
13.⑴人物上,側面描寫,烘托出老報翁平凡卻崇高的形象(2分)。⑵情節上,通過小姑娘之口補充記敘了老人去世的經過(2分)。⑶主題上,凸顯了老報翁的精神品格對周圍人的影響,表達了作者對人性美好、人情和美的贊頌與倡導,進一步升華了主題(2分)。
14.⑴“落照”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都市秋日的黃昏。(2分)
⑵“落照”喻指老報翁處于人生的晚年,但他仍像落照一樣發揮余熱,不顧年老體衰堅持以自己的微小行為溫暖他人、方便他人。(2分)
⑶人們在黃昏的街頭取報、放錢,想用多出來的錢買個花圈來悼念老人,那濃濃的感恩之情像“落照”一樣散發出感人的溫暖。(2分)
(4)作者以“落照”為題,意在于更宏觀、更廣闊的背景下,呼喚理解、呼喚愛意、呼喚溫情。(2分)
六、現代文閱讀:實用類文本 (18分)
15.⑴敢于直言;⑵濃郁的愛國情懷;⑶講原則卻常常突破原則。(每點2分)
16.⑴國學功力深厚;⑵勤于思考;⑶接受西方現代教育;⑷追求學術個性。(每點2分,答其中三點即給6分。)
17.⑴雖接受傳統教育,卻要革新漢語;
⑵追求學術規范,卻又因民族情感而打破規范;
⑶有反傳統傾向,卻又要求必須讀孟;
⑷接受西方教育,但不完全嘆服西方民主的形式; ⑸努力避談政治,但又關注時事。
看了“高一語文期末考試答案”的還看了:
1.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人教版)
2.2015-2016學年度高一語文期中試卷(答案)
3.高一語文期末試卷作文
4.2015-2016高一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5.高一語文上冊期末考試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