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修改類型題目 主謂語殘缺顛倒
主語殘缺,是指本來是一個完整的主謂句,由于掩蓋或暗換等原因而造成缺主語的一種語病。
非主謂句,是指無主語、謂語之分的句子。非主謂句由詞或短語構成,有嘆詞性、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等類型。
【例1】 昨晚,汽車公司的一百多條線路,出動了一千多輛汽車,搞好節日運輸工作。
【例2】 “心連心”藝術團來廣西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對演出評價很高。
【例3】 沒有不勞動的收獲,成績和辛勤總是成正比例的。
【例4】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解析】例1缺主語,誰“出動了”?誰“搞”?“線路”“出動”,“線路”“搞”?講不通。應去掉 “的”,讓“汽車公司”作主語。
【解析】 例2也缺主語。該句的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藝術團”,第二個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語“藝術團”,第三個分句暗換了主語,有謂語“評價”,卻沒有說出誰“對演出評價很高”,應該在“對演出……”之前加上適當的主語如“觀眾”之類。
許多同學往往將例3、例4也看成缺主語,是沒有明確非主謂句的特點所致。
【解析】例3、例4兩個分句都是非主謂句。非主謂句的主語有時屬于眾所周知的人或事物,有時無須說明,也不易說明,但句意明確。
(2)謂語殘缺
謂語殘缺也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中途易轍,造成謂語殘缺。第二種是由于缺少謂語中心語造成謂語殘缺。
【誤例1】 (中途易轍,忽略謂語)一天,炮一連炊事員朱柯忠在去炮兵陣地的路上,突然有一個打扮成采豬草模樣的人迎面向他走來。
【解析】在“突然”之后加上“發現”或“看見”,作謂語。
【誤例2】 (缺少謂語中心語造成謂語殘缺)商業部門積極響應號召,大張旗鼓地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出售廢品的重大意義。
【解析】第三個分句缺少謂語,應在“出售”之前加上“講明”一類的動詞作謂語。
(3)賓語殘缺
賓語殘缺主要是因為賓語前面的定語太長,忽略了后面的中心語。有的句子,謂語是并列短語,其中某一詞語缺少賓語,顧此失彼,這也是搭配不當的一種語病。
【誤例1】 (定語太長忽略賓語)在國慶60周年慶典的群眾游行隊伍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巨幅畫像格外引人矚目。這情景,不僅生動展示了新中國60年來所走過的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而且集中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解析】“表達”缺賓語,應在“闊步前進”后面補上“的堅強決心”。
【誤例2】 (顧此失彼缺少賓語)陳恩等在南京和上海先后當眾砸毀3臺雙菱空調。法律專家的看法是,消費者當眾砸毀商品只是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滿。
【解析】“羞辱”缺少賓語,應改為“羞辱廠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滿”。
(4)定語、狀語殘缺或者不完整
附加成分一般不存在殘缺的語病,附加成分殘缺主要是一些必要的定語、狀語、某個虛詞的殘缺,因為它們的缺失或使句意不完整、不通順或語意相反。
【誤例1】 (狀語殘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共同綱領頒布了,婦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
【解析】在“法律上”之后加上“同男子”。
【誤例2】 (定語殘缺)魯迅把國家的靈魂寫在中國文學之上,他的雜文在當時起過何等的作用。
【解析】“何等”后面應加上“重要”,定語才完整。
2.成分贅余
句子結構已經完整了,句意已經明確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詞語,就會出現成分贅余的毛病,贅余成分主要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虛詞、約數、介詞等,除了句子成分的贅余之外,大家要重點把握語意的贅余。
【誤例1】 (主語贅余)對門戶網站、論壇的發展來說,關鍵的問題是“草根”力量在起決定性作用。互聯網是粉碎“神像”的地方,如果誰刻意在網上樹立“神像”,他將必然被網民拋棄。
【解析】“關鍵的問題”同“起決定性作用”重復,根據后一句可知應刪去“關鍵的問題是”。
【誤例2】 (謂語贅余)回顧新中國60年的歷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戰勝了各種困難,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值得可歌可泣的壯麗凱歌。
【解析】“可歌可泣”是“值得歌頌和哭泣”,含“值得”之意。該句屬于忽視詞義致錯。
【誤例3】 (賓語贅余)人與人之間總會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軌跡不停地相交,才編織成這大千世界紛繁的生活。
【解析】“邂逅”指偶然遇見或不期而遇,還含有“相逢”之意,應刪去“邂逅和”或“和相逢”。
【誤例4】 (定語贅余)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顏宏要求和他交流的眾多莘莘學子,盡量用英語提問。他覺得中國要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國際組織工作,以在國際事務中爭取更多發言權。
【解析】“莘莘學子”本為“眾多學子”,該句屬于忽視詞義致錯。
【誤例5】 (狀語贅余)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和蘇聯各自分道揚鑣,這以后中國突然變成了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解析】“分道揚鑣”指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這里加“各自”自然多余。
【誤例6】 (虛詞贅余)今年國慶節,天津市迎來了黃金周的第二個客流高峰。津味海濱山野民俗游深受廣大游客所歡迎。
【解析】“受……歡迎”是一個完整的表意結構,再用“所”多余。
四、結構混亂
句子里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沒處理好,不符合語法規則,這種語病叫結構混亂。大多表現為句式雜糅。常見的有三種:
1.兩句混雜
同一內容,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說法。如果說話、寫作時拿不定主意,既想用這種說法,又想用那種說法,結果把兩種說法都用上,糅到一起,形成兩句混雜。
【誤例】 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進的,這是由于事物的內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會的種種外因影響所決定的。
【解析】該句后半部分由“這是由于……的緣故”和“這是由……所決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為“由”即可。
2.前后牽連
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后一句的開頭,硬把前后兩句連接成一 句,就會造成前后牽連。
【誤例】 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時也不能不發揮民間力量在輿論動員、監督檢查等方面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解析】“民間力量”在前部分作賓語,整個句子已經完整,但加上“在輿論……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語,整個句子的結構亂了。為突出“民間力量”,可從它后面一刀兩斷,再在“在輿論……的作用”前加“民間力量”,使整個句子變成兩句話。
小貼士
腳踩兩只船,固定結構造成的混亂
(1)表被動:被(受)……所。
【誤例】 這辦法既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解析: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
(2)表原因:原因是……造成(引起、誘發、作怪);由于……結果;之所以……的原因。
【誤例1】 不難看出,這起明顯的錯案遲遲得不到糾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風在作怪。
【解析】或說“原因是執法作風不正”,或說“是不正之風在作怪”。
【誤例2】 這些蔬菜長得這么好,是由于社員們精心管理的結果。
【解析】或說“由于社員們的精心管理”,或說“社員們精心管理的結果”
(3)表目的:把……達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誤例1】 我們要下決心,花大力氣,爭取在本世紀把我國的教育事業達到先進水平。
【解析】或說“把我國的教育事業提高到先進水平”,或說“使我國的教育事業達到先進水平”。
【誤例2】 其實,胡適先生英文文章也寫了不少,連同這一百幾十件信札,都應該收集成書,供中外學者閱讀之便。
【解析】或說“供中外學者閱讀之用”,或說“以便中外學者閱讀”。
【誤例3】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教育。
【解析】或說“防止這類事故的再度發生”,或說“使這類事故不再發生”。
(4)表條件,需要……不可;非……才行。如:
【誤例】當然,要搞好跨學科滲透和綜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解析】或說“需要下一番功夫”或說“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5)表意圖:從……為出發點;本著……為原則。
【誤例】 他們本著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為原則,使用了新的工藝和新的技術。
【解析】或說“本著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的原則”,或說“以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為原則”。
(6)表對象:對象……面向……;對于……上。
【誤例1】 這本雜志的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學語文教師及其他語文工作者。
【解析】或說“這本雜志的對象,主要是……”,或說“這本雜志主要是面向……”。
【誤例2】 對調動工作這個問題上,我曾周密地考慮過。
【解析】或說“對于調動工作這個問題”,或說“在調動工作這個問題上”。
(7)表構成:成分是……配制而成,分……部分組成。
【誤例1】 止咳祛痰片是我廠里新產品,它的主要成分是遠志、桔梗、貝母、氯化銨等配制而成。
【解析】或說“成分是遠志……氯化銨等”,或說“由……等配制而成”。
【誤例2】 鎮海口的海防紀念館分序廳、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廳六部分組成,充分顯示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解析】或說“分序廳……六部分”,或說“由序廳……六部分組成”。
(8)表范圍:大多……以……為主。
【誤例】 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師生為主。
【解析】或說“大多是青年師生”,或說“以青年師生為主”。
(9)表程度:分外……多了。
【誤例】 他平時總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學術會議上談起他那心愛的專業時,就變得分外活躍而健談多了。
【解析】或說“分外活躍而健談”,或說“活躍而健談多了”。
(10)表數量:大約……左右;高達……之巨。
【誤例1】 我國大約30%左右的青年認為“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是優秀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基本準繩。
【解析】或說“大約30%的青年”,或說“30%左右的青年”。
【誤例2】 別小看這只太空馬桶,它的造價高達三千萬美元之巨。
【解析】或說“高達三千萬美元”,或說“達三千萬美元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