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016年語文寒假作業答案(蘇教版)(2)
檢測試題二
一、
1.C(A項躑躅,讀zhí zhú; B項阡陌,讀qiān mò,漁樵,讀yú qiáo;D項沙渚,讀zhŭ)
2.B (A項“巾”應為“襟”;C項“余”應為“予”;D項中“景” 應為“影”。)
3.A(“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買櫝還珠”,比喻取舍不當,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一箭雙雕”,比喻一舉兩得。“一鱗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4.D(A項“轎車”與“接軌”搭配不當;B項有歧義,誰在座位上不明確;C項關聯詞位置不當,“不僅”應放在“中方教練”前面。)
5.D.(.A分號后的話是分號前內容的具體化事例,是屬于同一層次的內容,用分號就把語句的思路改變了,應用逗號.B項冒號只能管轄到“等",和"也將在各大城市放映"不屬前一層次,是另一層次的內容,應把冒號去掉.項引的不是原文完整的話,句號應放在引號外.)
二、
6.B (A項,未說主要種差且不具體;B項,據第2節所說明的短期記憶的產生、對象、狀態、時間等根本屬性,準確而具體;C項,“數據……”記憶對象是泛指整個記憶而言的,并非短期記憶的特定對象;D項,雜糅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中的語義記憶)
7.B (句中“都”范圍擴大了。原文是“很大程度上”)
8.C (C項,通過試驗科學家發現的是形成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生理機能,而非造成記憶時間長短的原因)
三、
9.A (“遁”應釋為“逃走”)
10.C(C組前“為”,介詞,引進省略的動作行為的對象“之”,可譯為“給”、“替”;后“為”,介詞,表被動,可譯為“被”。A組兩個“因”均為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可譯為“于是”、“就”。B組兩個“其”均為代詞,稱代第三者,作定語,表示領屬關系,可譯為“他的”。D組兩個“于”均為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處所,可譯為“在”)
11.C (①陳述對象是李白的先人,⑤是指高力士有意陷害李白 )
12.D(主客顛倒。應是郭子儀認為李白是奇才)
四、
13.
(1)這個人天生英才,聰慧出眾,只要用學問進一步加以磨礪,便可以趕得上司馬相如。
(提示:“是子天才英特”是個判斷句。“是子”即“這個青年”或“這個人”;“少益以學”既是省略句,“益”字后省略“礪之”,又是介詞結構后置句,翻譯時要把“以學”移至“少益”前。“天才”指天生俊才;“英特”即聰慧出眾;“益”,進一步、稍微的意思)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親近的人容納,更加桀驁不羈,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
(提示:“為……”表被動,構成被動句。“親近”,動詞活用作名詞,意為“身邊受寵的人”。“驁放”,指傲慢不馴。“自修”,即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
(3)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參考譯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在隋末因犯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龍初年,(從西域)逃回來,寄居在巴西郡。
李白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見了太白星,于是就用它來給李白取名。十歲時就通曉詩書。長大以后,隱居在岷山。曾被州郡推薦參加有道科的科舉考試,(李白)卻不去應試。蘇颋擔任益州長史時見到李白,感到驚異,說:“這個青年天生英才,只要用學問進一步加以雕琢,便可以趕得上司馬相如。”然而李白喜歡縱橫家之術,愛劍術,以“俠義”自任,看輕財物而樂于接濟別人。后來又寄居任城,和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住在徂徠山,每天酣飲沉醉,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前往拜見賀知章,賀知章看到他的詩文,贊嘆說:“你,是天上貶謫下凡的仙人啊!” 并向唐玄宗舉薦。唐玄宗就在金鑾殿召見李白,談論當代國家大事,李白獻上一篇頌賦。皇上賞賜食物,并親自替他調羹。皇上下令,讓他在翰林院任職。李白還是和酒友在鬧市喝得爛醉。皇上坐在沉香亭子賞景,心里有所感觸,想要李白創作歌詞,就把李白召進宮中,可是李白已經喝醉了。酒醉稍醒,取筆給他,即刻寫成歌 詞,辭藻委婉綺麗,意精旨切,一氣呵成。皇上非常喜愛他的詩才,多次設宴。李白曾經伺候皇上宴飲,酒醉了,讓高力士替他脫靴。高力士一向高貴,認為這件事恥辱,就挑剔他的詩句來激怒楊貴妃。皇上想任命李白擔任(重要)的官職,楊貴妃就毀謗阻止。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親近的人容納,更加桀驁不羈,不注重自己 的言行。后來懇求回家,皇上就賞賜錢打發他回家。李白漫游四方,曾經乘船和崔宗之從采石到金陵,身穿宮廷的錦袍端坐在船中,旁若無人的樣子。
安祿山反叛后,永王李璘征召他為幕府屬官。李璘起兵(不久被肅宗消滅),李白逃回彭澤;李璘兵敗后,李白(受牽 連)罪該判處死刑。當初,李白游歷并州時,見到郭子儀,(郭子儀)認為他是個奇才。郭子儀曾經犯法,李白救助他免受處罰。到這時郭子儀請求免去自己的官職來贖李白的罪。皇上下令,把李白長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尋陽,因事而被關進監牢。當時宋若思率領吳兵三千人到河南去,經過尋陽,釋放囚 犯,并征召李白為參謀。不久,李白辭職。李冰陽做當涂縣令時,李白去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到朝廷擔任左拾遺的官職。但李白已經去世,時年六十多歲。
14.
(1)描寫景物有聲有色有形,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所寫景物都帶上了作者的主觀色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選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煙等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征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靜謐的山水田園風景畫。
(2)頷聯刻畫了詩人年事已高和安閑的神態。尾聯則生動地刻畫了裴迪的狂士之態。
(3)表現了詩人的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15、
1、裊裊兮秋風 2、直掛云帆濟滄海 3、出師一表真名世 4、海上明月共潮生
5、芙蓉泣露香蘭笑6、此恨綿綿無絕期。
五、
16.夢見自己帶著嬰兒回鄉探親時遭遇天災,她受到嬰兒微笑的鼓舞,走出了絕境,戰勝了絕望,用甘甜的乳汁滋養嬰兒
17.(1)襁褓中的嬰兒看似最為孤弱,但在夢境中他始終微笑著,是母親力量的源泉,因而母親說“世界就在這兒”。(2)夢境中,母親是嬰兒的保護神,她用雙臂保護嬰兒,用乳汁滋養嬰兒。對于這個“世界”,母親也是不可或缺的。
18. “世 界”一詞,意蘊豐富,答案寫出以下三點即可:①文中的夢境是客觀現實世界的反映。②夢中的母親和嬰兒,組成了一個虛幻而神奇的世界。③作者寫的是“夢”的故事,表達的卻是對現實世界人們的深切期望。④作者講述“夢”的故事,是希望現實世界的人們都能充滿愛心和自信。
19.關于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作如下概括:不管面對怎樣的劫難,只要有愛、自信和責任心,就會有神奇的力量,擁有一個完整的世界。
六、
20.①③②⑤④
21.參考答案: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超越時空的友誼;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抱負;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愛國熱情;陸游“皇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赤膽忠心)
22.
A.論語是我國第一部反映孔子言行的倫理著作。
B.處“精神”改為 “精力”
C.“因而”改為“從而”
F.“深刻”改為“嚴重”(“深刻”與“愚昧與保守”不能搭配)。
七、
23【寫作指導】
“擺好心態”這個話題,在審題上不存在什么難度,關鍵的問題是搞清楚什么樣的心態才算是“好心態”,為什么要“擺好心態”,怎樣做到“擺好心態”。可以寫運動員比賽、學生考試 、個人名譽的地位等方面的內容。
關 注自我,首先應該關注自己的心態,心態好了,自我感覺就會好,起碼能夠正確對待自我的處境,辯證地對待人生的成功或失敗。話題是動賓結構,重點就是“擺好”,考生應在“擺好心態”的意義和作用方面來做文章,既要從正面闡述“調整”心態的前提和意義,又要寫出如何調整才能達到“擺好”心態,還可以從反面寫 沒有擺好心態的危害。此題各種文體的寫作都是適宜的,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文體特長決定題材
例文1:
放牧心靈
遼 闊無際的大草原,迷迷茫茫的是一片青青的野草。大草原的中間坐著一個牧童,他在悠閑地看著不遠處一群群吃草的綿羊。他每天只是把羊兒趕到水草肥美的地方,羊兒們自由地成長,成長得很快,牧童也落得一個悠閑。心靈更需人去慢慢經營,慢慢放牧。太多的時候,我們不能給自己和他人一個輕松的心態,去面對周圍的人 和物,弄得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拒絕他人的批評,使自己陷入孤立,也使別人陷入難堪。
放牧心靈,擺好心態,是我們工作、學習 成功的第一步。“心靜自然涼”“寧靜以致遠”是良好的心境的作用。世界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動,帷有人的心態可以穩住一切,“心如止水”是一種境界,這是真正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還是不要把每件事情看得太重,應當有所取舍,畢竟“魚翅和熊掌不可以兼得”。
我們要放松心態,這是擺好心態的第一步。不要強求自己,有時候有些東西真的不屬于你。以平常心對待周圍的事,有時你會獲得意外的驚喜,有時希望也會變成一種陷阱,讓你從天堂墜到地獄的那一刻感到萬分疼痛。放松就是以平常心對待一切,既不冷漠也不過分熱情。
擺 好心態的第二步是調整心態。在放松的前提下,把心態調整到最適合你的那一種,是寧靜,是含蓄,是快樂,還是充實?我們有自己的選擇方式,不要強迫自己,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我們要讓自己活得瀟灑、自信!擺好心態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個人的實踐活動。我們要在輕松、愉悅的心態下充實地生活 、學習,來不斷地豐富我們的心靈。
草原上的牧童已在安睡,肥壯的羊兒無憂無慮地在湖泊邊汲水……
成長中的我們,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收場”,每個人都是牧童,放牧自己的心靈,讓心靈在牧場得到陽光而燦爛,得到露水而滋潤……
【簡評】《放牧心靈》一文,比較深刻地闡明了擺好心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擺好心態的重要問題,切合題意。在構思上從牧童寫起,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構上首尾呼應,層次分明。
例文2
擺好心態
心態,是指人們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心理作用,有時它和人的意志是有關的。
曾經在一場世界性的桌球比賽中,其中有一位技術一流的球員就是敗在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心理素質上。
那 一次,他剛進賽場上時,有記者對他問:球王先生,今天你覺得能取勝嗎?他回答說:“能,因為我并不緊張”。比賽開始了,剛開始時,他遙遙領先,直到中間的局時,當他準備擊球時,發現了一只蒼蠅在那球上,于是他想嚇走它,用球桿到揮了揮,不料,球桿動了球,就這樣,失誤的開始也是對手反擊的開始,看著局數逐 漸被追上來,他感到了很緊張,甚至開始爆燥起來。
中間休息過后,他再次開始,但是這一次也是一樣,那只蒼蠅同樣的站在白球上,任你怎樣趕,最后還是在。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尋個球王賽敗了,并且接受不了事實而精神錯亂。這就是著名的故事--球王與蒼蠅。
其 實,球王完全可以取勝的,但由于他的心態沒有把握好,也沒有足夠的意志力。這樣就讓他走向失敗,如果當時可以把那蒼蠅視而不見,忘了它的存在,結果就不一樣了,再退一步說,就算他真的戰敗了,但人的一生能沒有失敗的時候嗎?他為什么不接受現實,接受失敗呢?那下一次,勝的就會是自己。
良好的心態可以說是困擾人的重要原因,許多高考生,由于考前的緊張情緒,而往往失眠,導致考試中精神不足或者昏倒,甚至發揮不出應有水平而落榜,這不都是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而造成的嗎?
良好的心態的影響往往被人忽視,大多數人都認以為只要自己努力過,有著充分的準備,就一定會成功,但卻忘了臨時發揮的重要性,其實一旦人們充滿了自信心,再加上其余的成功因素,那樣才會戰無不勝!
歷屆的高考狀元都說道:“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考場上沒有把自己真正的投入到考試中,那往往會讓自己容易受到別的影響,從而失望而歸。
因此,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夠真正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才能夠敲響成功的大門。
例文3
擺好心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道出了心懷祖國,以報國為自己的人生目標的正確心態,這正是讀書的良好心態,也是修身做人的正確心態。
儒 家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舍己為人,克己復禮,仁者愛人,抱著平天下的心態,先從修身做起,熟讀四書五經、兵法奇謀、格物致知,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為訓,每天聞雞起舞,篤信天道會酬勤,以至懸梁刺股來修身,而立之年之后,早已挑起生活的重擔,以孝為先,聞名于鄉里。“平天下”這一宏愿始終是 儒生“達則兼濟天下”的正確優秀的心態在指導在促進。
馮 唐李廣,一代名將,為何至古稀之年仍胸懷祖國、血戰沙場。他們是愁“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愁沒有圣主,沒有機遇而逝去嗎?不是!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沉穩的心態。窮,也不必只是“獨善其身”。他們有的是為國為民的心態,要的是祖國的繁榮強盛,而豈是自身那封侯拜相,名留青史的名聲。
如今青少年并沒有都擺好正確的心態去讀書,去做人。
不少無知的少年整日在茫茫然中渡日月,孰知“時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一個人的大好年華只因沒有端正心態而沉淪在暗無天日的深谷。一個人的美好前程斷送在消極被動的心態里。
被逼而讀書,被逼而生活,是何等錯誤的心態,它將傾蝕人的心靈,消磨人的意識,讓人碌碌無為,讓人不思進取。
當我們不知為何而讀書時,不妨尊古之孝道,想想我們的父母,黨我們不知為何而生活時,不妨想想祖國的明天,民族的未來,而我們又是哪一類人,將挑起多大的民族重擔。
擺好心態,是修身做人的基礎。
擺好心態,是積極進取,乘風破浪的動力。
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端正我們無知茫然的心靈,以為祖國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之志,作為我們讀書的正確心態,做人的正確心態,它將是我們筑起東山的資本,將是走出無底深淵,通往光明大道的一盞明燈。
檢測試題三
一、(18分,每小題3分)
1.C(蓊wěng 板bǎn 喑yīn 將qiāng 袤mào 覬jì)
2.D(濫觴、傾箱倒篋、白皙、邪氣、恪守、右弼)
3.C [時 勢:某一時期的客觀形勢。時事:最近期間的國內外大事。積淀:積累沉淀;所積累沉淀下來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識、經驗等)。積聚:積累。俯視:從高處往下看,所處的位置高低均可,只要高出“俯視”的對象即可。“俯視”的對象一般是視野中的部分具體目標,如俯視大地(山谷)等。“鳥瞰”所處的位置一般較高, 如鳥瞰地球,鳥瞰整個北京城;還比喻事物的概括描寫,如世界局勢鳥瞰。]
4.B(下 里巴人: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出神入化: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極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學藝術達到極高的成就。雪泥鴻爪:雪泥,融化著雪水的泥土;鴻爪,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東西南北客:指居處無定之人。)
5.A [B《美腿與丑腿》選自《蜉蝣:人生的一個象征》(夏濟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略有改動。C在這塊臺布上不久就要有一只金盆子——太陽——開始發出光芒了。D頓時山啊,云啊,樹啊,鳥啊,都一起屏息。]
6.B [A語序不當:電動馬達能讓使用者以每小時2.5海里的速度行進。C搭配不當:“在”改為“和”。D句式雜糅:無一不是石油價格猛漲的結果。]
二、(12分,每小題3分)
7.B(ACD非“斯道姆夫利計劃”)
8.D(全文講的是人類制服颶風的設想及實踐,ABC均以偏概全)
9.C(A這種做法似乎會造成更可怕的生態災難。B“洋面噴灑油膜”等應對颶風的方案并未實施。D不包括2005年。)
10.A(B原文為“而不是碘化銀的功勞”。C“如果能夠阻止海洋和大氣的這種能量轉換,人類就能遏制颶風的災害。”D“美國有關方面在1983年終止了這一計劃”,“這種方案從未進行過試驗”。)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B(“速”的意思是“招致”)
12.B(A第一個“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第二個“之”是動詞,意思是“往”。B都是連詞,當“如果”講。C都是介詞,分別作“在”和“被”講。D分別作連詞“來”和介詞“把”講。)
13.A(①表勇敢;②屬貪贓行為;③屬避禍的無奈之舉;④表寬厚容人,了卻他人心病;⑤和將士同甘苦;⑥表寬厚仁慈;⑦是“音容”,不是內心的品質)
14.C(A邙山大捷不是在突厥入侵時發生的,是北齊和北周之間的戰爭;B高長恭并不貪婪,這由文章的最后一段可知,他也并未求相愿“不要揭發檢舉自己”,而是向他請教躲避猜忌的辦法;D從原文中“未能退”一句可知,高長恭并未對相愿“言聽計從”)
四、(22分)
15.王前既有勛/今復告捷/威聲太重/宜屬疾在家/勿預事。
(斷句共4處,每處1分。錯一處扣1分。)
16.(1)高長恭脫去頭盔,露出臉來,(城上的守軍)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重點詞語:“免”譯為“脫去”,“摘下”。“示”譯為“給……看”。“乃”譯為“才”。)
(2)莫不是因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嗎?(重點詞語:“以”譯為“因為”。“見”譯為“被”。“穢”譯為“玷污”。)
17.(1)擬人(1分)
前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詩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現自己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2分)
后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為詩人的不幸遠別而嗚咽啜泣,又仿佛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著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詩人借溪水抒發了去國離鄉的愁苦情懷。(2分)
(2)可以有兩種答案:
① 不同意。溪水本無情,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語意靈動輕妙;并設置懸念,引導讀者去體悟作者的感情。(2分。加點字為評卷要點,大意對即可得分。)換成“卻”字便覺過于強調、坐實。(1分。有比較即可得分。)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與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將別之際,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別。“卻”字肯定并強調了溪水的有情,賦予溪水一種動人的人情美。(2分。加點字為評卷要點,大意對即可得分。)而“似”字無此意味。(1分。有比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給分。
18.(1)此夜曲中聞折柳 王維 (2)竟無語凝噎 周邦彥 (3)愛爾蘭《尤利西斯》
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給分。若考生三道小題全部作答,取前兩題給分。
五、(18分)
19.(1)唐寅的畫作畫出了廬山迷茫和陰冷的氣息,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2分)
(2)用唐寅作畫時的復雜心境,比況自己的感受:諸事椎心。(2分)
20.這句話是說,在現代旅游中,人們更多地注重外在的、表面的、有些污濁的快樂。(2分)很少從內心深處體悟自然本身的閑逸情趣。(2分)
21.第一處實寫霧的濃重,渲染了陰殺的氣氛。(2分) 第二處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腦海中不斷涌出“失落的一些事物”、“一些具體的人”,表現心情的茫然、煩悶。(2分)
22.作者認為廬山的本質是人的氣息,壯麗,秀美,清爽,渴求淡泊。(2分)但這些漸漸消失了。(1分)廬山現在成了一處與陰暗爭斗密切相關的場所。(2分)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傷痛。(1分)
六、(8分)
23.吳昌碩是一個藝術大師(1分),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1分),他接受傳統、熔鑄百家(1分),他善于變法、風格獨特(1分)。
24.言之成理(2分),語言通順(2分)。不是對花兒的反駁的不給分。
25.參見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文言文參考譯文:
蘭 陵武王高長恭,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多次升遷作了并州刺史。突厥人侵晉陽,高長恭率軍盡全力反擊。齊軍在邙山之役中失利時,高長恭在中軍,率領五百騎兵再次殺入周軍,沖到金墉城下,被周軍包圍,形勢十分危急,而城上的齊軍不認識高長恭。高長恭脫去頭盔,露出臉來,城上的齊軍認出是他,才派出弓 弩手下城救援,將周軍打得大敗。齊軍將士一起歌頌此事,成為一曲,即《蘭陵王入陣曲》。以后他歷任司州牧、青州、瀛州刺史,收受了不少賄賂。后來作太尉,和段韶率軍攻柏谷,又攻定陽。段韶生病,高長恭總領其軍。
齊 軍在邙山大捷時,齊后主(高緯)對高長恭說:“你殺入敵陣內太深了,一旦失利,后悔都來不及。”高長恭說:“一想到這是和自己有切身關系的家事,我就不自覺地沖進去了。”后主嫌惡高長恭說的“家事”一詞,從此對他猜忌起來。等到高長恭在定陽,其部下相愿對高長恭說:“大王既然受朝廷重任,為什么如此貪 婪?”高長恭未加回答。相愿說:“莫不是因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嗎?”高長恭說:“是。”相愿說:“朝廷如果嫉恨大王,在這些事情上就可以處罰您,您本為求福,反而易招來禍患。”高長恭流下眼淚,上前跪下,向相愿請教安身之術。相愿說:“大王以前既有功勛,現在又獲大捷,威名太重,應 當借口生病回家,不要再干預政事。”高長恭認為此言有理,但最終沒有撤身退步。等到陳國進攻江淮地區,高長恭害怕重又為將帶兵作戰,嘆息說:“我去年得了臉腫病,現在為何不發病呢!”從此以后,有病也不再治療。武平四年五月,后主派徐之范去毒殺高長恭。高長恭對妃子鄭氏說:“我竭盡忠誠侍奉皇上,有什么事 辜負了上天,而讓我遭此毒手?”鄭氏說:“你為何不求見皇上?”高長恭說:“我哪里還能夠見到皇上!”便欽毒酒而死。死后追贈太尉的官職。
高 長恭外貌溫柔,但內心豪壯,聲音和容貌都很秀美。在軍中為將,親自處理一些小事。每次得到甘美的食物,哪怕是一個瓜幾個水果,也一定和將士們分吃。當初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高長恭貪贓枉法,高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進攻定陽時,陽士深也在高長恭的軍營中,他很害怕高長恭會借機殺了自己。高長恭聽說 此事后道:“我本來就沒有這種想法。”便找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讓他安下心來。一次,高長恭入朝,仆人們都走散了,只有一個人跟在身邊。高長恭回來后,誰也沒有責罰。武成皇帝(高淇)獎賞高長恭的功軍,命賈護為他買了二十個小妾,高長恭只受了一個。家中有價值上千金的債券,臨死的那天,高長恭 將它們全都燒掉了。
以上學習啦小編分享了高二2016年語文寒假作業答案(蘇教版),還想了解相關寒假的資料,敬請關注學習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