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期末搶分班模擬測試卷答案及解析(2)
13.結合選文,說說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點題,總領下文。首段的作用在全文之中一般而言有幾下幾點:點題、總領下文、奠定感情基調、為后文的某個具體情節做鋪墊。答題時,應結合具體文章。
【解析】點題,總領下文。首段的作用在全文之中一般而言有幾下幾點:點題、總領下文、奠定感情基調、為后文的某個具體情節做鋪墊。答題時,應結合具體文章。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是這道題必不可少的答案,這主要檢測孩子的識記和概括理解能力。
【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 --19 題。(共l8分)
父 親
?、僖蚬蛩?,我已好幾年沒回故鄉了。忙忙亂亂地行走在城市的街頭巷尾,幾乎忘記了獨自生活在故鄉老屋的老父。
?、谇安痪?,家鄉的表哥寫信告訴我,父親蹲在村口路邊守望的身軀像一塊堅硬的石頭……看到這里,我的淚水馬上滾落出來,連忙推去所有事務,追風趕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趕。在村口的路邊,父親終于看到他風塵仆仆的兒子出現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來,搓著那雙大手嘿嘿笑著。
?、鄢赃^簡簡單單的晚飯,叨過一陣子平平常常的家長里短,窗外夜風起處,蟲鳴漸深,我打了一個呵欠說:“爸,咱睡吧。”
?、芨赣H的眼中露出難色,他說:“嗯,睡吧。”隨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覺,我找人搭鋪去。”
⑤我攔住他笑著說:“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兩只喇叭一塊兒吹,熱鬧。”
⑥父親不好意思地笑了一聲,開始脫鞋穿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張自己睡了十幾年的破舊、寬大而又溫暖的床。跟以前一樣,父親睡那頭,我睡這頭,彼此枕著一雙臭腳。
?、咴铝猎诖巴庖疲瑯渖襾y動,撒下碎銀,但聽不到那熟悉的鼾聲。
?、喔赣H在那頭說:“不早了,睡吧。”
?、嵩铝翉拇翱谙?,雞啼在村莊遠遠近近的地方響起。床上仍寂靜一片。記得以前與父親同寢,在田頭地尾勞累了一天的父親頭一沾枕頭就睡去,鼾聲驚天動地,吵得我無法入睡,就常用腳把他踹醒,任他熬著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這里我的心好痛,就裝著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極香極沉。
?、飧赣H在那頭輕輕地側了側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氣。隨后,我發現父親輕輕地起來,輕輕地給我掖被角,最后竟用手輕輕地摸著我的臉,當那粗糙而又溫暖的手在我臉上劃過時,我的鼻子一酸,淚水便滾出了眼眶,父親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淚水,嘆了一聲說:“雞都叫了,睡吧。”
?、衔疫煅手f:“睡吧。”
14.給下面劃線的字注上正確的讀音(2分)
?、脔咝? ) ②哽咽( )
【答案】①chuài ②y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基礎知識是否積累扎實,本題聲、韻、調全對才給分
15.根據①——③段簡答(3分)
“我”為何要風塵仆仆地回到故鄉的老屋,和父親一起吃飯;一起聊家常,并且與父親同寢?(盡量用文中原話回答)
【答案】因為“我已好幾年沒回故鄉了”,父親很想念我,他每天“蹲在村口路邊守望的身軀像一塊堅硬的石頭”,所以“我”要急忙回家安慰父親對我的思念之情。
【解析】此題只要能回文定位,考查的主要是信息的概括能力,一定要結合文章的第1自然段到第3自然回答問題,文中第2自然段寫到父親蹲在村口路邊守望的身軀像一塊堅硬的石頭,還有“我”連忙推去所有事務,追風趕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趕,這些可以看出父子二人對對方的思念之情。
16.根據④——⑨段,找出文中最能體現父親關心兒子、兒子也體貼父親的事例各一例,歸納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4分)
A.父親關心兒子:
B.兒子關心父親:
【答案】A.父親怕自己打鼾影響兒子睡覺,要找人搭鋪去。B.兒子為了讓父親早點入睡,自己便打鼾裝睡。
【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是信息的篩選,只要抓住文章第4自然段到第9自然段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17.文中對月色和夜色都有一些描寫。例如:“月亮在窗外移”,“月亮從窗口消失”等。這些描寫的作用是(3分)
【答案】烘托出凄涼的氣氛,表明夜色漸深的過程,體現父子互相關心的深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賞析景物描寫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寫的作用的一般方法為:作用+特點+情感,在分析特點和情感時要結合具體的句子和文章的中心。
18.第⑩段中寫道:“父親竟用手輕輕地摸我的臉”,“輕輕”和“摸”各有何作用?(3分)
【答案】“輕輕”表明父親怕驚醒“我”;“摸”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解析】本題考查詞語的語境義。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加點詞的深層次含義。詞語語境義的分析一般方法:語境義+情感,在分析重點詞語的語境義時要結合具體的句子和文章的中心。
19.根據②和⑩段簡答:文中兩次寫“我”落淚,其原因各是什么?這兩次落淚對表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3分)
【答案】第一次是由看表哥的來信內容引起落淚;第二次是父親用他粗糙而又溫情的手撫摸我的臉時引起落淚。這兩次落淚都表現了“我”與老父之間的“父子深情”。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分析我兩次流淚的原因,第一次是由看表哥的來信內容引起落淚;第二次是父親用他粗糙而又溫情的手撫摸我的臉時引起落淚。這兩次落淚都表現了“我”與老父之間的“父子深情”。
即可。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4題。(共12分)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20.用“/”為下列句子劃分停頓,劃四處。(2分)
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答案】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解析】練習學生的朗讀習慣,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2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⑴二石獸并( )沉焉 ⑵閱十余歲( )
【答案】(1)一起 (2)經過
【解析】文言實詞要求學生認真掌握課內課下注釋的字詞含義,把握住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詞、一詞多意、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的字詞,這些都是考試必考的內容。
2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聞之笑曰 B.當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聞之 D.其反激之力
【答案】D
【解析】A.代詞,代找石獸這件事。B.代詞,代石獸。C.代詞,代講學家的話。 D.助詞,的,文言文虛詞的掌握主要有以下幾個,分別是“何、以、之、乃、則、而、且、焉、者、然、矣、乎、于、其、為”。
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攀欠悄臼粒M能為暴漲攜之去?
翻譯:
⑵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翻譯:
【答案】⑴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沖走呢?
【解析】句子的翻譯一定要注意重點的字詞,特別是句子中的實詞和虛詞,以及句式理解,這句話中的重點字是柿,重點句式是反問句。
【答案】⑵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難道可以根據一點道理就可以主觀臆斷嗎?
【解析】句子的翻譯一定要注意重點的字詞,特別是句子中的實詞和虛詞,以及句式理解,這句話中的重點字詞是“然則”、“但”。重點句式:反問句
24.用自己的話來概括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答案】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
【解析】概括類試題是文言文閱讀試題中相對教難的題型,拿下這些題型才不致和別人拉開太大的差距,關于概括類試題,抓住文章中的首位句子,以及梳理清楚文中故事情節。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25——26 題。(共4 分)
觀書有感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應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25.從修辭手法上來講,詩歌第一、二句使用了 的修辭手法,其中“天光”、“云影”指 。(2分)
【答案】比喻 陽光和云在水中的倒影。
【解析】前兩句話的意思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天影。從句意上就可知道運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這里作者特別新穎的是用“天光”、“云影”指陽光和云在水中的倒影。
26.本詩的第三和第四句寓意深刻,內涵豐富,你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從中獲得什么啟示?
(2分)
【答案】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啟發是: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解析】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或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或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等。啟發是: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
四、寫作部分(共50分)
27. 剛剛步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意識的萌發,幼稚與成熟并存,煩惱與快樂共增。煩惱多了,憂郁、感傷就會籠罩在我們的心頭,生活也會失去光彩。
請以“煩惱”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解析】“煩惱”是一個極為寬泛的話題。進入初中的少年,會有一些揮之不去的煩惱。首先,煩惱的類型很多,這煩惱來自生活,來自學習,來自與同學的交往等等,總之,只要是煩惱,對人、對事的任何感悟,任何思考均可納入本文題的寫作范圍。學生應注意選材力求新穎。陳舊的材料,已經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寫出來不會引起反響,而新穎的材料,寫出的文章則能使人耳目一新,引起共鳴。如果學生平時常有獨到的見解,而且議論往往能折服讀者,那么,可以選議論文寫作來展示才華;如果學生頭腦中感悟較多,可以取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形式成文;如果學生有切身經歷,而且自以為比較感人,平時,又長于記敘和描寫,可選記敘文這樣的文體寫作。
看了“初一語文期末搶分班模擬測試卷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