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蠟燭主要內容
《半截蠟燭》主要內容
《半截蠟燭》原文
人物: 伯諾德夫人(法國的一位家庭婦女)
杰克(伯諾德夫人的兒子)
杰奎琳( 伯諾德夫人的女兒)
三個德國軍官(一個,兩個)
(一個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風猛烈地吹著。伯諾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線,一張孤零零的長桌,坐在桌邊的伯諾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將一個金屬管封在一小截蠟燭中。)
伯諾德夫人:看來,只有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該死的德國佬發現。
杰奎琳(一邊天真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啊?
伯諾德夫人(面容嚴肅):非常重要的一個秘密,親愛的,所以對誰也不能講。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來之前,我們得保證那東西完好無損。對吧?(有點兒得意地看了他的妹妹一眼)
杰奎琳(嘟起了嘴):我當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歡我了,今天他還給了我帶糖果來著。可是媽媽,米德叔叔為什么穿著德國佬的衣服呢?
(伯諾德夫人這時已經把那半截蠟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最顯眼的餐桌上。)
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給你們慢慢解釋?,F在你們兩個要好好地記著:這支蠟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從現在開始,我們得為它的安全負責。為了有一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我們得不惜代價守住它,懂嗎?
杰克(像個男子漢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媽媽。
杰奎琳(點點頭):媽媽,我懂。我真討厭德國佬。
伯諾德夫人(凝視著燭臺喃喃自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我們的生命。
(過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陳粗暴的敲門聲,三個德國軍官例行檢查來了。很奇怪,檢查完了,他們都沒有要走的意思,也許是因為外面風太大了。)
甲:好黑的屋子,為什么不點蠟燭呢?(點燃了那個藏有秘密的蠟燭)
(一瞬間,伯諾德一家人的心楸緊了。)
伯諾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盞燈亮些):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盞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吹熄了蠟燭)
甲(不耐煩地):晚上這么黑,多點支蠟燭也好嘛。(又把那個快要燒到金屬管的蠟燭點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嗎?
杰克(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蠟臺):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個火吧。
乙(厲聲):難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燭臺)
(杰克無奈地去柴房,下。)
伯諾德夫人(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乙(瞥了她一眼,不滿地):夫人,在自己家里,應該相信您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難道他會從柴房里搬來一窩兔子嗎?
(蠟燭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她寶石般的眼睛在燭光下顯得異常可愛)
(看著她那粉嘟嘟的小臉蛋,笑了):當然可以,美麗的小天使。我也有一個像你這么大的女兒,和你一樣可愛,她叫瑪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伯諾德夫人(溫柔地):晚安,親愛的。
(杰奎琳慢慢端著蠟燭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半截蠟燭》讀后感一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在危急的狀況下,母子三人冷靜地周旋于三個德寇之間,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故事,最終使情況轉危為安。這個故事反映了法國人民為保衛祖國、驅逐侵略者所進行的艱苦斗爭。 就在著萬分緊急關頭,伯瑙德夫人的急中生智,大兒子的鎮定自若,小女兒杰奎琳的可愛與機敏都使我們感到敬佩不已。而他們的每一次活動,德軍的每一次阻攔,都使我們提心吊膽,都使我們為他們的生命而擔憂。 當我讀到“他們坐下后,一個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軍官面前。”時真為她們一家人捏了一把冷汗,幸好伯諾德夫人換了只亮的,拿走了藏有情報的蠟燭,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是好事總是不得長久,可恨的德國鬼子再次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這使我剛剛放下的心又一次懸了起來。眼前那微弱的燈光就好比是她們一家的生命之火呀!孩子是懂事的,他們也清楚一家的處境,在這危難的關頭大兒子杰克從容的拿起藏有金屬管的蠟燭說:“天氣冷,我去生把火,拿走了那盞燈整個房間里瞬間就暗了下來,著可惹怒了那個,他拒絕了杰克的建議。在這斗爭的最后時刻,他從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的等待著死亡。此時此刻那盞燈已經成為屋里最危險的東西。我雖然沒有在那個環境下可也深深的體會到了那種感覺。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問,杰克他只是一個孩子,我為何有這么大的勇氣來坐待死亡的來臨。突然小女兒奎琳說樓上黑,她想拿一盞等去睡覺,人心都是肉長的,每個人都有心軟的時候,那名也有一個與奎琳同樣可愛的女兒,望著眼前的奎琳想到了自己的女兒,終于接受了奎林的懇求!奎琳端著蠟燭走上樓梯到樓梯最后一節的時候蠟燭剛剛熄滅。
通過他們母子三人的努力,最后也化險為夷了,我真為他們感到輕松。
《半截蠟燭》讀后感二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叫《半截蠟燭》的課文。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國人占領了的法國,有一家三口法國居民為了把德國人趕出去全家都機智、勇敢地保護機密的事。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知道文章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人在遇到困難有,面臨危險的時候,不能害怕,要鎮定自若,十分沉著冷靜地去想辦法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啊!文章中的伯諾德夫人把一個裝有機密的小金屬管封在一小截蠟燭中,并且使孩子們認識到,這個金屬管內的機密,跟祖國的解放有關,要不惜一切代價保守這個秘密,表現了這位普通的法國家庭婦女伯諾德夫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其中兩個孩子的沉著、機智、勇敢,實際上這也是他們一種愛國精神的表現。這里,我其實最佩服的就是杰奎琳。雖然她只是一個很小的孩子,但在母親的感染下,遇事鎮定,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以后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才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遇事能向杰奎琳一樣冷靜、機智,并且可以為祖國出一份薄力,培養自己更進一步的愛國情懷,讓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愛國人士,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成功啊!
《半截蠟燭》讀后感三
第12課《半截蠟燭》,描寫細致,情節生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尤其是化解危機的杰奎琳,聰明機智,沉著冷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杰奎琳的母親把當德國軍官將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后,伯諾徳夫人的兩個孩子臉色蒼白。接著杰克借口搬柴想拿走蠟燭,未能成功。當危險越來越近時,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嬌弱、禮貌贏得了德國軍官的好感,得以把蠟燭拿走,成功保護了情報,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杰奎琳緣何能在危險關頭沉著鎮定?杰奎琳的懂事告訴我們什么?
當然會由此聯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敵人面前不動聲色,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斗的勝利。劉胡蘭,年紀輕輕,已經是黨的一個基層領導人。被捕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十五歲。更有許多無名的小紅軍,留給我們無數動人的故事。
這樣的成熟總覺得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嚯y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劑。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見當時戰爭的殘酷與環境的惡劣。
試想,杰奎琳所處的環境。血腥的場面,爆炸,殺戮,已是屢見不鮮。她的親友也許逃亡,也許罹難,也許走上了戰場。她的家鄉從此陰霾遍布,她的童年從此歡樂不再。杰奎琳的過早、過分懂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環境的惡劣。本該屬于童年的天真,卻毀于了戰爭。
讓戰爭遠孩子吧!
看過“半截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