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期末測試卷試題
初一語文期末測試卷試題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chèn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duān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2、背誦優秀的古詩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9分)
①《送靈澈上人》中寫一抹斜陽下,幾重青山外,遠行人漸行漸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中雜詩》中描寫山峰環繞,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③《竹里館》中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
④《春夜洛城聞笛》中寫詩人聽到《折楊柳》曲調,不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的一句是: ----------------------------------,----------------------------------------。
⑤ ,寒光照鐵衣。
3、在“馬的世界”綜合性學習中,老師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馬”為主題的手抄報。(6分)
(1)請你仿照欄目一、欄目二的標題為這份手抄報再設計兩個欄目標題。(2分)
欄目一:點擊馬的成語
欄目二:吟誦馬的詩作
欄目三:_____________
欄目四:______________
(2)請你寫出兩句吟誦馬的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你至少用上兩個帶馬“馬”字的成語,給自己寫一句激勵性的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有好多名著吸引著我們, <<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在荒島上救了一個人, 你知道他叫什么嗎?(2分)
二 閱讀理解(50分)
(一) 閱讀文言文,完成文后5---8題。(12分)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5、釋文中加點字。(3分)
去: 決: 知:
6、列語句中的“湯”字與“及其日中如探湯”中的“湯”字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2分)
A 赴湯蹈火 B 湯湯水水
C 固若金湯 D 香湯沐浴
7、翻譯文中畫線的語句。(3分)
8、文中“孔子不能決也”,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題。(18分)
一天半夜,一場特大的泥石流吞沒了熟睡中的小山村。天亮時分,救援人員趕到,小山村已被夷為平地。突然,有人驚叫:“下面有聲音!”大伙兒跑來一看,一間被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僅剩下一角屋頂。
救援人員刨開泥土,掀開屋頂,只見屋里全被泥沙填滿,惟獨房梁下還有小小的一點空間。一個赤裸的小女孩一動不動地蜷縮著,看樣子還不到兩歲。救援人員趕緊去抱她出來,她卻死活不肯出來,指著小屋哭出了聲:“媽——”順著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縮過的泥沙處,隱隱約約露出一雙泥手、十個手指。有人驚叫:“下面還有人!”頓時,救援人員以那雙手為中心,沿著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不一會兒,眼前出現了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個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像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
這女人竟是一個盲人!她被挖出來時已經僵硬了。小女孩仍不肯走,指著刨開的泥坑,又哭喊出了一聲:“爸——”天哪,難道下面還有人?大伙兒立刻繼續往下刨,就在女人腳下,又刨出了一個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雙肩高高聳起……這男人也是一個盲人!
原來,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雙肩上,雙手高高舉著小女孩……
9如果讓你當老師領同學們學習這篇文章,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和你原有的學習經驗,你覺得應該確定什么樣的學習重點?請列出兩條。(2分)
10請你展開想像,說說這對殘疾父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話應該是什么?(3分)
11這兩尊“雕塑”震撼人心,請你根據文意給它取個名字。(2分)
12找出與“小女孩仍不肯走”相呼應的句子,并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5分)
13請在文中畫出你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并說明理由。(4分)
14文章讀完了,重讀一下會更有味道。如果讓你誦讀這篇文章,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來讀?(2分)
(三)閱讀下面短文,完成15—21題。(20分)
善待生靈
有時,動物界也會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個狩獵隊,把一群羚羊趕到懸崖邊,準備全部活捉。約摸半小時后,羚羊群分成了兩類:老羚羊為一類,年輕羚羊為一類。一只老羚羊走出來,朝年輕羚羊群叫了一聲。一只年輕羚羊應聲跟老羚羊走到懸崖邊。年輕羚羊后退了幾步,突然朝前奔向懸崖對面;緊接著,老羚羊也飛躍出去,只是躍起的高度要低一些。當年輕羚羊在空中向下墜時,奇跡出現了:老羚羊的身子剛好出現在年輕羚羊的蹄下,年輕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墜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輕巧地落在對面的懸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斷翅的鳥,筆直地墜入了山澗。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羚羊凌空騰起。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躍。頓時,山澗上空劃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那弧線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橋礅的生命橋。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
動物在生命危急之時的舉動,令人肅然起敬。它留給人類的思考是什么呢?
“當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時,當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鷹從高空墜向大地時,當鱷魚的最后一聲哀鳴不再在湖澤上空回蕩時……人類,從某種意義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結局。”這是人類對動物的哀憐,更是動物對人類的警示。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和動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善待生靈,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15、解釋詞語的意思。(2分)
肅然起敬:
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誰寫的詩句,引用這兩句詩的效果是什么?(3分)
17、第一段中所說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3分)
18、“獵人們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9、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語句是那一句?這一句運用了什么的表達方式?(4分)
20、“動物在生命危急之時的舉動”指什么? (3分)
21、請以“愛護動物”為主題擬一條標語。(不能摘錄原文中的語句)(3分)
三 寫作(50分)
22、請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50分)
有一只小毛驢長大了,媽媽讓它去學本領。它先去學耕地,可是沒有半天,就不愿干了,因為它覺得太累了。于是又去學馱米,哎呀,馱米也不省勁,干脆去學拉磨吧,同樣費力,不如去拉車,可車太重……結果,什么本領也沒學成。
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
1、請自定立意,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寫自己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也可以編故事、寓言等。
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則扣分。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初一語文期末測試卷試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
看過“初一語文期末測試卷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