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學初一語文期末試題
巴蜀中學初一語文期末試題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用規范的正楷字抄寫在田字格內。(4 分)
打開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我們走進了一個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 “親近文學”激發了我們對未來的chōng( )憬,“金色年華”撥動著我們的心xián( ), “民俗風情”展現了斑lán( )多彩的民俗文化,“多彩四季”,讓我們吟誦了精美絕lún ( )、感人肺腑的詩句, “關注科學”讓我們傾聽到科學家們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
2. 下面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2 分) ( )
A.有人說,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
B.《冰心詩四首》選自詩集《繁星•春水》。(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C.漸漸,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快,安詳。
D.“真是一個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嘆息一聲:“唉,誰又不是這樣呢?”
3.下面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 )
A.在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報告中,泰州在地市級城市中排名全省第一。
B.今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進一步開展嚴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話《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聞名世界的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冬季三項運動會之前,班主任再三強調紀律要求,防止安全不出問題。
4. 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2分) ( )
A.小楊無論是和同學說話,還是與老師交流情況,總是咬文嚼字的,深得大家一致好評。
B.這些偽劣藥品造成的危害真是駭人聽聞,藥品市場非整頓不可。
C.每天早晨,他都跑到花園里,指手畫腳地練動作,抑揚頓挫地背臺詞。[來源:學科網ZXXK]
D.王平是一個優秀的學員,他經常向教練請教,真可謂是不恥下問。
5.下列各句加點詞語的詞性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 他買的雨傘是白色的。 (名詞) / 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詞)
B. 你快點走,跟上我! (介詞) / 你跟姐姐回家吧。 (介詞)
C. 你要端正學習態度。 (形容詞)/ 他坐得很端正。 (動詞)
D. 我買了一把鎖。 (名詞) / 他把門鎖上了。 (動詞)
6.根據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題1 分,⑤題4 分)
① 沾衣欲濕杏花雨, 。 ② ,登高必自卑。
③ 學而不思則罔, 。 ④樹葉兒卻綠得發亮, 。
⑤ 走進唐詩宋詞,處處可以感受到人間的深情厚誼:《聞王昌齡左遷龍標要有此寄》中
“ , ”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了李白對友人的牽掛思念之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 , ”的詞句,讓我們感受到了蘇軾對弟弟蘇轍的美好祝愿之意。
7.名著閱讀。(5分)
(1)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相關問題。
“他經常穿著大人丟掉不要的破衣爛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開花,衣服上綻開的破布條隨著他的蹦蹦跳跳而飄舞。他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破帽子,一塊彎月亮樣的帽邊搭拉下來遮住了半邊臉,肥大的上衣幾乎拖到腳跟,褲子只一根背帶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帶不知哪里去了,褲襠像個大口袋吊在兩腿之間,一只褲腳卷著,還有一只毛了邊的褲腳拖到地上,走一步帶起一陣灰塵。”
選段中的“他”是指 ,(1分)用簡潔的語言寫一個與“他”相關的故事情節(2分)。
(2) 下列對《湯姆·索亞歷險記》內容的理解及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他獨立完成了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他是19世紀后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就是馬克·吐溫。
B. 小說敘述了湯姆·索亞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出了種種冒險經歷。
C. 《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和蓓姬在山洞迷了路,靠敲石頭聽聲音找到了出口。
D. 《湯姆·索亞歷險記》揭示了社會與人、社會與自然、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
8.語文綜合實踐活動。(5分)
圍繞“狼”專題,學校開展了“讀寫與交流”系列活動。
(1) 請寫出漢語里有關“狼”的一個成語并解釋成語的意思。(2分)
成語:
解釋:
(2) 現在中國不少的企業或團隊,都倡導弘揚“野狼精神”, 一直以“狼性文化”著稱,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3分,注意簡明、連貫、得體)
二、閱讀理解(共30分)
(一)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的題目。(5分)
春色斗①空花亦休,綠園深鎖更誰游。
殘枝遺萼②不中看,暮雨霏霏起暗愁。
【注釋】①斗:陡然,突然。②萼:花萼,花的組成部分之一。
9.(1) 此詩為宋代梅堯臣所作,根據你對此詩的理解,最適合這首詩的題目是(2分)( )
A.早春 B.探春 C.惜春 D.贊春
(2) 結合詩句,簡要分析詩人“起暗愁”的原因。(3分)
(二) 閱讀《呂蒙正不計人過》一文,完成10~13題。(13分)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習政事,初參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②于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③怒,令詰④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⑤,蒙正曰:“若知其姓名,則終生不能復忘,故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 時人皆伏其量。
【注釋】①參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②朝士:中央官員。
③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④詰:責問。⑤窮問:徹底追究。
10.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 習政事 ( ) ② 是小子亦參政耶 ( )
③ 蒙正遽止之 ( ) ④ 時人皆伏其量 ( )
(2) 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例句:有朝士于簾內指之
A.至之市(《鄭人買履》) B.春秋之時 (《三峽》)
C.方為秋田之害(《以蟲治蟲》) D.跪而拾之以歸(《趙普》)來源:
1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一處朗讀停頓。(1分)
同 列 猶 不 能 平
1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若知其姓名,則終生不能復忘。(2分)
(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八則》)(2分)
13.本文贊揚了呂蒙正怎樣的品格?(2分)
(三) 閱讀張秀亞的《雪》 一文,完成14~17題。(12 分)
①孩子,你見過雪嗎?你愛雪嗎?
②在我的故鄉,常常落雪,為我們裝飾出一個銀白的庭園,枝上掛滿了雪的花環,閃爍著銀白色的歡笑。
③我喜歡在落雪的清曉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溫柔而寧靜的,一點聲息都沒有,連那愛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個檐下尋夢去了。我一邊走著,時時回顧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腳印,聽著雪片在我的腳下微語,我不知道那是抱怨還是歡喜?
④有時,我迎著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陽,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銀色的頂巔,等著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被一層白色的神秘包裹著,它無言語,它無聲息,它不顯露一點底蘊,只靜靜的坐在那里,毫不理會我這個不知趣的訪客。但朝陽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著,以它的溫熱,來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動性”的說服。不知什么時候,那神秘的山巒“內心”開始起了變化,它發出一陣輕微的碎語,我趕緊低下頭,啊,多動人的畫面啊!這山丘的無縫銀衣,像是一個圣者的長袍,被無數虔誠者的手撕碎了。同時,那發亮的銀綢上面,更像蜿蜒著許多透明、活潑的小蛇,它們在欠伸著輕盈腰身,向著山坡而去,不多時,山巔乃完全呈顯出它土褐色的巖石,同一些枯萎的草葉、松針,而山腳下是誰在唱歌呢?當然,是那一道由雪水匯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藍的如同自鹽湖汲來的雪水,那微涼,一直沁透了我心脾。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晴霽,空氣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我和一個同學從學校的后門走了出來,走過那道積雪未消的木橋,向古城中的前門走去,將整個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個古色古香,猶保持著我們東方情調的打磨廠──美得悅目的是那猶存古風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還綴著幾點細碎欲融的雪花,在風中輕輕的飄揚,看到它,我們似乎讀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詩。歸途,沿著城墻根走回來,一個駱駝商隊,正預備出城,那黃色的駝峰,襯著雪地,竟像是一閃的斜陽,多少年來,我忘不掉那鮮明的一筆。
⑦時候已過午,但我們的游興未盡,又趕到西直門雇毛驢,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條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屬于那一堆堆的積雪和我們兩個人了。一路聽著驢頸的銅鈴,我們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邊一些人家的墻頭,我們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樹桿:“也許我們來得太早了?”相顧有點惘然。
⑨小驢子馱著我們到西山,灰暗的黃昏已在那兒等著我們,趕驢的老頭兒囑告我們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趕不回城。我們也怕碰到校門上的那把銅鎖。⑩我們只有在驢背上默默地欣賞了一下西山銀色的巒影,它像一個沉睡了的巨人,在做著千年的長夢,任由外面的世界有著風霜雨雪的變化。
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皚皚的山頭,猶如銀制的頭盔,至今仍常常映現于我的記憶中,伴了那小驢頸上清脆的銀鈴叮當。
14. 圍繞著“故鄉的雪”,本文寫了四件事,請結合文章內容填空。(2分)
清曉踏雪 西山看雪
15. 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 在《雪》中,作者妙筆生花點染了詩情盎然的雪的圖景。
B. 作者善于觀察,從平凡中找到不凡的美,如 “樹上掛雪的花環”“雪地清晰的腳印”。
C. 第⑾段中“最后一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喜悅。
D. 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作者對雪的喜愛之情。
16. 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4分)
(1) 第③段中,作者說“聽著雪片在我的腳下微語,我不知道那是抱怨還是歡喜”。請結合語境,發揮想象,以“雪片”的口吻寫一寫它們的“微語”,表達“抱怨”或者“歡喜”。
(2分)
(2) 賞析第⑥段的劃線句子。(2分)
17. 閱讀本文第⑤段和下面的鏈接材料,完成下列題目。(4分)
【鏈接材料】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老舍《濟南的冬天》
本文中的第⑤段與鏈接材料都運用了景物描寫,請結合文章內容,從寫作順序和景物特點的角度分析兩段景物描寫的不同之處。
三、作文(40 分)
18. 在我們人生的十三四個春秋里,一定有這樣一個(些)人、一件(些)事或者一道(些)風景,讓我們一想起來心里就感到溫暖。懷揣這些溫暖上路,即使身處數九寒冬,我們也將不再孤獨,不再寒冷……請以“留在心底的溫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來源:Zxxk.Com]
要求:①講真話,抒真情。 ②不少于600字。
③ 文中不得出現真實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