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學習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杜甫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充分地闡述了讀書對于我們自身是有許多好處,并且很重要的。那么,讀書到底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呢?
第一,學習是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的需要。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一生信奉“槍桿子出政權”的毛澤東同志,摸得最少的是槍,最放不下的是書。無論是爬冰臥雪、草根果腹的長征途中,還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書籍都是毛澤東同志最珍愛的“寶貝”。 周恩來年僅十三歲就莊重的表達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鄧小平同志也是學習的典范。十年動亂期間,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60多歲的他在每天的勞動之余,讀書至深夜。對這位被迫離開領導崗位的老人來說,讀書不僅是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寄托,更是對民族前途的苦苦探索,對國運興衰的深刻反思。
第二,學習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處處充滿科技的社會。現在,學習知識成了社會生活的頭等大事。顯然,沒有知識,在社會上是寸步難行,很難立足于這個社會,更不要說服務于社會,對社會有所作為了。
第三,學習是成就事業的需要。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非學無以立德”。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可以沒有知識,一個人可以不進大學校門,但不可以不學習,我認為,只有發奮學習都能成就事業,將來不管在什么崗位上,只要發奮學習就一定能夠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縱觀這些,無非是告訴我們:要成才,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勤奮學習,深入實際,努力吸收各種知識營養,才能在艱苦的鍛煉中成才。
第四,學習是提高道德修養的需要。諸葛亮也曾有句名言:“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確如此,人的一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品味人生真諦,淡化身外之物,保持道德操守,做到不義之財不取,非分之想不貪,重品行、有節操、守信用。很多事例也證明,修養高的人、懂得人生的人,是能夠抵制外界種種誘惑的人,也是十分注重學習的人。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把學習放在一生中的重要位置上,那么我們的社會每天就會有許許多多在學習的人,那么,我們還會愁社會不進步?還會愁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為了祖國的強盛,我們要學習;為了人類的進步,我們更應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