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上冊閱讀理解期末總復習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
閱讀理解期末總復習
一、閱讀題的答題公式
1.景物描寫的作用:渲染氣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動情節發展,
表現了……的人物品質,襯托了……的中心意思
2.運用描寫方法的作用:表現了人物…..性格,反映了文章…….主題
3.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4.運用排比的作用: 增強語言啟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5.反問句的作用: 加強語氣,引起下文,承上啟下
6.設問句的作用: 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啟下
7.題目的作用: 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8.記敘文第一段的作用:
(1).環境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
(3)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9.中間句段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10.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11.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2.寫作人稱的好處:
第一人稱,真實可信; 第二人稱,親切自然; 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13.記敘線索的形式: 實物; 人物; 思想感情變化; 時間; 地點變換; 中心事件
14.找線索的方法: 標題; 反復出現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 抒情議論句
15.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
(1) 內容(寫了什么,選材有什么獨特之處);
(2) 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手法);
(3) 情感(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二、答題技巧
1、關于"聯系本文,談談你的認識/對某某問題的看法"以及"解釋一下這個句子的含義"等題型應該怎樣答
這里所謂的認識:
(1) 可以從原文的中心句
(2) 或者選擇題“以下關于本文的幾個說法,哪個是錯誤/正確的?”的選項里找答案。
(3) 一般都是非常正式的套話,把套話說完了,可以再寫一點自己的見解。
句子的含義:關鍵句,一定要聯系上下文,不能脫離文章來回答。
(1) 先在文章中劃出這個句子;
(2) 先大致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
(3) 再從句子的上下文找跟該句有關的內容,然后聯系上下文,回答該句在文中的內涵或者作用(比如說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或者承上啟下等等之類)關于內涵及作用的格式可以參考一、答題公式
三、答題的語言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 貶義、 中性。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 連貫、 得體。
小說三要素:
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
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環境(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記敘的四種順序:順敘、 倒敘、 插敘、 補敘。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 詩歌、 戲劇、 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 疑問句、 祈使句、 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說明、 抒情、 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 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 ②表插說 ③表聲音中斷、延續 ④表話題轉換 ⑤表意思遞進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 ②搭配不當 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
④前后矛盾 ⑤語序不當 ⑥誤用 濫用虛詞(介詞)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 打比方、 作比較、 列數字、分類別、 下定義、作引用。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 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 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 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 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 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 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 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 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
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 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征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5、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6、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后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記敘文閱讀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記敘文的要求、人稱和順序;
分析對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體會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
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文章詳略與表達中心的關系;能歸納文章的中心意思。
總之,考查的能力主要是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分析運用能力,概括表達能力,質疑思辨能力。
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如: “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于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第一、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說,則要主語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第二、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這里,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1、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如:
道聽途說,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
一詞多義。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驅使 ; 執策而臨之 ,策,馬鞭
3、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么樣的位置。
4、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怎樣把閱讀題做好:
1. 看分答題(多分的多答,分少的少答)
2. 答題公式、方法掌握(例如八大修辭,基本表達方式,論證方法,說明方法,論證、記敘、說明的不同等等)
3. 領會題目的意思,問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問。
4. 在平常閱讀時就注意,看清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和意思。有哪些好的句子。有不知道的字就要查。注意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層次,段落,修辭等)
5. 閱讀和作文一樣,是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
6. 要想得高分,嘗試復述文章內容,體會作者那樣表達的好處。不知不覺中,在做閱讀時便能體會出題人的意圖了,這樣,就可以抓住要點答題,簡明扼要,使批卷老師眼前一亮,高分到手。
7. 要想得高分,語文的綜合素質就一定要提高。文學源自生活,所以,多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思考生活的問題,在讀書時便和作者產生共鳴,在做一些寫感悟的題時便有話要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