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知識重點:敘述方式
在生活中,所謂的敘述就是將事情的前后經過記載下來或說出來。而在理論研究中,敘述是把研究成果用一定的方法在理論上再現出來。而在文學中,敘述是寫作所使用的頻率最高的一種表述方法,也是文學創作的最基本的方式,各類文體多少都要用到。
敘述是記敘性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作者用它來展開情節,交代人物活動和事件經過。敘述的基本特點是在于陳述“過程”(人物活動的過程,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構成敘述交代和介紹的主要內容。同時,議論說理的文章與應用性文體也離不開它以介紹事實材料與交代寫作經過。
敘述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敘述與時間關系最為密切。無論是人物活動的過程,還是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都表現出一定的順序性與持續性,即是“過程”在一定時間條件下進行。語句一般按時間順序排列。如果敘述有兩個以上的頭緒,也可以按并列順序排列語句。敘述一般不用中心句。
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 初一語文知識重點:敘述方式;希望能在學習上幫助到大家!
1、順敘——按時間發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構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其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 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的完整性。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有一種不常用的,叫“平敘”,即: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延伸閱讀
初一語文新學期學習計劃和目標
1、課前要提前做好準備工具 學習計劃。
2、上課要認真聽講,不東張西望,不和周圍的人說悄悄話。
3、每天堅持看半個小時課外書。
4、資源和練習冊的錯題要及時改正,不能一天拖一天。
5、老師布置的作業要按時時完成。
6、生字或者寫話作業要寫工整,不能胡涂亂畫。
7、把作文或雜文中的錯別字通通消滅掉。
8、提前預習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