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紅滴翠記黃山教學設計
《飛紅滴翠記黃山》教學設計
2.能夠合作探究,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黃山風光的壯麗之美,提高鑒賞自然美的能力。
3.認識大自然的偉力,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生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關于旅游風光的解說詞,它與一般的游記散文不太一樣,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來探討本文的特點,明白作者如何全方面,多角度地展現黃山之美。
2.認真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之美,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學生在反復吟哦諷誦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質疑探究,品味語言,揣摩感悟,體會文章靈活多樣,精彩紛呈的表達方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入課文
人們常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是黃山的四絕。可是,仔細想想,奇松又怎么樣呢?到無名村落的野山荒坡,不是照樣可以見到奇松的身影嗎?怪石又如何呢?華夏神州,哪里看不到千巖萬壑,層巒疊嶂呢?難道非得跑到黃山一睹尊容嗎?至于云海與溫泉,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景致了,那么,為什么千百年來,許多到過黃山的人都會發出如此贊嘆?想來,這黃山一定有其獨特的妙處吧。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飛紅滴翠記黃山》這篇解說詞中去,想必會在其中找到答案。
二、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假如你是一名導游,如果讓你給沒有到過黃山的人講解黃山,你怎樣講才能把黃山的景物特點介紹清楚?
提示:可列一個提綱,也可以和同桌相互討論后再來講解。
(學生充分閱讀了解課文,教師適當引導。)
以下提綱供參考:
總寫——分寫(山上)——奇峰,怪石,古松,云煙,日出——溫泉(山下) 。
2.學生交流,師生相互點評。鼓勵并肯定學生的講解。
3.請同學們再次認真閱讀課文。重點閱讀一下寫黃山松、黃山煙云和黃山日出的段落,你能不能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它們的特點?
明確:黃山松:姿態各異,生命力頑強。
黃山煙云:輕盈飄忽,把黃山裝扮成夢幻的藝術之宮。
黃山日出:瑰麗、壯觀、輝煌。
三、研讀課文
1.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為了配合畫面的轉換,作者的寫作角度也像電視里的鏡頭一樣多次變換,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一下,看看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并把轉換的語句在書上畫出來。
(同學交流,教師加入一小組相互討論。)
明確:
“從高空俯視……神游天外了?!?俯視,懸想。)
“巍峨黃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當你踏在這光滑潮濕的臺階上……登山的集體?!?起先置身于游人之中,邊攀登,邊觀賞,然后改從遠處遙望。)
“……當我們登上……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從峰頂俯視。)
“沿‘百步云梯’而下……馱著一只金龜?!?翹首昂視。)
“西海中的‘飛來峰’……稱它為‘仙桃峰’?!?如聽導游解說。)
“黃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觀太平’了。”(如聽導游解說。)
“清晨……神奇的仙山瓊閣。”(遠視,隨著太陽升起而變換視角。)
因為電視片是一個個鏡頭組接起來的,每個鏡頭所取的角度不同,鏡頭組接的手法也不相同,這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打量事物,把事物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采用俯、仰、平、近、遠等角度,讓觀眾把黃山看個淋漓盡致。
2.文章在多角度轉換介紹時還采用了不同的表達方式,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這些表達方式,說說它們的作用。
(學生讀書勾畫。)
明確:如開頭關于黃山地質史的部分是比較嚴格的科學說明,主體部分——介紹黃山風光和特點的,主要是運用了敘述和描寫的手法,表現日出的部分用了直接抒情。話語方式的選擇是服從于所表現的內容和寫作目的,作者選擇得恰當,轉換也比較自然。
3.課文中有些句子需要品味揣摩才能理解。比如:“黃山的峰石,經過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又增添了人間歡樂的生趣。這是黃山外在美和內在美的高度結合?!边@一句中的“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內在美”、““外在美”,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呢?
(請同學品味、感受、揣摩。師生交流。)
明確:句中“人們智慧的精心點化”,是指人們為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又是審美觀照的結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了人們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頭有了人的精魂。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創造,是屬于內在的,就是“內在美”。這句話是著重講人的審美創造的偉大作用。
4.請你再找出本文中類似的句子,同桌之間可相互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可提出。
5.本文是一篇關于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同學們讀完之后,看一看它與一般的游記散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學生合作,共同探究。)
明確:不同的地方有三。
(1)游記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見聞感受的,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出現,要在作品中指點評說。有些游記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蹤貫串全文的,即所謂“移步換景”;旅游風光片是客觀的記錄,介紹自然風景、風俗民情,解說詞的任務是闡述畫面,作者是隱去的。
(2)游記散文是文學體裁,是著眼于表現外在事物和抒發自我感情的;旅游風光片的解說詞,屬于文藝性的說明文,它的基本特點是說明性,就是著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識性、科學性;文藝手法是一種輔助手段。
(3)游記散文可以對景物作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現作者感興趣或是所見到的那部分;旅游片解說詞則要求全面反映。
6.引導學生小結全文。
通過學習本文,了解到黃山優美風光,激發起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同時也掌握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如變換角度多方描寫景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1.請同學們自選一處自己的家鄉美景,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轉換角度,寫一篇解說詞。
2.本文介紹了黃山的多處美景,如果讓你來畫一幅畫,你會怎樣畫,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
《飛紅滴翠記黃山》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中心內容是“自然山川”,著重領略和要求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是“吟哦諷誦”,要求學生能通過吟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所表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所選的四篇課文都是寫景散文?!讹w紅滴翠記黃山》是一篇解說詞。課文通過對黃山雄奇壯麗的景色的描寫,揭示了黃山的獨特的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能抓住景物特點,根據寫作角度的變化,有序介紹黃山的景色。
過程與方法:
根據文章有關介紹,歸納黃山之美形成的獨特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提供的圖片,展開想像,為黃山奇石命名并從中體會人類的審美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脈絡; 學習變換角度從多方面描寫景物的方法。
2. 體會黃山雄奇壯麗景色呈現出來的美,提高學生品鑒自然美的能力。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
由于本課是一片解說詞,所以我決定本課采用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
初中生學習語文,如何在學習中養成一種學習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方法的滲透與引導,使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方向,對今后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法上我引導學生采用合作法、討論法。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是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贊譽,可見黃山在眾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學沒見過黃山的廬山真面目,那我們就先睹為快,欣賞一下黃山的風光片。
新知學習:
一、教學板塊之一:詞海拾貝
請大家靈活地恰當地運用老師提供的一些詞語,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或修辭手法,擷取某一感受最深的景點,寫一段100字左右的贊美黃山的話。
【課件顯示】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評論。與原文對照。
二、教學板塊之二:語段賞析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作批注;用圈點勾畫加批注的方法進行賞析。
【課件顯示】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比較、交流、評價。
三、教學板塊之三:體會感情
通過大家剛才的賞析點評,同學們對黃山之美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文章題目是“飛紅滴翠記黃山”,同學們能根據課文內容說說“飛紅”指什么,“滴翠”又是指什么嗎?
現場老師組織討論
【課件顯示】
(彩顯天都峰圖片,加背景音樂)
(主講教師與學生同讀課文,朗讀時可顯示日出、蒼松等圖片)
【課件顯示】
1、作者為什么特別青睞黃山的日出和蒼松?
2、從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現場老師組織學生閱讀、討論、評價)
四、教學板塊之四:指點江山
黃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敖饺绱硕鄫伞笔敲飨o它的題詞,“風景如畫”是朱德元帥對它的贊譽。連我們的江澤民同志也曾為它題詩一首“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p>
你能用精煉的語言為黃山這座自然文化遺產寫一段頒獎詞嗎?
【課件顯示】
江山如此多嬌——毛澤東
風景如畫——朱德
請用精煉的語言為黃山這座自然文化遺產寫一段頒獎詞。
《登黃山偶感》
江澤民
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
課文小結
有一種美麗叫“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有一種豪情叫“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同學們,這堂課快要結束了,課后請大家繼續帶著你的豪情去追逐這份美麗,認真完成作業,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再見!
看了“飛紅滴翠記黃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