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場上的閱讀方法指導(2)
2、深層含義類
對文中字、詞、句、段、篇的主旨的理解都屬于深層含義類題目。
①如何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標題的含義關乎文章的內容、主旨,對它的理解要結合內容、主旨來回答。首先判斷出標題的核心詞語,然后憑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把形象詞語抽象化,從而得出其深層含義。
②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結合社會實踐或自身經歷,談談你讀了本文后的感悟)
主旨在文中出現的形式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
強烈感嘆式的抒情句子;對人對事作出評判的議論句子;主人公在關鍵情節中自我感悟的句子;人物之間觸及人生哲理的對話;文章標題;點明文章時代背景的句子。
也就是首先要迅速找到哪些語句表達了文章的主旨,其次提取出相關語句,然后將其加工、整理成答案。另外,一定要注意題目中的限制性字眼。
③如何理解詞、句在文中的含義?
首先找到詞、句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詞句所在的段落表達的含義,再從形象化到抽象化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即可得出答案。
3、審美鑒賞類
標題、詞、句、段等的作用或表達效果,以及文中人物形象分析等都屬于審美鑒賞類題目。
①如何理解文章標題的作用?
全文的線索;突出主題、點明主旨;造成懸念,引起讀者關注;反映作者的情感。
②下列詞語/句子具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或作用?
⑴從用詞角度有以下幾種答題套路:
動詞:生動地表現了某人或物的情狀或特點。
形容詞:細致地描摹出某人或物的特點或心理。
疊詞:營造一種節奏感強的音樂效果。
擬聲詞:讓聲音再現,讓人身臨其境地體會。
⑵有關人物語言描寫、行為描寫、心理描寫等語句的表達效果。
答題套路:寫出了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
⑶環境描寫的作用
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烘托氣氛;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推動情節的發展。
⑷句子或段落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
答題套路:
句子在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總領全文。
句子在兩個情節中間---------過渡、承上啟下
句子在結尾附近---------深化中心、點明主旨。
句子在文章前半部分---------打下伏筆、作鋪墊。
句子在文章后半部分---------前后呼應。
③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或作用)?
答題套路:運用了……的修辭手法,……(套修辭作用),寫出了……;給讀者……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常見的有: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表達了(誰,什么樣的)(哪些)感情。
擬人:使……更加鮮明,表達了(誰,什么樣的)(哪些)感情。
借代:用什么代什么,使……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特點。
夸張: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點,使什么形象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烈,強調了什么內容,突出了什么感情。
設問:引起了對什么問題的關注,給人以啟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問:鮮明強烈地寫出了什么(觀點、態度、情感)。
④文章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或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題套路:運用了……的表現手法或表達方式,烘托或突出了……的極具感染力(給讀者的感受或表達的效果)。
常見的表達方式:
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襯托: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品質。或用景物描寫來襯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
象征: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
伏筆: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作鋪墊。
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令主題更加鮮明。
⑤文中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具有什么的性格特征?(簡要分析文中的……這一人物形象)首先將題目代入原文,檢索哪些語段是對有關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對這些段落逐一概括,提取其中的有關語句,舍去相同性格,羅列不同性格,最后將提取出的詞句加工、概括成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