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三語文期末試題
2016初三語文期末試題
一、基礎運用(共22分)
(一)選擇。(共12分)
1.下列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頹唐(tuí) 秀頎(qí) 阡陌(xiān) 黝黑(yōu)
B.破綻(zhàn) 半晌(shǎnɡ) 潰退(kuì) 木訥(nè)
C.驚駭(hài) 嗚咽(yàn) 寒傖(chèn) 星宿(sù)
D.猝然(cù) 庇佑(pì) 信箋(zhān) 悄愴(chǎnɡ)
2.填入下列句子空白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①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在香港長達百年的殖民統治宣告 。
②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里,在一片 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
③ 你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 坐著,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A.破滅 焦躁 如果 即使
B.破滅 燥熱 雖然 但是
C.終結 燥熱 雖然 但是
D.終結 焦躁 如果 即使
3.下列選項中的成語,全是貶義的一項是( )
A.狼心狗肺 剛愎自用 蛇蝎心腸
B.鳳毛麟角 童顏鶴發 一丘之貉
C.烏合之眾 狼狽為奸 汗馬功勞
D.狐朋狗友 金雞獨立 牛鬼蛇神
4.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柏林愛樂樂團演出貝多芬的交響樂作品,氣勢磅礴,樂音沸沸揚揚。
B.焦裕祿雖然離開我們很多年了,但他的事跡一直被人們傳頌。
C.由于這篇文章,使我們認識到吸煙的害處有多大。
D.教孩子面對挫折,并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是現代教育中極關鍵較重要的課題。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在我國古代,人們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還有一種容器,是葫蘆。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記載見于《詩經》,如《公劉》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蘆
②用葫蘆作容器是先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結果
③葫蘆是一種葫蘆科爬藤植物的果實
④葫蘆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當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啞鈴狀,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國勞動人民使用葫蘆盛物的歷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6.填入下面空白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課題,談到教育的方法,孔子注重啟發,強調引發學生的創造力,他說:“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教育,與其把學生當作鴨子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之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
A.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B.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填空(共10分)
7.古詩文默寫。(3分,每空0.5分)
(1)敕勒川,陰山下, ,籠蓋四野。(《敕勒歌》)
(2)岱宗夫如何? 。(《望岳》)
(3)蒹葭采采, 。所謂伊人, 。(《詩經·蒹葭》)
(4)銜遠山,吞長江, ,橫無際涯, ,氣象萬千。(《岳陽樓記》)
8.下面是某名著的插圖,認真觀察,完成下面的填空題。(7分,每空1分)
(1)請分別給兩個插圖寫一個小標題,左圖小標題 右圖小標題
(2)插圖出自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中的《 》。兩幅圖片主要塑造的人物是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是 。
(3)簡述圖片中這兩個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2分):
第一幅:
第二幅:
二、文言文閱讀(共6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9—11題。
(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二)魏鄭公①諫止唐太宗封禪②,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皮骨僅存,便欲使負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疾苦雖已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奪③。 (節選自《容齋隨筆》)
注:①魏鄭公:魏征。②封禪: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地的典禮。③奪:使之改變。不能奪,無言反駁。
9.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每小題1分)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譯文:
(2)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譯文:
10.語段(一)中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條建議,你認為哪一條最重要?為什么?(2分)
答:
11.同樣是勸諫君主,諸葛亮和魏鄭公的勸諫藝術有什么不同?(2分)
答:
三、現代文閱讀(共32分)
(一)閱讀《江聲浩蕩》,完成第12—14題。(共10分)
江聲浩蕩
①“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讀到《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話時,我極為震撼。這聲音,到現在還在回響,還在籠罩,還在奔涌,如血液,從腳趾直達頭頂……
③對一個平原深處的孩子來說,雖然離黃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沒有機會親臨,何況大江的濤聲。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騰起來。
④那是30多年前發生在故鄉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讀初中二年級。一天,我在鎮上供銷社的玻璃柜臺看到一套四冊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讓女售貨員拿出來,翻開書頁,第一眼,“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破空而來,一下擊穿了我。對一個鄉間的孩子,一個在快板書和民間故事中成長的人來說,我知道外面還有一種有別于我們組合習慣的文字,還有一種有別于我們生活的別樣的人生。
⑥那時農村僻陋偏遠,是沒有多少閑書可言的,父親不識字,母親不識字,哥哥有一本繡像本的《三國演義》,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種精神的饑渴,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更加讓人窒息。
⑦那天在課堂里老師講些什么我一點都沒聽進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點東西。細心的母親看出我的不對勁,我的倦怠,問我:凍著了?涼著汗了?接著母親又問:和人慪氣了?被誰欺負了?
⑧我搖搖頭,就早早躺下睡了。當時家境貧寒,我和父母還在一個床上睡覺。床的下面,拴著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則是宿窩的雞。
⑨我想到“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樣,那震撼的聲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親靠半夜起來在集市上掃街,半勞作半乞討地和來趕集的人一次要上兩分錢補貼家用,有時還要遭到斥罵和白眼。五天一個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見父親在家里一分一分地點錢,然后交給母親。那時哥哥剛結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時就斷鹽。
11一次母親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塊錢。當時我中午正放學,同學說: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12我悄悄地跟著母親,看她從集市上哭著走過,那淚從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親用手去擦,眼淚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親的手,母親的淚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們母子哭著從集市到供銷社,到水煎包鋪,到雞蛋市場。人們不知道我們為什么哭,很多人竊竊私語“這娘倆,哭得像淚人似的”。
13后來,我想,“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這樣的句式可以用來形容我們貧寒的母子——“哭聲浩蕩,在母子臉頰上升”。
14黎明,屋梁上的雞開始鳴叫。母親早早喚我上學,問我身體好點沒有,我沒言語。
15在學校晨讀的課堂上,我撕破喉嚨喊:江聲浩蕩,自我家屋后上升——江聲浩蕩,自我家屋后上升——
16放學吃晚飯,在端碗的空隙,我對母親說:老師要我交學費,兩塊錢!
17母親沒問,從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著的里三層外三層的中間,找出一塊五,然后又去鄰居家借了五毛。
18我到供銷社的玻璃柜臺前,買下了《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我騙母親的唯一的一次,30年來,我一直壓在心底。母親去世多年了,我還常常想起我們娘倆哭泣走過的路:哭聲浩蕩,在母子臉頰上升!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作者 耿立)
12.第⑤段中說:“‘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破空而來,一下擊穿了我。”請仔細閱讀全文,概述“我”被“擊穿”后的種種表現。(3分)
答:
13.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4分)
(1)那淚從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親用手去擦,眼淚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親的手,母親的淚也在我的手背上流。(作者這樣寫母親流淚,有什么好處?)(2分)
答:
(2)在學校晨讀的課堂上,我撕破喉嚨喊:江聲浩蕩,自我家屋后上升——江聲浩蕩,自我家屋后上升——(“撕破喉嚨喊”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情感?)(2分)
答:
14.作者為什么說“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這聲音到現在還在回響?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3分)
答:
(二)閱讀《兇手WiFi》,完成第15—17題。(共11分)
兇手WiFi
①近日,一群來自丹麥的女學生用水芹種子進行實驗,得出了驚人的發現:WiFi信號可能會損害健康。
②由于學校沒有監測大腦活動的設備,女孩們選擇了水芹種子作為研究對象。她們將12個裝有水芹種子的盤子平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放在沒有任何WiFi信號的房間里;另一組則放在兩臺運行中的無線路由器旁邊。十二天的時間里,覆蓋有WiFi的房間內,大多數種子變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間房里的種子則正常生長。
③雖然有人認為,種子之所以在覆蓋有WiFi的房間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熱所致。但此項實驗結果還是加劇了人們對WiFi輻射的恐懼感,有些家長和教師們要求校園內禁止安置無線路由器。
④與此同時,實驗也得到了荷蘭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蘭的科學家選用白蠟樹作為研究對象,他們將這些樹木分別放在距六個輻射源0.5米處的位置,輻射源的頻段介于2412赫茲到2472赫茲,功率為100毫瓦——和無線路由器相似。靠近輻射源種植的樹木,樹葉上出現了“具有類似鉛光澤”的物質,導致葉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終掉落。
⑤但是,美國的一些研究者對這些研究成果表示懷疑,他們認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強度的無線電波傳輸信號,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萬分之一。在一間覆蓋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輻射量僅相當于用手機進行20分鐘通話。
⑥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確,也極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那么,作為普通用戶,在使用無線路由器時應該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體接受的輻射量跟頻率有關,頻率越高,傷害越大。因此,家中沒有必要使用功率過大的無線路由器。
⑧其次,輻射危害大小還跟距離有關,距離越遠,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婦、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讓無線路由器與他們的活動范圍保持較遠的距離。
⑨第三,最好不要將WiFi設備放置在臥室內,尤其是放在床邊。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將無線路由器關閉,以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⑩還有,別在腿上使用筆記本電腦,最好將電腦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5.閱讀文章,再結合鏈接材料,分析人們在使用WiFi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3分)
鏈接材料:
用戶在工作場所或自己家里使用筆記本電腦時可能會與其他電腦共享文件及文件夾,但在使用公共WiFi時關掉這些共享會更加安全。用戶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自動連接家里或工作網絡確實方便,但當用戶在外使用公共Wi-Fi時自動連接Wi-Fi網絡可能會導致一些麻煩,甚至可能遭到黑客的攻擊。在移動銀行及購物方面用戶須保持“精明”。用戶最好在家時才進行與網上銀行或購物相關的事項。如果用戶確實需要進行一項緊急資產轉移,或者立刻購買能夠節省一大筆費用,那么使用手機網絡連接也比WiFi更安全。
答:
16.第②段使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手機、電腦、WiFi走進了千家萬戶,將來還會有更先進的電子產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閱讀文章,結合鏈接材料,說說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4分)
鏈接材料:
①微信朋友圈近來廣泛流傳一則“wifi能殺死植物”的帖子。該帖子稱,5個中學生,發覺晚上不關手機并將手機放在離自己很近的位置,第二天早上就無法集中精神上課。這讓她們懷疑手機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導致睡眠質量下降。
②科技發展將成為屏幕化的世界。無所不在的屏幕必將改變人、文化和商業。未來將有進一步的自然人機交互。觸摸、語音、體感等依舊是人機交互的初步階段。大數據流將出現。永不間斷,無窮無盡的人與人,物與物等之間的數據將“漂浮”在我們身邊。
答:
(三)閱讀《“舌尖”上的爭議》,完成第18—20題。(共11分)
“舌尖”上的爭議
常江
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開播,最終變成了一場全民狂歡。所謂樹大招風,與第一季幾乎是一邊倒的贊美相比,第二季爭議頗多。最大的爭議有兩個。一是食物與故事之間的關聯性。不少觀眾批評該片在一味用痕跡明顯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題: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錯誤,一些食物匆匆登場又匆匆離場,令人直呼“看都沒看飽”。第二個較為隱晦,不少觀察者和評論者認為該片一味追求對各種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現,其實已演變成了一種國家主義的教育,背離了其作為美食節目的初衷。其實無論哪種爭議,最終都可歸結為一個命題:在“好看”的前提下,電視節目應當在多大程度上發揮教化的功能。
②這個命題并不新鮮,它幾乎伴隨著中國電視發展的全部歷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與上世紀80年代的“文人電視”十分相似的氣質:唯美的畫面、華麗的解說詞、借物詠志的手法,并最終落腳于知識分子的家國意識。在多數人將看電視首要地視為娛樂的背景下,這種氣質顯得有點不合時宜,甚至矯情。當解說詞把“去買菜”這么一個簡單明了的動作,說成是“去市場上挑選新鮮時令食材”時,很多觀眾就崩潰了。而這種表達方式,在上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改造日常生活,將日常生活美學化的重要手段。雖然有些浮夸,但對快節奏的、粗鄙的現代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矯正。
③很多人說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為它變“復雜”了,創作者要表達的東西太多,這話說得對。任何事情都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一個節目從默默無聞到名滿天下,也需要面對很多隨之而來的東西:權力的介入、資本的力量、觀眾的干預,以及創作者微妙的心態。就像一個無人問津的窮小子突然中了巨獎,身邊一定會冒出許多莫名其妙的親戚朋友簇擁著他一樣。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國的電視經濟與電視文化領域保持純粹幾乎是一個悖論。
④盡管第二季還沒有播完,且已經播出的幾集水準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總體上還是對這一類型的紀錄片持歡迎的態度。“舌尖”的成功,意味著在電視文化領域,幾乎消失殆盡的文人氣質的強勢回歸,盡管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商業、娛樂和各種意識形態的博弈。畢竟,它在梳理一項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建設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長,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輪美奐的益智片,還是那個名叫“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時下濃重的商業主義氛圍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氣質,我們應當珍惜。
18.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答:
19.閱讀①②段,結合鏈接材料,說說“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現為哪兩點?(4分)
鏈接材料:
《舌尖上的中國》是紀錄頻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類系列紀錄片,從2011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共在國內拍攝60個地點方,涵蓋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各個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讓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傳統和變化著的中國。
答:
20.第③段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得出了怎樣的結論?請作簡要分析。(4分)
答:
四、作文(共40分)
(一)根據情境,按要求寫作。(10分)
21.某村初中生劉某,因父母患重病,家境貧寒。劉某無法繼續完成學業,要輟學。你校得知,學生會組織了“獻愛心”捐助,你作為通訊員,寫一則消息,報道捐助情況。
要求:(1)題目自擬。
(2)語言要準確得體。可合理拓展。
(3)字數在150-200之間。文體為“消息”。
(4)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師生姓名。
(二)根據題目,按要求寫作。(30分)
22.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文章。
(1)人生旅途中,難免遭遇困境,有時我們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請以“勇往直前”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2)請以“包容”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主立意;③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但要文體明確;④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給字格;⑤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