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九年級下冊期中模擬卷試題(2)
語文九年級下冊期中模擬卷試題答案
3、這是一道自選話題的仿寫。品讀所給例句,我們能看出以下特點:一是全句運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歌頌
了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二是例句是一個二重復句,第一層為并列關系,第二層為轉折關系(有標志詞“卻”)。我們
做這道仿寫題時可不考慮所寫句子的內容,因題干無此項要求,但整齊的排比句式、活潑的擬人手法則必須用上,且句間關系也一定得跟例句一致。否則,便會被視為不合要求。(仿寫示例:青春無語,卻煥發出活力,鮮花無語,卻散發出芬芳,春雨無語,卻滋潤著大地。)
4、② 將“提升自我“與“增長知識”位置對調 ④刪去“和生活
5、(1)你了解《名人傳》中三位名人的成就嗎?
貝多芬(歡樂頌)《命運交響曲》 米開朗琪羅《大衛》雕塑 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2)讀了《名人傳》后,你對生活中的磨難是否有所改變?
示例:可結合孟子說過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來談。
6、應從“情”和“理”兩個方面加以勸阻。一隋”主要是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如同情、憐憫、喜愛……)。如:小鴨子離開媽媽,太可憐了,我們怎能忍心傷害它;小鴨子走路搖搖擺擺的,太可愛了,拔掉它的毛不是太殘忍了嗎?“理”主要從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去講。如:作為大哥哥,應給小弟弟們樹立好榜樣;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千萬不能做傷害朋友的事;愛心是人類的美德,只有從對小生命的關愛做起,才能培養起對人類的愛、對生命的愛……意思對即可。(本題4分。“情”和“理”兩個方面各2分,每個方面只要答到其中一點即可;語言簡明、連貫、得體方面有問題扣1分。)
11、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來入侵,失敗被俘后,面對元朝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他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獻身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后人學習的。(共2分,舉例典型1分,敘議結合1分,列舉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確即可得分。)
12、答案示例: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是孟子有哲理的名言均可。)
(二)貴敢說“吾不如”。
13、論證,如:子貢、劉邦、顧炎武、瞿秋白等敢說“吾不如”,謙虛好學,最后都有所建樹;道理論證。
14、引出論題。為行文作鋪墊,承接上文,領起下文。
15、調換,這幾段的事例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16、不可能是全能的,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并且用一種平衡的心態去欣賞別人,這是一種品格修養上的境界。不考慮個人的實際情況的盲目競爭,是不足取的。(個性化閱讀,可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
17、北方的建筑色彩鮮明活潑,南方秀麗淡雅
18、作者以故宮和天壇為例,具體地說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運用對比和調和(或鮮明活潑)的特點,以及色彩風格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19、①“之一”不能刪掉。“之一”說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國古代建筑諸多特點中的一個,并非唯一。這樣使語言更準確。
20、例:秧歌是我國農村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它在色彩的運用上,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扭秧歌時人們所穿的服裝色彩對比強烈,紅藍黃綠,五彩繽紛。大家在鑼鼓的伴奏聲中,邊歌邊舞,以此抒發愉悅的心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飄舞的紅綢映著燦爛的笑臉,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
21、結構上總領全文;內容上點明題意(表明父親的眼神對“我”影響之大)。
22、寫出了‘我”痛下決心、發憤求學的心理。
23、有耕耘就有收獲,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24、害怕自己沒有理想,放棄追求;怕對學習、工作等還不夠盡力;怕愧對父親。
25、此題答案開放。可以寫因承受不了田間勞作所帶來的肉體上的痛苦,無法承受回校求學而高考無望的精神折磨,愧對親人的愧疚心理,想要賭氣爭氣又不能的無奈,要求上進、奮發努力的決心等等交織在一超的復雜心理。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語文九年級下冊期中模擬卷試題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