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模擬測試2016(2)
初三語文模擬測試答案
1、煞 徜徉 流 2、A 3 、C 4、略
5、(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鐵路運輸基本癱瘓,木材和糧食運不進來 或物資缺乏
(2)水戶 日暮里 (3)因為他目睹了智馬的種種美德,而把人類都看成無恥的野胡,不愿再回到人類社會受“野胡”們的統治。
活動一:①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圖騰。②長城是團結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的象征。③長城是危難關頭堅忍、不屈精神的象征。(答到一點1分,共2分)
活動二:“綠色長城”: ①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成為阻擋風沙的“綠色長城”; ②解放軍、武警戰士在救災中迅速及時地搶險救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因其衣服為綠色,故稱。
“白色長城”——醫護人員;“橘色長城”——消防隊員;“紅色長城”——志愿者
活動三:稱呼、委婉表達1分,理由2分。一定要先強調“長城精神”沒有過時,然后說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2分)(其他理由1分)
7、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或“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鵬,乘萬里風高飛遠舉,叫風不要停止,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對現實的不滿,對自由生活的向往。(手法1分,感情1分)
(3)隱寓對南宋黑暗社會現實的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如著一“謾”字,流露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答對一點得1分)。
8、(1) ①方法 ② 這,這樣的人 ③ 居住 ④違背 (2)A
9、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10、(1)金錢和地位不能使其迷惑(或擾亂心意),貧窮卑賤不能使其改變(道德修養),威逼利誘不能使其屈服。這樣(的人)才叫做大丈夫! (2)略
11、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婦之道”,哪里談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1分) 文天祥、魯迅、項羽等典型例子(1分)。
12.有的動物有明顯的等級;有的動物講究公平,或能與別的動物分享食物;不少動物具有同情心;還有的動物具有感恩心。(答對其中3點即可,3分)
13.不能去掉(1分)。“一定的”具有限制作用,強調動物道德感與人類相比是有限的,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2分)。
14. 從結構上說,與文章開頭照應,具有總結全文的作用(2分)。從內容上說,引出神經學專家的發現,對研究動物行為科學家的結論起到了證明作用(或“從神經學的角度揭示了動物具有道德感的原因”)(2分)。
15.其理由是:它僅僅講了講演的特定地點(1分),沒有鮮明地表達作者的見解和主張(1分)。
論點是: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并不是??瓷砩系哪挲g,而主要的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便是“年輕精神”充分的,雖老而不死;“年輕精神”喪失的,年雖輕而人已死了。(2分)
16.同意。因為它是按照人發展的順序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來寫的,符合了邏輯順序。(2分)
人只有先學習,追求真理才能去實踐,通過內在不段的實踐中才能最終成為勇敢的戰士。如果顛倒了順序則并不符合邏輯。(2分)
17.略
18.第二件事:當馬隊身陷洪水時,老馬威尼臨危不亂,拼命向對岸奔去,給騾子們作出榜樣。
第三件事:當猛虎攔路時,老馬威尼為保馬隊安全,甘愿葬身虎腹。(意思對即可)(4分)
19.(1)用“倏” “唰”“嘣”三個擬聲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威尼所感受到的危險是“極度驚恐的”,同時也表現了威尼的敏感和經營豐富。(3分)
(2)“才”字突出了威尼與猛虎周旋的時間之長,寫出了年老力衰的威尼為保馬隊的安全所做的最大努力,(意思對即可)(3分)
20.不能。這是采用的側面描寫的手法(1分),同時將面對洪水時騾子的表現與威尼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突出表現了威尼的勇敢,證明了馬在關鍵時刻是騾子的主心骨。(2分)
21.(1)威尼的自我犧牲精神,(2)對馬隊、對主人的忠誠,(3)自己崇高的責任感。(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分析略)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初三語文模擬測試全部內容,希望對你的考試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