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楊廷和傳 閱讀理解答案附翻譯(2)
參考譯文:
楊廷和,表字介夫,新都人。父親楊春,官居湖廣提學僉事。楊廷和十二歲時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成化十四年,十九歲,比他父親先考中進士。改任庶吉士。楊廷和長得英俊瀟灑,性格沉靜穩(wěn)重,周密審慎,寫文章簡潔流暢有章法。喜歡考察研究掌故、民情、邊防事務及一切法家理論,志向高遠,心懷成為宰輔重臣的愿望。
乾清宮發(fā)生火災,楊廷和請武宗避開大殿,下詔批評自己的過錯,征求正直之言。趁此與下屬官員一起上疏,勸武宗早些上朝,晚些退朝,親自參加九廟祭祀,尊崇對兩宮皇后的孝順供養(yǎng),勤于每天的經(jīng)史講習。又面奏皇上廣開言路,通達民情,遣還邊兵,革除宮市,節(jié)省土木建筑,減少織造,一共十多條,都切中時弊。但武宗不省察。
不久因父親去世,請求允許奔喪,武宗不答應。楊廷和再三請求,武宗才答應。內(nèi)閣大臣得以守滿喪期的,從楊廷和開始。服喪期剛滿,楊廷和就被武宗召回。當時武宗正在宣府打獵,派使臣賜給楊廷和羊和美酒、銀兩。楊廷和上疏推辭,趁機請武宗回京,武宗沒有回復。楊廷和又與大學士蔣冕騎馬到居庸關(guān),想親自出塞請武宗回來。皇帝命令谷大用把守關(guān)門(不允許他們出關(guān)),他們才回京。皇帝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各做旗幟到帳前來迎接,楊廷和說:“這是民間百姓用來表示對故舊的親熱罷了,天子是最為尊貴的,我們不敢褻瀆奉獻這些。”皇帝再次派使臣前來說明意思,但楊廷和執(zhí)意不從,武宗只好作罷。
江東一帶連年歉收,而宦官又請求派官員督促織造。工部和給事、御史進諫,都不聽從,催促內(nèi)閣起草敕書。楊廷和等不奉命,趁機極力說人民困頓財物枯竭,請不要派遣。皇帝催促更為急迫,并告誡不要固執(zhí)阻撓。楊廷和極力勸諫,說:“臣等及滿朝大臣、諫官的話都不聽,反而聽信幾個邪惡小人的話,陛下能只與這二三個奸邪小人共同治理祖宗的天下嗎?憲宗、孝宗愛護人民節(jié)省財物的美好政績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這是為什么呢?”因而請求追究擬旨的是何人,懷疑有人假借御批來實現(xiàn)私欲。皇帝推辭說不清楚,只是告誠所遣宦官不要過分放肆而已,但不予阻止。
楊廷和起先屢次上疏請求退休,后來請求更加堅決。三年正月,皇帝允許楊廷和離職。第二年六月,楊廷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過了很長時間,皇帝問大學士李時太倉積聚的糧食還有多少,李時回答說:“還可以支付幾年。”皇帝感慨地說:“這是楊廷和的功勞啊!不可以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