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的復習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中考的散文閱讀總復習方法和策略,歡迎大家參閱!
中考語文散文閱讀的復習
一、散文的基本知識
(一)、散文的分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
(1)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
(2) 、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3) 、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亙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于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辟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
(二)、散文的主要特點:
1 、形散而神不散。 “ 形散” 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 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2 、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 、語言優美凝練,富于文采。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生動活潑,富于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樸,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二、散文的閱讀技巧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濃烈,選村廣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
(2)真實自然,富于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
(3)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
2、分類(據內容和性質分)
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 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常運用象征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陸蠡的《囚綠記》、周國平的《面對苦難》。
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側重于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和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魯迅的《五猖會》。
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文章)
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對景物加以生動得描繪,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氣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鋪墊情節⑤更好地表現主題,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