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第五課孔乙己的知識點梳理
《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后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卻極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tài),揭露了為封建科舉制度所殘害的讀書人的病苦,是一篇討伐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戰(zhàn)斗檄文??滓壹哼@個完美的藝術形象究竟是怎樣塑造出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品析一下孔乙己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孔乙己的知識點梳理
一、新課導入
大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深刻印象。據(jù)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為什么對《孔乙己》如此鐘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孔乙己,體味一下孔乙己復雜的情感內蘊。(板書課題)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聽老師范讀課文,圈畫課文的生字詞。
頹唐(tuí) 附和(hè) 分辯(biàn) 不屑置辯(xiè)
咸亨酒店(hēng) 硯(yàn) 葷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惋惜(wǎn) 闊綽(chuò)
2.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不屑置辯:認為不值得辯論或申辯。
分辯:辯白,辯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纏夾不清:攪擾、夾雜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含諷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語、行動)追隨別人(多含貶義)
格局:布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于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3.背景鏈接
《孔乙己》寫于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為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婆e制度雖于1905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zhèn)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xiàn)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在于啟發(fā)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xiàn)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跳讀課文,說說課文敘述了孔乙己幾個生活片段。
【交流點撥】六個生活片段:(1)眾人取笑孔乙己臉上又添了新傷疤;(2)眾人譏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為偷書作辯解;(4)孔乙己教小伙計識字;(5)孔乙己給小孩子們分茴香豆;(6)孔乙己被打斷腿。
2.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內部層次是怎樣的?分屬怎樣的情節(jié)結構?簡要概括各部分內容。
【交流點撥】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課文前三段):通過對敘述者“我”在咸亨酒店里當小伙計的描述,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具體環(huán)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作好了鋪墊,這可以說是小說的“序幕”部分,魯鎮(zhèn)上“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柜臺”的酒店格局,鹽煮筍、茴香豆等“下酒物”,在不經意中已展示出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第二部分(從第四段到倒數(shù)第二段):這是整篇小說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從“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到“于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作者以一系列生動逼真又極具概括力的細節(jié),傳神地刻畫了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展示了他的不幸遭遇,屬于情節(jié)的開端和發(fā)展。
第二層:孔乙己因偷竊而被權勢顯赫的丁舉人家打折了腿,成了一個徹底的“廢人”,使他連最起碼的生存條件都難以維持了。小說突現(xiàn)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買酒、在別人的恥笑聲中用手“慢慢走去”的凄慘場景,屬于情節(jié)的高潮和結局。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將敘述者“我”的思緒從二十多年前的過去回到“現(xiàn)在”,以“我”的親身見證來推測“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在首尾呼應中強化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劇,含蓄地表達了一種深沉的抗議與批判,屬于情節(jié)的尾聲。
3.這篇小說的結構精巧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交流點撥】生甲:別的小說要么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要么敘述一個人的一生,這篇小說卻用孔乙己一生中的六個生活片段連綴成文,一線串珠,別具一格。
生乙:小說開頭先介紹孔乙己活動的社會環(huán)境——魯鎮(zhèn)的咸亨酒店,介紹酒店的格局,描述酒店里各種人物及其相互關系,自然地引出主人公孔乙己。接著敘述孔乙己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溫飽、沒有人同情與憐憫,最后悲慘的死去的人生悲劇。先搭舞臺,再上演精彩劇情,構思巧妙。
生丙:小說在笑聲中引出孔乙己,最后他又在笑聲中走向死亡。讓“笑聲”貫穿全篇,留給人們深思,小說獨具創(chuàng)意,布局奇特。
4.小說是從什么角度來講述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作者以一名不諳世事的酒店小伙計的口吻,不動聲色地講述著孔乙己的凄慘遭遇,讓人體會到,連這樣一個小孩子都這樣冷漠,可見當時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而且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比第三人稱顯得更為真實親切。
(二)環(huán)境描寫
自由朗讀課文,合作探究。
1.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描寫。這篇小說哪些語句屬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作用是什么?
【交流點撥】“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這幾句話屬于自然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孔乙己打折腿,用手走路的悲慘遭遇作鋪墊。
2.課文哪些地方屬于社會環(huán)境描寫?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交流點撥】生甲:小說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渲染“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表現(xiàn)了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間冷酷的關系。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偽的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預示著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生乙:“掌柜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也屬于環(huán)境描寫,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懸念,又籠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圍中突出“笑聲”,顯示這種“笑”聲帶著冷酷的意味。
生丙:文中四處寫眾人的哄笑都屬于環(huán)境描寫。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處于社會底層,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與幫助,相反只知哄笑取樂,寫出了世態(tài)炎涼,表明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
四、拓展延伸
“孔乙己”原型的幾種說法
《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據(jù)魯迅先生說,實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所描寫的差不多。
(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
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傳。——他讀過書,但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以至窮得幾乎討飯。他替人家抄書,可是喜歡喝酒,有時連書籍紙筆都賣掉了,窮極時混進書房里去偷東西,被人抓住,硬說是“竊”書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卻也始終沒人知道,后來他用蒲包墊著坐在地上,兩手撐了走路,也還來吃過酒,末了便不見了。
(陳根生的《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歡喝酒,抽鴉片,但能寫得一手好字。經常穿著破舊骯臟的竹布長衫,頭上歪戴瓜皮帽,到處游蕩。他好罵人。卻經常被人打。
(陳根生《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相傳當時紹興城內有一個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貧苦,為謀生計只得以賣燒餅油條度日,但不肯脫下長衫,又不愿大聲叫賣。小販們吆喝一聲,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聲“亦然”,令人啼笑皆非。孩子們常圍著哄笑,異口同聲叫他“亦然先生”。從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揚名紹興了。“亦然先生”賣完大餅,就緩緩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幾枚銅錢,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邊喝邊嚼著茴香豆。孩子們見了紛紛趕來討豆吃,他就每人一顆地分給孩子們,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無幾,就用手蓋住碟子,嘴里還念念有詞:“多乎哉?不多也。” (黃道富《咸亨酒店與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