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第五單元檢測題及答案(2)
二、閱讀理解(30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19題。
(一)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么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眾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才吐出幾口痰來,好了。快請回家去打發報錄人。”眾鄰居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只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一個人道:“胡老爺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胡屠戶道:“我那里還殺豬!有我這賢婿老爺,還怕后半世靠不著么?我時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頭那張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我小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
都笑起來,看看范進洗了臉,郎中又拿茶來吃了,一同回家。 范舉人先走,胡屠戶和鄰居跟在后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到了家門,屠戶高聲叫道:“老爺回府了!“老太太迎著出來,見兒子不瘋,喜從天降。眾人問報錄的,已是家里把屠戶送來的幾千錢,打發他們去了。范進見了母親,復拜謝丈人。胡屠戶再三不安道:‘些須幾個錢,還不夠讓你賞人哩!”范進又謝了鄰居,正待坐下,早看
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里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了進來道:“張老爺來拜新中的范老爺。”說畢,轎子已是到了門口。胡屠戶忙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鄰居各自散了。
11.第一段中“我這半日,如在夢里一般。”這句話指的是什么情景?用自己的話概括。(4分)
12.范進中舉前,被胡屠戶視為“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中舉后,胡屠戶稱范進為“賢婿老爺”,當眾夸范進“才學又高,品貌又好”,說他是“天上的星宿”。這是運用了什么寫法?從中可以看出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4分)
13.范進回家之前,院子里早有人在望了;范進回家之時,又有人簇擁著,沒有人會視而不見。胡屠戶為么還要高叫一聲“老爺回府了”?(3分)
14.范進中舉后就成了“老爺”,范進家沒變,卻成了“府”,還末坐定,就有張老爺來拜,談談你對這些現象的理解。(3分)
(二)偶然的發現
1803年,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為解釋化學實驗的現象,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原子論,認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一理論立刻傳揚開來。
但是,原子論最大的問題是無法驗證,畢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當時還沒有出現能夠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學家只能從一些線索去推測粒子的狀況。連偉大的邁可•法拉第都認為,在沒有更好的理論之前,只能把原子論當成一個魅力十足的假說。
1827年,蘇格蘭植物學家羅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時,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動個不停。布朗起初以為花粉在水面上晃動是因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動。可是,并不只有花粉會在水面上晃動,普通灰塵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樣。布朗偶然發現的這種現象,后來被人稱作“布朗運動”。 :
布朗認為,這個現象可能和某種物理定律有關。可是,他始終找不出理由來解釋這種運動。后來,其它學者也不斷提出過種種解釋,但總是難以令人信服。 . •
直到1863年,才出現了一個能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水面上的花粉運動是粒子沖撞花粉造成的。根據原子論,水的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組成,它們總是不停地運動,所以會和花粉產生沖突。它們撞到花粉的旁邊時,就會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邊時,就又把花粉推回來。這樣的情況不斷發生,花粉也就不斷在水面上晃動。
比方說,現在體育館的地上放著一個籃球,你和一些同學圍著這籃球,和它相距幾米遠,而且你們手上都有一袋網球。你一發出信號,大家就不斷拿網球往籃球上扔。這時會發生什么事呢?籃球是不是在地上滾動?你們扔的球有時擊中籃球的這一邊,有時則擊中另一邊,于是籃球總是滾來滾去。
你知道你們正在扔網球,所以不會覺得籃球在地上滾動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況呢?首先,在籃球上涂上熒光劑,再關掉體育館內的光源,然后把網球扔向這個發亮的籃球,這時你只看到一個發亮的球在黑暗中滾動。布朗和其他學者剛開始探討浮在水面上晃動的花粉時;狀況就和這種情形差不多。他們只看到花粉在動,卻想不出原因,后來終于從它的動作領會到似乎有什么東西在撞擊它;。進而認識到用分子彼此的沖突來解釋這
個現象是最貼切的。
這樣,“布朗運動”成為一個契機,使許多學者明白了道爾頓的原子論是正確的。
(節選自紐特《世界的種子》)
15.文中有一句話點明了全文的說明中心,請把它摘寫出來。 (3分)
16.文中描述同學用網球擊籃球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3分)
17.畫線句用了“差不多”,而沒用“一個樣”,這是為什么? (3分)
18.化學家提出“原子論”,得到驗證卻與植物學家的發現有關,和某種物理定律有關。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請用自己的話概述。(4分)
19.花粉在水面晃動這一偶然發現,使學者獲得啟發,解決了科學難題。你能由此聯想到科學史上其他類似的事例嗎?請舉一例。(3分)
三、寫作(30分)
20.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機遇就像一根洪水中的木頭,抓住的人將會走出碌碌無為的平庸,一步步踏上勝利的頂峰;錯過的人卻將陷入無盡的煩惱,一點點跌入失敗的深淵。把握住每一個機遇,沿著選中的路頭也不回地走下去,觀望等待久了就會被淘汰,貪圖享受的人將會錯過那吃盡百般苦后品嘗到的甘甜。請以“錯過”為話題作文。
作文要求:
①標題自擬,文體自定(詩歌不少于15行,律詩除外)。
②選材、立意力求創新。能運用恰當的表達方式。
③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現真實人名、校名和地名。
初三語文第五單元檢測題參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B.
7.略
8.A.
9.在“交往”后加“歷史”;“舉行”改成“舉辦”;“共同”與“很多”交換位置。
10.登臨五岳之尊泰山,在日出的輝煌中,體會“一覽眾山小”的氣魄;來到美麗的北戴河邊,在一片汪洋中,感受“白浪滔天”的壯闊。
11.范進剛才因中了舉而喜極發瘋的情景.
12.對比的手法,胡屠戶是一個嫌貧愛富,貪財卑微,趨炎附勢的市儈。
13.為了巴結奉承恭維范進,惟妙惟肖地刻畫出胡屠戶趨炎附勢的性格。
14.因為范進中舉后就是老爺了,就意味著升官發財,表現出世態炎涼;中舉前餓了三兩天無人問津,中舉后一個個巴結討好,深刻揭露了趨炎附勢的世風,同時也反映出封建社會的森嚴的等級觀念。
15. “布朗運動”成為一個契機,使許多學者明白了道爾頓的原子論是正確的。
16.用人們熟悉的事情,通俗易懂而又形象地解釋花粉在水面上動個不停的現象廠布朗運動”)。 (能從“通俗形象地說明問題”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分)
17.因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類似之處,并不相同。 (意思對即可得分)
18.①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學科)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途徑不是唯一的。 (答案不限于此。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分)19.示例:①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受到啟發,提出了“萬有引力”說。②從壺水滾沸的現象中,瓦特獲得啟發,發明了蒸氣機。(答案不限于此。合乎題意、表述清楚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