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期末試卷試題(2)
初二上冊語文期末試卷試題答案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
1.A 2.C 3.B 4、C 5、略
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親的牽掛如歲月般的綿長。 (2分。要求符合語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當;有欠缺酌扣)
7.奧斯特洛夫斯基(1分);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三個要點答出兩個即給1分,只答一個要點給0.5分)(2分)
8. ㈠略。㈡從所選漢字的音、形、義角度寫出兩條理由得2分,一條理由1分。只寫漢字,不寫理由不得分。)答案示例:“明”字。音:該字聲調為陽平,音調上揚,讀起來很朝氣。
形:“明”字由“日”和“月”兩個象形字組成的左右結構的會意字,望文而知義。義:由形得知,日光加上月光,明亮無比,給你溫暖喜悅的感覺。㈢①略②走訪革命老人③略
二、綜合閱讀
㈠9.⑴.望,會當(2分)⑵.①詩句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內容) ②“鐘”字,使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大自然賦予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鐘”或“割”答一字即可,如果從對偶的角度回答也可。)(語言)
㈡10.(1)愉快地,高興地(2)想,思考(3)于是(4)原因11.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種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12.明月幾時有,……;月有陰晴圓缺,……;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千里共嬋娟。/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13.兩段文字都表現了他們那總曠達的胸襟,都是觸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A段文字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樂者,最終找到了;B段文字注重找的過程,是想念好友,最終沒找到。
㈢14.(2分)“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只覺得身在山間”或“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沒寫出“只覺得身在山間”的,扣1分)
15(4分。其中舉例2分)示例:如“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這一景致,富有詩情畫意,給人以審美的愉悅。
16.(2分)B
㈣ 17.①布鞋;②母親為我做布鞋往事(或“布鞋”、“母親為我做的布鞋”);③母親的懷念、感激。(每空1分,共3分)18.納出的鞋底平整結實,耐穿。那針線密密匝匝,稀疏得當,松緊適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2分)19.勤勞(舍得吃苦)、細心、認真、關愛(疼愛、愛護)孩子。(答出其中兩點即可,3分)20.這一動詞生動形象(傳神)地表現了我對母親關愛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親做鞋的艱辛,深感布鞋的珍貴”。或:“表現下對母親的惦記(惦念、懷念、想念、依戀)之情”。(3分)21.文章最后一段點明主旨,抒發了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礎上表達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決心,使文章主旨進一步升華。如果刪去此段,則收不到上述效果。(如果僅答“畫龍點睛”“升華主旨”“點明主旨”給2分)
三、作文:(22分為切入分)
以上是由小編分享的初二上冊語文期末試卷試題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看過“初二上冊語文期末試卷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