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練習冊人教版期末檢測題
八年級語文練習冊人教版期末檢測題
1.下列各組中加點字注音沒有錯誤的一組是
A.褻瀆(xiè) 玄奘(zànɡ) 懨懨(yàn) 虬枝(qiú)
B.翌日(yì) 楠木(lán) 寬宥(yòu) 芥蒂(dì)
C.摒棄(bìnɡ) 嫉妒(jí) 啁啾(jiū) 毋寧(nìnɡ)
D.迸濺(bènɡ) 胸襟(jīnɡ) 迥異(jiǒnɡ) 拈輕怕重(niān)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句是
A.光波長短不同,產生熱效應也不同:紅、橙、黃光波長,熱效應大;藍、紫光波短,熱效應小。
B.葉綠體吸收了太陽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含有高能的有機物質(碳水化合物)。
C.“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精辟地告訴人們該以什么為榮,該以什么為恥?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各有關單位在此次質量大檢查之后,務必健全和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工作。
B.作家只有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寫出反映我們時代的作品。那種離開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沒有的。
C.魯迅十分重視少年兒童的文藝創作,他指出:兒童的命運便是將來的命運。
D.十年間,圖書年出版品種增加了一倍多,而總印數基本持平,說明圖書的平均數下降了一倍多。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公安機關決定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堅決打擊販賣人口這種光怪陸離的犯罪行為。
B.聯歡晚會上,張華和李明合作的啞劇讓我們都忍俊不禁地開懷大笑。
C.他填報志愿時,又想報清華,又想報北大,總是見異思遷。
D.沒有踏實認真的實干精神,只會夸夸其談是不會把工作干好的。
5.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有仙則名(出名)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板印書籍(用雕版)
B.旋刻之(隨即) 嘗貽余核舟一(曾經) 神情與蘇、黃不屬(屬于)
C.則以紙帖之(就)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表轉折) 啟窗而觀(表順承)
D.何陋之有(的) 唐人尚未盛為之(指“板印書籍”)蒻篷覆之(指代船艙)
6. 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橫線上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史,與黃河有著血肉相連的關系。黃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黃皮膚人的群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B.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皮膚人的群落
C.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黃皮膚人的群落
D.漫無邊際的黃土地 黃皮膚人的群落 燦若明珠的黃河古文化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138分)
二.按要求答題。(35分)
7.下列詞語中共有四個錯別字,請一一找出打“×”,并按順序訂正到田字格中。(4分,書寫工整、規范、美觀可另加1分)
旁騖 縱橫決蕩 莫不關心 優柔寡斷 無邊無垠 以身徇職
錘煉 錯蹤復雜 不折不撓 海市蜃樓 坦蕩如坻 發憤忘食
8.補寫下列句子。(8分,⑸⑹各2分)
⑴管中窺豹, 。 ⑵ ,疏而不漏。
⑶為山九仞, 。 ⑷ , ;人不學,不成行。
⑸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中最能表現其豪情逸興的詩句是:
, 。
⑹劉禹錫《陋室銘》中表現陋室環境清幽的句子是: , 。
9.賞析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3分)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白發征夫淚。
⑴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所表現的畫面。(2分)
⑵下闋表現了守邊將士異常復雜的心態,你能對這種心態作簡要的分析嗎?(1分)
10. 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自選話題,另外再寫兩個句子。(4分)
遺忘是心的縫隙,漏掉了多少珍貴的昨天?(話題如“理解”、“思念”、“氣餒”)
11. 仔細閱讀下列表格,完成后面的題目。(4分)
“十五”時期城鄉居民生活改善情況(單位:元)
⑴概括從表格中獲取的信息。(3分)
①
②
③
⑵假如你是,看了這個表格后會作出哪些決策?(1分)
12. 綜合性學習。(10分)
⑴我校的校報《泰州民興》已與廣大師生見面了,若下期校報讓你主辦,你準備為它設置幾個怎樣的欄目呢?(至少說4個)(2分)
⑵聽說學校附近的一些飯店最近推出了“油炸麻雀”、“紅燒野雞”等“特色菜”,你爸爸來學校看你時便想帶你出去到這些飯店嘗嘗鮮,你該怎么婉拒你爸爸呢?(3分)
⑶燕子是人們熟知和喜愛的鳥,在你們班舉行的詠鳥詩歌賽詩會上,小明想說幾句寫燕子的詩句,你能為他準備一些嗎?(至少兩句)(2分)
⑷若下期校報要設一個以“人與鳥”為主題的學生習作專版,作為主編的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得到這方面的稿件呢?(3分)
13.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個字)(2分)
創造性思維對思維者的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創造性思維與思維者的天賦有一定的聯系。在某種意義上,創造性思維的天賦就是一種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礦者,善于發現并開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礦藏。再者,思維者對他所思維的對象應有濃厚的興趣,一個研究者對他研究的對象缺乏興趣,它要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是不可能的。當然不管一個人有多么高的天賦,也不管他對自己思維的對象懷有多么強烈的興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他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力長久地鍥而不舍地集中在自己的思維對象上,要做出創造性思維也是很困難的。
三.閱讀理解。(43分)
(一)(12分)
A.《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B.《千金求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國君。②涓人:國君的近侍。
14.解釋下面加點詞。(4分)
⑴一食或盡粟一石( ) ⑵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⑶況生馬乎( ) ⑷反以報君( )
15.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⑴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文:
⑵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
譯文:
16.請分別概括上面兩則文章的思想意義。(4分)
(二)“綠色革命”的黑色副產品(13分)
⑴自從1973年人類歷史上開創了DNA體外重組的新技術后,基因工程便迅猛地向前發展,而其中以植物基因工程為主的“綠色革命”更是引起了世人矚目。因為在人類日益被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惡化等嚴峻現實所困擾的今天,“綠色革命”本身所能帶來的改變作物遺傳特性,設計出世界上原先沒有的新基因、新蛋白質及可創造具有豐產、優質、營養豐富的農作物優良品種的巨大功效,無疑為幫助我們脫離危境提供了光輝的前景。
⑵然而,也正是在各國科研人員躍躍欲試,想大顯身手不斷創造奇跡的同時,更多的有識學者、專家卻鄭重地向人們敲響了警鐘——世界農業也因這場革命將面臨災難。
⑶有資料表明,全球目前已有75%的農作物品種絕跡;在已知的大約4000種家禽家畜中,將近半數已經絕種。剩下品種中的1/3在20年后也將絕跡。如果再隨著農場主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和產量,總是喜歡把力量花在最高的品種上,那么,或許也要不了多少年,越來越多的動植物品種還會被拋棄。
⑷一個極大的諷刺是,這種農業和畜牧業物種大幅度減少的狀況,竟是工業化世界對付全球饑餓的努力——養活這個星球有史以來最多人口的遺傳工程“綠色革命”——帶來的令人遺憾的副產品。“綠色革命”的消極作用是消滅了成千上萬的物種。
⑸西方農業專家阿爾比薩說:“今天正在興起的生物技術可以改進物種,儲存有用的基因,但是如果沒有保存,如果不能保護剩下的那些物種,我們就是在拿未來作抵押。生物技術就將引起一場令人痛心的物種減少新浪潮,因為物種的多樣性是發展與保存之間的一種橋梁。”
⑹世界有關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或許更能發人深思——
⑺一些新的作物已經大規模地取代了傳統的和野生的作物。到1992年,在“綠色革命”的第四個10年,新品種作物已經覆蓋了全世界1/2的麥地和稻田。今天,美國1/3的大草原只種植一種小麥。農業專家說,在曾經種植過3萬種作物的地區,不久將有3/4的面積只種植10種稻谷。
⑻現在全世界食用植物也許有5萬種,但是人們只栽種大約其中的150種。我們現在的作物都是經過改良而適合人類需要的品種,一旦需求發生變化,或者氣候發生變化,或是發生病害,假如再沒有野生的原種植物救急,我們就可能無莊稼可收。單一種植和集約化農業的趨勢,使我們有可能受到突發災難性病蟲害的威脅。
⑼ 。例如,美國大規模飼養的雞幾乎全都是胸脯肉很厚的雞種,因為過肥,它們其實已經失去了繁殖能力,如果沒有人工授精,這種肥雞在一代之后就會消逝。
⑽在引進了一種貪吃的尼羅河鱸魚之后,非洲維多利亞湖多達200種的本地魚也許已經絕跡。這種鱸魚能長到50磅重,對于湖區周圍的漁民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對于自然界來說卻是一件壞事。專家們說,如果適應特定地區環境的物種,因為人們追求高產或單一經營而絕種,那將是一個悲劇。
⑾可喜的是,由“綠色革命”所引起的負面效應已被人們愈發重視和注意,科學家們也正在重新進行設計、施工和探新。我們完全可以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日趨發達與完善,“綠色革命”必將真正為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7.“綠色革命”有什么積極作用?(2分)
18.“‘綠色革命’的黑色副產品”在文中具體指什么?(2分)
19.說說第四段中“極大的諷刺”的表達作用。(2分)
20.第五段中“拿未來作抵押”的含義是什么?(2分)
21.聯系上下文考慮,文中橫線上應填寫一個什么句子?(2分)
22.選擇一個角度,舉例說明本文運用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3分)
(三)吊在井桶里的蘋果(18分)
⑴有一句話講,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說的是做女兒的,特別親父親,而做父親的,特別疼女兒。那講的應該是女兒家小時候的事。
⑵我小時,也親父親。不但親,還瞎崇拜。把父親當舉世無雙的英雄一樣崇拜著。那個時候的口頭禪是“我爸怎樣怎樣”。因擁有了那個爸,一下子就很了不得似的。
⑶母親還曾嫉妒過我對父親的那種親。一日,下雨,一家人坐著,父親在修整二胡,母親在納鞋底。就閑聊到我長大后的事。母親問,長大了有錢了買好東西給誰吃?我幾乎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給爸吃。母親又問,那媽媽呢?我指著在一旁玩的小弟弟對母親說,讓他給你買去。哪知小弟弟是跟著我走的,也嚷著說要買給爸吃。母親的臉就掛不住了,繼而竟抹起淚來,說白養了我這個女兒。父親在一邊訕笑,說孩子懂啥。語氣里卻透著說不出的得意。
⑷待得我真的長大了,卻與父親疏遠了。每次回家,跟母親有嘮不完的家長里短,一些私密的話,也只愿跟母親說。而跟父親,卻是三言兩語就冷了場。他不善于表達,我亦不耐煩去問他什么。什么事情,問問母親就可以了。
⑸也有禮物帶回,都是買給母親的,衣服或者吃的,卻少有父親的。感覺上,父親是不要裝扮的,永遠的一身灰色的或白色的襯衫,藍色的褲子。偶爾有那么一次,我的學校里開運動會,每個老師發一件白色T恤。因我極少穿T恤,就挑一件男式的,本想給愛人穿的,但愛人嫌大,也不喜歡那質地。回母親家時,我就隨手把它塞進包里面,帶給父親。
⑹我永遠忘不了父親接衣時的驚喜,那是猝然間遭遇的意外啊。他臉上先是驚愕,而后拿著衣的手開始顫抖,不知怎樣擺弄才好,傻笑半天才平靜下來,問,怎么想到給爸買衣裳的?
⑺A、原來父親一直是落寞的啊,我們卻忽略他太久太久。
⑻這之后,父親的話明顯多起來,樂呵呵的,穿著我帶給他的那件T恤。三天兩頭打電話給我,閑閑地說些話,然后好像是不經意地說一句,有空多回家看看啊。
⑼暑假到來時,又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在電話里很興奮地說,家里的蘋果樹結很多蘋果了,你最喜歡吃蘋果的,回家吃吧,保你吃個夠。我當時正接了一批雜志約稿在手上寫,心不在焉地回他,好啊,有空我會回去的。父親“哦”一聲,興奮的語調立即低了下去,是失望了。父親說,那,記得早點回來啊。我“嗯啊”地答應著,把電話掛了。
⑽一晃近半個月過去了,我完全忘了答應父親回家的事。一日深夜,姐姐突然來電話。聊兩句,姐姐問,爸說你回家的,怎么一直沒回來?我問,有什么事嗎?姐姐說,也沒什么事,就是爸一直在等你回家吃蘋果呢。我在電話里就笑了,我說爸也真是的,街上不是有蘋果賣嗎?姐姐說,那不一樣,爸特地挑了幾十個大蘋果,留給你;怕壞掉,就用井桶吊著,天天放井里面給涼著呢。
⑾B、我的心被什么猛地撞擊了一下,只重復說,爸也真是的,就再也說不出其他話來。井桶里吊著的何止是蘋果?那是一個老父親對女兒沉甸甸的愛啊。
(選自《讀者》2005年第13期)
23.文中寫“我”小時候“最親父親”的內容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24.文中寫了父親兩次不同的笑(見方框中)。結合具體的情境,說說:父親“訕笑”的是 ,“傻笑”的是 。(4分)
25.揣摩文中畫浪線的A、B句和其中加點的詞,回答下列問題。(每小題2分,計4分)
(1)A句中“忽略”的含義是
(2)B句中,你認為“什么”指的是
26.本文十分感人。當讀到什么情節(或細節)時你最為感動?為什么?(3分)
答:
27.當“我”聽到“姐姐”說“父親”將蘋果放在井里涼著盼“我”回來吃時,請你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用第三人稱“她”補寫“我”當時的表情、動作、神態等文字。(2分)
28.你是否也感受過你父愛(或母愛),說說你當時的感受。(2分)
四.作文。(60分,其中卷面分5分)
在面臨種種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極為憂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誤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請給自已一個微笑!早晨起來,對自己微笑,讓自己帶著一天的好心情出門;夜晚歸來,對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個甜甜的美夢。把每一次失敗都歸結為一次嘗試,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種幸運,不去自傲。給自己一個微笑,把心胸打開,陽光會不請自來。從一個微笑開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遠了!
請以“給自己一個微笑”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⑵不得出現真實班級、人名。
⑶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