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期末考試應考策略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曾說:“現在有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海里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很好地研究過,但這么多的具體東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學習啦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二語文期末考試應考策略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整理。
基礎知識的積累在于平時,但也必須適時進行整理歸類。具體包括拼音、漢字、詞語、句子、修辭、文學常識、古詩文名句、名著閱讀等內容。
詞語的積累要重點關注本學期已經學過的、在注釋和課文后面的“讀一讀,寫一寫”中標注出來的字詞的字音與字形。特別要注意它們在語言環境中靈活應用。
句子仿寫、擬標語廣告詞和對聯撰寫是考試熱點,能辨識修辭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對規定篇目的背誦與默寫(集中在第五單元和最后附錄的10首古詩),要做到一個字都不能錯。
關注名著的主要情節、人物形象和主題,閱讀課本附錄的名著介紹(三部作品)。
初二語文期末考試應考策略二、掌握記敘類作品的常見考點及答題方法。
初二年級前半學期的教學內容還是以記敘類的作品為主(第一、二單元),后半學期將進入說明文的閱讀學習(第三、四單元)。所以我們現階段必須重點掌握記敘類作品的常見考點及答題方法。
最常見考點有:
1、對情節的概括和分析;2、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3、對景物描寫的作用的分析;4、對文中佳詞美句與精彩語段賞析品味;5、對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進行賞析等。
答題方法的指導:
1、對情節的概括和分析理解:①從要素入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局;②語言要簡潔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①看情節,從人物所做的事情來分析;②看描寫,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等來分析;③看環境,人物所處的社會與自然環境來分析。
3、景物描寫的作用:①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等;②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③渲染環境氣氛;④烘托人物心情;⑤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下文情節作鋪墊。
4、賞析文中佳詞美句與精彩段:應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注意聯系作者情感,聯系文章主題,抓住修辭、關鍵詞等進行賞析。
5、賞析寫作手法:要熟悉一些常見的寫作手法,如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白描、前后照應、伏筆、正面與側面描寫、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敘議結合等,要結合文本進行分析。
初二語文期末考試應考策略三、注重文言知識的積累和整理。
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重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關注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五個重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之、其、而、以、于)、重點句子的翻譯,文章的內容及寫作特色等。
初二語文期末考試應考策略四、關注作文題材的積累。
回顧一下本學期來自己所寫的練筆和大作文,想一想還存在什么問題,應怎樣克服;找一些優秀作文反復閱讀,體會其精妙之處。寫作前注意審題,行文要巧妙扣題。材料要有新意,盡量避免使用那些俗套題材。
目前,很多孩子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和厭煩心理十分嚴重。喜歡作文的少,對成績不在乎的多。作文輔導成為我們家長較為頭疼的問題。而家長作文指導的失誤又會導致作文越學越難。由于家長在很多時候并沒有認識到作文輔導的特殊性,側重于傳授作文知識,講析作文技巧,而對寫作體驗不多的孩子來說,那些所謂的技巧很難派上用場,反倒使孩子無所適從。而且,由于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作文指導無法做到有的放矢,孩子胡編亂造,被動應付,必然產生厭煩情緒。要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孩子怕作文,家長有勁使不上的狀況,對孩子作文水平的正確認識是一個前提。
孩子說作文難,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難在寫作時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二是難在作文不知道該怎么寫。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積累受其年齡限制,不夠豐富;其二受其知識基儲閱讀量的限制,文章內容干癟,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達意的能力及寫作方法掌握較少的制約,使文章缺乏條理性。因此,我們家長必須改變,“講”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決作文題材作為突破口,把克服畏難情緒作為前提,把培養孩子的主動意識作為主線,從而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語文學科不像自然學科那樣嚴密,它始終離不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對于背誦記憶的積累作用談得十分直接,他說:“現在有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海里了。雖然我對其中任何一篇都沒有很好地研究過,但這么多的具體東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便是積累的很好體現,孩子的閱讀積累也是同樣的道理:讀得多了,自然就會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
閱讀包括兩方面:
一是閱讀語文課本上的文章;二是閱讀課本以外好的文章。語文課本的文章是家長對孩子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使其轉化為能力,就必須加大閱讀量。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密切的。閱讀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是要把文章讀懂乃至讀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中心的,切忌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讀后應能記住文章的內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
二是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時,不僅要善于把那些生動、優美的詞語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錄下來,還要勤于讀書寫心得等。只有引導孩子多讀書,才能幫助孩子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歇。葉老的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要抓好作文訓練這個“流”,就必須同時抓好生活這個“源”,家長應該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孩子的學習空間,增加孩子語文實踐的機會。所以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或引導孩子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讓孩子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并讓孩子養成寫日記寫心得的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水”和“活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