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本應該怎么看?
要看課本,怎么看?今天學習啦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初中生應該怎么看語文課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課本是我們學習的根基,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不論考試形式、考試題目怎么變化,最后都逃不出課本知識的范圍。所以學習提高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把課本讀懂吃透。這個道理誰都懂,但真正應用到學習中的時候卻常常出問題。
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我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是我在大學的同班同學,浙江當年的數學單科第一名,147分。他跟我說過他學習數學的經歷。他說他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績都非常好,只有一科不好,哪科呢?數學。到了高二暑假的時候,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數學補起來。他怎么補的呢?方法很簡單。就是把高一高二高三的數學書全都拿出來,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看了一遍,包括每一個定理是怎么證明的,每一個例題是怎么解答的,有幾種解答方法,都完全看懂看透。然后再輔之以一定量的練習。就這么簡單,兩個月,當然是非常辛苦的兩個月之后,高三開學,他的數學成績就能始終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了。
再舉一個例子,我讀高三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有上課的前五分鐘給大家讀一段報紙的習慣。有一次在《中國青年報》上就刊登了這么一則報道:一個十三歲的女孩考進了國家重點大學。記者采訪她的父親怎么教育孩子的,她父親就說方法很簡單,就叫她看書,看課本,把物理、化學書上的所有定理、公式、例題都背得滾瓜爛熟。當然這個事情比較特殊,和那個女孩的天賦有關系,并不一定值得大家效仿。但吃透課本知識,打好基礎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我們小考、中考、高考出題是根據什么出?肯定是根據指定的教材來出,不是根據某家出版社的教輔材料來出。升學考試的題目,幾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原型——當然經過很多層的綜合和深化。為什么我說這么絕對呢?你要研究出題人的心理,能參加升學考試命題是一項榮譽,而且可以利用這個資格賺錢的,比如出書、講課等等,一旦出錯了某道題,或者太偏太怪,大家在課本上沒學過,立即就有很多學生、老師、考試專家出來批評指責,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名利皆受損害。所以升學考試命題是非常小心的,繞多少彎子它最后也要落腳到課本上來。離開課本而去做參考書,實在是舍本逐末之舉。
要看課本,怎么看?有人說這也能是個問題?我從小到大看了多少課本,難道還不知道課本怎么看不成?但據我所知,確實有很多人讀了十來年書,仍然不知道課本怎么看。比如數學書,很多人拿起定理推論一通狂背,自以為把這些結論背下來就行了,而對于每個定理怎么證明的,每個推論如何推導的,一概不關心。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說兩點:
一是“只有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放心運用”。你把定理背下來,不知道它怎么來的,真正做題的時候用起來就不那么順手。而且一旦記憶出了點差錯,記得不太清楚,那就麻煩大了,很可能因此一道十多分的大題就此白白丟掉了。比如三角函數中的積化和差、和差化積,那么多那么復雜,一不小心把cos記成sin,或者把負號記成正號,就完全錯了。即使你記對了,也有種擔心,萬一記錯了怎么辦。而如果你把它的整個推理過程弄明白了,第一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記不清楚的時候可以自己快速地把它推算出來。還有很多的物理、化學公式也是一樣。
初二語文學習方法
一、定位
弄清課文在什么單元,重難點在哪里,學習課文有什么長處,需要達到什么目標,培養出什 么能力。《再別康橋》處于現代新詩單元,新詩是五四前后才出現的,從編輯意圖看,本單元教 學除了解讀詩的一般規律外,還需要了解我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流派的詩歌,以便能從中汲取營 養,從中收獲情感,啟迪思想。作為新月派代表作,《再別康橋》用精練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 表情達意,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的特色。
二、切入
怎樣接近時代背景,走進作者的生活,課文怎樣打動了你。對于《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 ,自行搜集材料,走進這類充滿浪漫氣息的有唯美傾向的新月派詩歌,從詩歌中體驗作者如何將 情感消解于自然意象之中,說說你被詩歌的什么地方打動了?想想為什么?等等。
三、探究
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深入一步去把握課文的整體思想,探究、研討各 種獨 特的藝術魅力。《再別康橋》內容方面:體驗“輕輕”“招搖”“揉碎”“悄悄”“沉默 ”等這 些詞語在詩句中的表達作用;體味“金柳”“青荇”“潭”等這些特殊意象的意味。形 式方面: 詩行長短的參差錯落,聲調韻律的舒緩有致,給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韻律感,使人 感受到詩歌 的形式美和音樂美,這種真摯情感應在反復誦讀中體會。
四、拓展
聯系課外知識或自己的親身感受,有哪些內容與課文相關、相似。對于學《再別康橋》就可 以閱 讀徐志摩的《偶然》《殘詩》等,在誦讀、思考、討論中感受詩歌的藝術美。
五、實踐
對于已把握的知識用于實踐,這才真正地體現了知識的力量。生活中、學習中如果可用自己 學到 的知識解決問題,何嘗不樂。學了《再別康橋》,在與別人談到徐志摩時,你就要有自己 的視點 ,自己的認識,甚至在其它更重要的場合更要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