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
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一)
有些學在答題時,從答題上看,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缺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力,缺乏靈活性。不能夠認真審題。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上不足。
三、原因分析:
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思想認識不夠。
過于相信學生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解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忽視了部分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的學生,造成其學習困難增加,成績下滑,進而逐步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后面的繼續教學增添了很大的困難。
2、備課過程中沒有充分認識到知識點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通過調閱部分中等生的期中考試試卷,發現中等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解題思路混亂,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正確的解決問題。
3、對部分成績較好的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放松了對他們的學習要求。
本次期中考試不僅中等生的成績下滑,部分中等學生勉強及格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是對該部分學生在課后的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沒有過多的去關注,未能及時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并給以指正,導致其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學習也不如以往認真,作業也馬虎了事,最終成績不理想。
4、沒有抓緊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從本次期中考試來看,相當部分學生存在著計算方面的問題,稍微復雜一點的計算錯誤百出。如: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簡
四、今后改進措施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知識。
2、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另外,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3、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做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重點,重在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能樂學、愛學、好學,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學生課后學習和練習的監管和督促力度,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教學打好基礎。
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二)
一、從卷面看,有以下幾個題型:一:填空 二:仔細選一選 三:解答題 。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細致、靈活地來檢測一學期的數學知識。
二、學生的基本檢測情況如下:總體來看,學生都能在檢測中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
1、在基本知識中,填空的情況基本較好。問題出在第12題,我們學校有不多的學生完成。這個題在單位時間內完成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的確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做出成2的比較多。
2、選擇題的問題有個別優生想的比較多,導致把第一個選擇選錯。而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完成。選擇的10題也很基礎。它類似于填空的12題。屬于一個類型知識點。
3、對于解答題,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很關鍵。自己讀懂題意,分析題意在現在來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這種能力而在自己明明會做的題上失了分,太可惜了。比如4題,好多學生因為不看題目要求少寫了依據,這個的確體現了出題人的高明之處。讓他們個別學生狠狠的摔了一跤。5題是共性問題,尤其是第三問,大多數中等以下的學生出錯了。平時應該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自己的操作中學會靈活運用知識。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7題8題問題較多,有待于我們下來多做鞏固。加強訓練!
三、今后的教學建議
從試卷的方向來看,我認為今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多做操作題等訓練,讓有的學生從“怕”操作題到喜歡操作題。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4、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煉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三)
一、總體情況
本班共有76人參考。優秀的有8人,及格的有46人,最高分為115分,最低分為23分,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
二、試卷分析
本學期期末統考試卷由填空題、選擇題、解答題組成。試卷符合新課標要求,試題能扣緊教材,有梯度。 試題設計新穎,滲透分類討論、數形結合和不等式建模等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試卷的知識覆蓋面大,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應用能力,考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達到了考查創新意識、應用意識、綜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發揮試卷對數學教學的正確導向作用。本卷試題設置了適量的開放性、應用性、信息性、實驗操作性試題,加強與社會生活、學生經驗的聯系,增強問題的趣味性、真實性和情境性,重視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提出、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導向。關注基礎的數學素養、關注生活、關注創新是本卷試題的亮點。
三、答題情況分析
下面是學生答題中的情況分析:
第一大題(選擇題1~10小題):
第1、3、4、8、9 題學生完成得很好,第2、6、 題學生答題較差,主要錯因缺少分析問題的能力。 考慮問題不全面。尤其是第10題錯誤較多,審題不清。
第二大題(填空題11~16小題):
第11、12、14、15 題完成得很好。完成得較差的有:第16題學生審題不嚴謹,本題函數圖象,學生看圖能力差,導致錯誤較多。今后要多多強調。
第三大題:解答題(17——20)
第17,18計算題,有51人全對,計算能力很高,全部過關。但仍有一少部分同學,由于粗心后其他原因,有錯誤,下去要嚴把計算關,不能再計算上失分。20題、 是作圖題,學生均失1分。看來學生作圖不標準。 需教師嚴格把關。
四、失分原因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試題基礎題所占比例大,容易題占60分左右,從答題情況看,計算題失分較多,導致成績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是基礎不扎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后進生表現尤為突出。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因而得分率較低。
4、整體表現為缺乏良好的思考和解題的習慣。在考試過程中,發現仍有部分同學解題不用演草紙,直接在試卷上答題,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布局和設計,解題思路混亂,涂改現象嚴重,答題結束不能認真檢查。
5、平時檢測密度不夠,只注重了新課程的教學而忽略了對舊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尤其對課本知識掌握不熟練,對規律探究性問題缺乏歸納和分析的能力。
6、轉差工作不夠細致,效率不高,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注重了對學生的輔導而忽略了對學習效果的檢測,方法不靈活,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沒錯,我們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然后去盡量的改進,那么對于八年級數學試卷分析的問題呢,也要去學會解決的啊,是自己的效率問題還是自己的努力呢。
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四)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過了一半,今天我終于見到了我學生的分數底。說不上期盼和不期盼,我付出了很多,領導也對我期望很多,很多次的出外學習,盡量的都給了我。我也深知不能辜負領導的好意,也格外的用功去教學。
我班的平均分是71.64,比平行班高了一些。認真的看過試卷以后,再和以前的成績相比,卻是下降了的。整體如下:本班現有57人,96分以上的有4位,72分以上的有12位,比上次期末考試基本持平,但是略有下降。40——72分的有16人,這個群體有所加大;40分以下的有29人,其中10分以下的有2人,這個群體基本穩定,因為學習成績差的自動流失了一些。如果不考慮試卷的難度,整體保持穩定。但是客觀的說,這次的試卷難度有點大,其中第7、17題,我做了好長時間才想出來,講起來也是心里發虛。25、26題,難度倒不大,經我調查,很多學生認為時間太少,根本做不到這兒,就下課了。我在監考時也發現,除了他班(換著監考)第一名的那位同學稍微檢查了一會兒(數學112分),其他的學生再沒有抽出空來進行檢查的。昨天讓學生寫反思時,大部分學生說如果再給點時間,馬虎的習題就會糾正過來。
試卷的難度大,也造成了領導對我們數學老師的歧視,語文的優秀率很高,數學就不行,物理也不行。除了這個,造成分數低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學生底子薄,數學這一科的特點大家都知道,具有很強的連貫性,底子薄的學生把成績提上來,不說是天方夜譚,也是難比登天,農村的孩子,沒有額外的家教,沒有家長的督促,再加上社會的負面影響。我一直在跟蹤40分一下學生,情也動了,理也曉了,提高談不上,不后退就不錯了。
這學期以來,我著重提高中等生的成績,想把學困生也給帶上去,優等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現在看來,起色很少。但和另一班相比,效果是明顯的。我不知道市里或者是其他學校的成績如何,真希望看到他們的真實成績,如果我們都一樣,那么,我們就應該齊心協力想辦法解決它,找出癥結的所在。如果只是我們學校自己是這樣,那么我們就期盼能找出問題的原因,多向別人學習。
教導主任說:能不能研究一個把學生成績確實提高上來的課題。我想也是。昨天幾個老師在一起說起這個事,很多問題都出來了,老師的素養問題、專業問題;學生的厭學問題;家長的支持問題;社會的影響問題;國家教育的方針問題。可以想象,一個從小學一年級都沒有打好基礎的學生,上到八年級能把數學成績很快的提上去,那這個老師不就成了神仙了!很多很多的問題。
我努力的干好每一天,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讓他們“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其實對學生我們沒必要求全責備,每人的素質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需求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老師也不一樣,我們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往往還是“一刀切”的現象,對學生提出共同的要求,采取相同的手段,致使學生疲于應付、生吞活剝,從而導致所謂教學效果兩級分化,出現差生“暈車”、優生“陪讀”等不理想的現象。我們這種忽略學生差異的教學思想與新課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低起點多層次”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是根據新課程提出的個性化教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的有差異的教學,我們力爭讓“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生吃得飽”,力求數學教學“以人為本”、“心中有學生”,我覺得大家如果這么認為,我們的心中也就不會那么不平衡了。
如果我們能聯系我們的生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我們就會發現,新課程標準早給我們指出了方向: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看過“八年級下冊數學試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