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只手打一成語
兩只手成語答案:
兩只手成語解釋:
比喻暗中勾結(jié),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兩只手成語相關(guān):
【近義詞】營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義詞】正大光明、光明磊落、問心無愧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辨形】其:不能寫作"奇"或"旗"等同音字。
成語解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成語舉例:虧得尚有"巧妙不同"一句注腳,還可上下其手一番。(朱自靖《"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常用程度:生僻
褒貶詞語: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成語結(jié)構(gòu):緊縮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其,不能讀作"qī"。
成語辨形:其,不能寫作"奇"。
成語謎面:指天化地
兩只手成語典故: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載:二十六年,楚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zhàn),敗,穿封戌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1)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2)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3)也,其何不知!"上(4)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貴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為穿封戌,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囚曰:" 頡遇王子弱焉(5)。 "
(1)正:求證。
(2)立:使動用法,解釋為讓囚犯立于判決現(xiàn)場。
(3)君子:此處指囚犯皇頡(xie讀為協(xié),頡頏之頡)。
(4)上:大體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解釋為抬高手,下其手解釋為放下手。第二種,上其手為用上手指,下其手為用下手指,分別指示兩人,有意偏袒公子圍,以為譎詭之事。當今亦有以拇指暗中指示勾結(jié),徇私舞弊者,大抵如古人之上下其手,則第二種較為貼切。
(5)焉:相當于"于之",之代公子圍。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么強大的實力,弱小的鄭國,實在是沒有能力抵抗的,結(jié)果,鄭國遭遇到戰(zhàn)敗的厄運,鄭將皇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戰(zhàn)事結(jié)束后,楚軍中有楚王弟公子圍,想冒認俘獲皇頡的功勞,說鄭皇頡是由他俘獲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圍二人便發(fā)生爭執(zhí),彼此都不肯讓步,一時沒有辦法解決。后來,他們便請伯州犁作公證人,判定這是誰的功勞。
伯州犁的解紛辦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張要知道這是誰的功勞,最好是問問被俘的皇頡。于是命人帶了鄭皇頡來,伯州犁便向他說明原委,接著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圍,用下手指代表楚將穿封戌,然后問他是被誰俘獲的。鄭皇頡因被穿封戌俘虜,十分恨他,便指著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圍所俘虜。于是,伯州犁便判定這是公子圍的功勞。
看了“兩只手打一成語”的還看了:
1.成語猜謎: 兩只手打一成語
2.乾坤之間樂逍遙打一成語是什么
3.稻草人救火 打一成語
4.腦筋急轉(zhuǎn)彎36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