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的季節(jié)打一成語是什么
魯迅 《墳·我之節(jié)烈觀》:“不節(jié)烈( 中國 稱不守節(jié)作‘失節(jié)’,不烈卻并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jié)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則有趣的成語猜謎游戲,歡迎閱讀!
謎語題目:最短的季節(jié)打一成語
謎語解析:三秋:三個季度。
謎語答案: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yī rì sān qiū]
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近義詞:寸陰若歲
反義詞:一刻千金
成語示例
◎ 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只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
◎《紅樓夢》第82回:“好容易熬了一天,這會子瞧見了你們,竟如死而復生的一樣。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
成語出處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日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成語典故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注疏說:“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葛”是藤科類植物,根可食入藥,莖有纖維,莖葉均作牧草。“蕭、艾”都是香味的蒿類植物。孔穎達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政事不和,朝臣多為讒人所諂,所以人們都十分懼怕讒言,一日不見君王,生怕又去聽信讒言。實際上這是一首愛情民歌,描寫小伙子對姑娘們的懷念。說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見,就好像過了三天!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月。《采葛》中的“三秋”是指三個秋季,即九個月。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說:“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唐·李白《江夏行》中有“只言期一載,誰為歷三秋!”
成語造句:
(1) 第一次一個人出門在外,非常想家,真是一日三秋,恨不得插翅而歸。
(2) 離開家鄉(xiāng)只不過幾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啊。
(3) 你畢業(yè)離校后,同學們都很想念你,真有一日三秋之感。
(4) 才一天沒見,小芳、小王就有一日三秋之感。
(5) 一日三秋:老師常日受到同窗愛戴,這兩天因害病請假,使同窗有一日三秋之感。
(6) 他倆結婚后,仍是聚少離多,過的是牛郎織女一日三秋的生活。
(7) 自從與你分別之后,猶如一日三秋,恨不得立即插翅飛到你身邊。
(8) 熱戀中的情侶,總盼時刻相聚,短暫分離,當然有如一日三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