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語打一成語是什么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
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一則有趣的成語猜謎游戲,后附有謎底答案,你猜的出來嗎?快來看看吧!
謎語題目:世界語(打一成語)
謎語解析:“世界”扣“天下”,“語”扣“道”,合為“天下有道”。 本詞意思:國家的治理和諧,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幸福安康。
謎語答案: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孔子說:“天下有道,制禮作樂,軍事征伐,由天子作決定;天下無道,制禮作樂,軍事征伐,由諸侯作決定。由諸侯作決定,大概傳十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由大夫作決定,傳五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由卿、大夫的家臣來掌握國家的命運,傳上三代就很少有不喪失政權的。天下有道,國家政權不會落在大夫手里。天下有道,黎民百姓就不議論朝政了。”
作品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①;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②,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作品注釋
① “十世”句:“世”,代。“十世”,即十代。朱熹說:“先王之制,諸侯不得變禮樂,專征伐。”“逆理愈甚,則其失之愈速。”因為天下無道,天子無實權,才會形成“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局面;再混亂,就會到“自大夫出”、“陪臣執國命”的地步。這樣的政權當然不會鞏固。“十世”及后面的“五世”、“三世”均為約數,只是說明逆理愈甚,則失之愈速。這也是孔子對當時各國政權變動實況進行觀察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希:同“稀”。少有。
② 陪臣:卿、大夫的家臣。
【釋義】
國家的治理和諧,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幸福安康。
1、《道德經》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譯文】
天下有道的時候,馬匹被用來耕田,用馬糞肥田;天下無道的時候,戰馬產于城郊。
2、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譯文】
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制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由諸侯作主決定。由諸侯作主決定,大概經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陪臣執掌國家政權,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
作品評析
“天下無道”指什么?孔子這里講,一是周天子的大權落入諸侯手中,二是諸侯國家的大權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議論政事。對于這種情況,孔子極感不滿,認為這種政權很快就會垮臺。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種時代去,政權就會穩定,百姓也相安無事。
作品出處
《天下有道》選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談論的問題包括孔子及其學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交時注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